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暝兴白居易(戴叔伦苏溪亭诗)
南塘暝兴白居易(戴叔伦苏溪亭诗)这首诗通篇都是描写景色,却有着浓浓的愁情在其中。正是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描写春雨中迷离的景色,也正是是内心的投射,恰与倚阑人忧郁的心情相契合,委婉含蓄,隽永醇厚,很有意味。诗的第三、四句,“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这两句中景色的描绘,杏花正开,燕子未归,都是初春的景象,可知“春事”还并不晚,用“晚”字,可知并不恰当。而诗人用“晚”字,正是感慨时光之速,有伤春之意。春天已经来了许久,诗人担心春天所剩的日子已不多。而自己身在他乡,非常思念故乡的春天,急切想要归去。最后一个“寒”字,有无穷的意味。既是春雨带来的寒冷,也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愁苦、思念、思归等种种情绪。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一汀烟雨杏花寒”,妙手偶得,颇有味道,若换掉一个“寒”字,则全诗会是另外一种意境。除了最后一句,其他三句都很平平,不足道。诗的第一句,“苏溪亭上草漫漫”,其中“上”字似不妥。如果换作宋代诗人来写,断不会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唐代:戴叔伦《苏溪亭》
元代诗人虞集有“杏花春雨江南”之句,构画江南春天的美景,论者以为得其神韵,极为时人所赏,常被绣在手帕上,广为流传。戴叔伦这首《苏溪亭》诗中也有杏花春雨,地点也属江南,然而读之却感受不到杏花春雨的美,反倒有着一种忧伤凄冷在其中。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一汀烟雨杏花寒”,妙手偶得,颇有味道,若换掉一个“寒”字,则全诗会是另外一种意境。除了最后一句,其他三句都很平平,不足道。
诗的第一句,“苏溪亭上草漫漫”,其中“上”字似不妥。如果换作宋代诗人来写,断不会用“上”带出后面的“草漫漫”。若要弄清楚“上”字是否妥帖,首先要弄清楚苏溪亭中的人是谁。如果是诗人在亭中观看景色,则“上”字不妥,要改作“望”字,倒还恰当。若是亭中是另有其人,而诗人在远处望见亭子,“上”字则能说得通,可谓是眼中所见。
诗的第二句,“谁倚东风十二阑”,与前一句相联系起来,可推知这句中的“谁”,不是诗人自己,而是有其他人在亭中,诗人则是远远地站着遥望。“十二阑”,则是指曲折的栏杆,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中有“栏杆十二曲”之句。“倚”与“十二阑”之间夹东风二字,非常的巧妙,也只有唐代诗人能想到那样用。
诗的第三、四句,“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这两句中景色的描绘,杏花正开,燕子未归,都是初春的景象,可知“春事”还并不晚,用“晚”字,可知并不恰当。而诗人用“晚”字,正是感慨时光之速,有伤春之意。春天已经来了许久,诗人担心春天所剩的日子已不多。而自己身在他乡,非常思念故乡的春天,急切想要归去。最后一个“寒”字,有无穷的意味。既是春雨带来的寒冷,也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愁苦、思念、思归等种种情绪。
这首诗通篇都是描写景色,却有着浓浓的愁情在其中。正是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描写春雨中迷离的景色,也正是是内心的投射,恰与倚阑人忧郁的心情相契合,委婉含蓄,隽永醇厚,很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