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智慧城市智慧工地监控(智能绿色技术赋能深圳保障房建设)

智慧城市智慧工地监控(智能绿色技术赋能深圳保障房建设)施工阶段,通过由中国建筑国际集团自主研发的C-Smart智慧工地平台,可对现场交通运输、施工进度、吊装工序等进行跟踪、整合、分析,确保项目建设的高效高质量管理。MiC模块单元生产阶段,通过BIM设计管理平台、工厂生产管理系统及智慧工地平台联动,为每一个MiC模块编码,附上身份“ID”,管理人员通过手机扫码便可实时查看生产进度。10月31日,记者从中建海龙科技获悉,该项目采用中建海龙科技研发的装配式4.0核心建造技术,将建筑整体拆分为独立空间单元,每个空间单元的结构、装修、机电、给排水与暖通等90%以上的元素在工厂内完成,施工现场仅需要把每个单元像“搭积木”一样精细化组装,即可完成项目建设。在该项技术的支持下,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建设速度最快的保障房项目,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混凝土MiC模块化高层建筑和全国第一个BIM(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交付MiC项目。此前,该项目也曾因为其科技建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王海荣

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简称MiC)施工,高度达百米的保障住房近日在深圳市龙华区顺利完成首件模块单元吊装。

该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华区樟坑径地块,规划建造5栋28层、99.7米高的人才保障房,总建筑面积为17.3万平方米,预计提供2740套租赁住房,由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规划建设,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旗下中建海龙科技及中海建筑负责设计、采购及施工。

智慧城市智慧工地监控(智能绿色技术赋能深圳保障房建设)(1)

Δ 项目效果图。

10月31日,记者从中建海龙科技获悉,该项目采用中建海龙科技研发的装配式4.0核心建造技术,将建筑整体拆分为独立空间单元,每个空间单元的结构、装修、机电、给排水与暖通等90%以上的元素在工厂内完成,施工现场仅需要把每个单元像“搭积木”一样精细化组装,即可完成项目建设。在该项技术的支持下,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建设速度最快的保障房项目,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混凝土MiC模块化高层建筑和全国第一个BIM(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交付MiC项目。此前,该项目也曾因为其科技建造、快速建造、绿色低碳等特点受到社会与行业的广泛关注。

智慧城市智慧工地监控(智能绿色技术赋能深圳保障房建设)(2)

Δ 项目首件模块单元吊装。

智慧化、数字化贯穿该项目的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其中,设计阶段,项目通过BIM技术对建筑各类性能进行分析,得出最优设计方案。

MiC模块单元生产阶段,通过BIM设计管理平台、工厂生产管理系统及智慧工地平台联动,为每一个MiC模块编码,附上身份“ID”,管理人员通过手机扫码便可实时查看生产进度。

施工阶段,通过由中国建筑国际集团自主研发的C-Smart智慧工地平台,可对现场交通运输、施工进度、吊装工序等进行跟踪、整合、分析,确保项目建设的高效高质量管理。

项目竣工后,建立项目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体系,为后期的项目运维服务提供重组的数据支撑。

通过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技术应用,项目实现生产、运输、施工、运维无壁垒协调,达到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实现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及建造流程最优化。

智慧城市智慧工地监控(智能绿色技术赋能深圳保障房建设)(3)

Δ 项目数字化工厂系统。

据介绍,龙华樟坑径地块项目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建造,超过90%的建筑元素是在工厂内完成,施工现场仅需完成地基处理、结构框架搭建、单元吊装、管线接驳等少量工序。可实现工厂、现场同时开工,使得原本需要3-4年完成的百米高住宅建筑项目,在一年内可完成建设,相较传统建筑模式工期减少60%以上。

智慧城市智慧工地监控(智能绿色技术赋能深圳保障房建设)(4)

Δ 中建海龙科技自动化生产工厂。

同时,中建海龙科技MiC建造技术已突破混凝土模块技术楼层使用瓶颈,通过欧进萍院士团队结构抗震试验研究技术、吕西林院士团队大震有限元分析技术、岳清瑞院士团队结构施工与运营阶段监测技术的应用,采用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与连梁和混凝土组装合成技术等,使得项目建筑在抗震、隔音、防火、防潮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

每个组装单元的楼板均采用多层隔音材料,相较于传统现浇楼板,可有效减噪3至5分贝。建筑外墙由由轻质隔墙、混凝土薄壳 保温板的剪力墙组成,相较普通混凝土材料外墙可有效改善房间保温隔热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各类新技术的应用也让龙华樟坑径地块项目凸显建筑业绿色发展的特征。

工作人员通过采用MiC建造技术、BIM信息模型技术、C-Smart智慧工地平台,从工程设计、建材加工、施工建造、运营维护等不同环节中寻找减排机会。

另据测算,因项目大部分工序均在工厂完成,且各流程实现信息互通,建筑物料使用精度更高、建筑设计方案更优、施工管理更精细,使得项目相较传统建造模式,可减少75%以上的建筑垃圾与25%以上的材料浪费,单位面积能耗相对国家建筑耗能基准减少25%以上。

同时,项目成立建筑废物再利用专家课题小组,将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垃圾,经处理后可得到再生骨料和环保材料,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排放。

智慧城市智慧工地监控(智能绿色技术赋能深圳保障房建设)(5)

Δ 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经专业检测,项目通过绿色建造技术的应用,在废弃物、材料损耗、碳排放、能耗、水耗、污水、扬尘等8个指标上,均相较于传统建筑取得显著提高,具有助力推进建筑业加速实现“双碳”目标的示范性作用。

项目建设团队表示,龙华樟坑径地块项目作为中国建筑国际集团的重点示范性工程,将持续创新、应用、推进全国建筑行业前沿技术革新,将项目打造成全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示范工程、形象工程,为推动城市建设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审读:谭录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