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的天下第一清官(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
于成龙的天下第一清官(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合州不但人口骤增,天地开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由于招民垦荒政绩显著,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今湖北黄冈)同知,又于四年后擢升知府。当时黄州盗贼横行,严重侵害了当地百姓的正常生活。于成龙为了解决这一严重的大患,曾多次微服走访,从而获悉盗贼的情况,然后针对盗贼开展了一系列有力的打击活动。对待案犯,他采取“宽严并治”和“以盗治盗”的策略,其成效十分显著。此外,于成龙还是百姓口中人人称道的“于青天”。这都归功于他才思敏锐,断案无私,曾帮助当地百姓解决过许多起重大悬案、疑案,平反错案。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因治行突出而深受两广总督金光祖的赏识,被举荐升任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区)知州。彼时的合州因连绵战乱而人口剧减,仅有百余人。然而不到两年的时间,合州在于成龙“革除弊政、开垦荒地、区划田舍”等一系列治理下面貌焕然一新。当时罗城隶属于清政府的统治才不到两年,城中局势未稳,
#我在头条搞创作#
天南地北的赴任生涯,廉洁清苦的宦海岁月。他轻轻地来,带来了蜚声朝野的突出政绩和廉洁作风,带来了百姓的安稳生活和安定内心。他轻轻地走,却两袖清风。
大器晚成显才干
于成龙(1617—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吕梁离石区)人,崇祯十二年(1639年),他应考乡试,但因揭露省城太原考场考官行贿受贿而无缘正榜,只中了个相当于备取生的“副榜”贡生。会试后,他因父亲年迈需要照顾而回到来堡村,放弃了做官的机会。顺治八年(1651年)时年已经35岁的他再次参加乡试,却又再次落榜。之后其兄长病故,第三子降生,沉重的家庭开支一下子全落在他身上,他不得不暂时放弃参加科举考试,一心忙于养家糊口。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经44岁的他才终于告别妻子,接受朝廷委任前往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担任县令。
当时罗城隶属于清政府的统治才不到两年,城中局势未稳,遍地荒草丛生。且不说居民只有六户,连衙门都是三间破茅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于成龙随行的仆从死的死,逃的逃,只有他一人凭借坚定的意志留了下来,并由此踏出了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于成龙采用“治乱世,用重典”的策略,在罗城中建立保甲,严惩案犯。同时招募流民百姓恢复生产。夜里,他常常到地里察看农事,农闲时,就带着城中百姓修葺民宅,修筑城墙,修建学校。他对百姓关怀备至,对地方豪强刚柔并用。于成龙在罗城七年,全县面貌大为改观,原先那个残破不堪的罗城开始变得富有生机。
宽严并治于青天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因治行突出而深受两广总督金光祖的赏识,被举荐升任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区)知州。彼时的合州因连绵战乱而人口剧减,仅有百余人。然而不到两年的时间,合州在于成龙“革除弊政、开垦荒地、区划田舍”等一系列治理下面貌焕然一新。
合州不但人口骤增,天地开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由于招民垦荒政绩显著,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今湖北黄冈)同知,又于四年后擢升知府。当时黄州盗贼横行,严重侵害了当地百姓的正常生活。于成龙为了解决这一严重的大患,曾多次微服走访,从而获悉盗贼的情况,然后针对盗贼开展了一系列有力的打击活动。对待案犯,他采取“宽严并治”和“以盗治盗”的策略,其成效十分显著。此外,于成龙还是百姓口中人人称道的“于青天”。这都归功于他才思敏锐,断案无私,曾帮助当地百姓解决过许多起重大悬案、疑案,平反错案。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龙擢升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他却依然是两袖清风,只带了一捆行囊,饿了就吃萝卜充饥。
当于成龙抵达福建时,正逢清政府为对付台湾郑氏政权实行“海禁”政策。当地原本就兵祸四起,而地方官员竟动辄以“通海”之罪大肆抓捕,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是以于成龙一上任便坚决重审案件,还千余名无辜百姓一个清白。
廉洁一生得民心
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于成龙因政绩显著而官至福建省布政使,福建巡抚吴兴祚十分欣赏他,还特地向朝廷举荐他,称他是“闵省廉能第一”。
然而于成龙虽然一再升官,但生活却依然艰苦朴素。他始终坚守“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朴”的原则,即使是后来直隶总督任上,他也从不大鱼大肉,每日只是糠粥青菜,江南民众甚至亲切的称呼他为“于青菜”,称赞他的清操苦节。他天南地北走马上任,身边并无亲眷照顾,当年与发妻一别20年才得以重逢。
于成龙任福建省布政使不到两年,又出任总制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此消息一出,南京的富豪商户立即褪下丝绸换上布衣,士大夫生活从简,缩减奴仆,当地的地痞流氓更是惶恐不安。
然而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于成龙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享年68岁。他逝世的时候除了一套官服,就别无他物了。百姓闻讯后,无论男女老少、商贩僧侣,皆是哀哭不已。得到消息的康熙帝甚至亲自为他撰写碑文,以表彰他清廉刻苦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