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荔湾区婴儿出生人数(荔湾封闭封控区第100个宝贝出生)

荔湾区婴儿出生人数(荔湾封闭封控区第100个宝贝出生)新生不止。6月15日7时30分,荔湾妇幼保健院迎来了一名新生宝宝,孩子出生时6斤2两,顺产,母子平安。南都记者了解到,这是荔湾实施疫情防控以来,在荔湾封闭封控区域出生的第100个宝宝。新生儿取名 “抗疫宝宝”这里每天都在上演一幕幕特别的抗疫故事:为了取抗癌药,民警接力穿过珠江隧道;三人小组救回昏迷的独居老人;抗疫一线民警30人一天送货593次。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即使足不出户,也在迎接新生儿到来,荔湾封闭封控区第100个宝宝已诞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疫情下的特别镜头。镜头

荔湾区婴儿出生人数(荔湾封闭封控区第100个宝贝出生)(1)

荔湾区婴儿出生人数(荔湾封闭封控区第100个宝贝出生)(2)

荔湾环境核酸采样检测也在进行中。

荔湾区婴儿出生人数(荔湾封闭封控区第100个宝贝出生)(3)

荔湾封闭封控区,第100个宝宝出生。

齐心战疫 温暖同行

广州荔湾封闭封控管理区里,抗疫的工作人员、宅家的居民,共同筑牢基层社区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这里每天都在上演一幕幕特别的抗疫故事:为了取抗癌药,民警接力穿过珠江隧道;三人小组救回昏迷的独居老人;抗疫一线民警30人一天送货593次。

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即使足不出户,也在迎接新生儿到来,荔湾封闭封控区第100个宝宝已诞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疫情下的特别镜头。

镜头

新生儿取名 “抗疫宝宝”

新生不止。6月15日7时30分,荔湾妇幼保健院迎来了一名新生宝宝,孩子出生时6斤2两,顺产,母子平安。南都记者了解到,这是荔湾实施疫情防控以来,在荔湾封闭封控区域出生的第100个宝宝。

15日20时,南都记者在产房外见到了这名宝宝,他正甜甜地睡着。

“我们给孩子取名叫沁阳,祝贺他迎着朝阳出生。”孩子的父亲杜先生告诉南都记者,自己和太太是芳村人,“刚开始封闭时,我们很着急。后来是爱心孕妈妈专车接过来。非常感谢封控后街道、医院给予的帮助。”杜先生告诉南都记者,20日是父亲节,“这是父亲节最好的礼物。”他和太太商量后决定给孩子小名叫“抗疫宝宝”,“我们有信心,芳村一定会很快恢复正常!”

镜头

封闭区独居老人昏迷 三人小组入屋抢救后送医

杨东是广州市公安局警察训练部民警,正在广州荔湾抗疫。从6月2日到一线起,他就一直是“三人小组”成员,上门协助核酸检测、转运人员等都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6月15日上午,杨东接到求助:有一名独居老人,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敲门均未有回应。杨东迅速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跑步前往该老人住处核实情况,“三人小组”的医护人员及志愿者随即赶到。

独居老人所在社区属于封闭管理区,“三人小组”上门后多次敲门、呼喊,屋内也没有回应,情况紧急。

“那时候不能再等,马上联系开锁,把门打开。”杨东回忆,进入房间卧室后,发现老人仰卧在床上,处于半昏迷状态。“我们呼唤老人,也没有答应,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有脉搏,呼吸不是很规律了。”

杨东与医护人员将老人身体扶正,垫高其头部,让其能保持正常呼吸。同时,医护人员立即给老人测量血压,杨东持续大声呼喊老人,并采取按压人中、轻揉颈部、用棉签给老人喂食糖水等急救措施。

通过抢救,老人逐渐恢复自主意识,杨东组织现场人员使用靠背椅将其转运至救护车,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治疗。救护车驶离后,杨东返回老人住处,为老人收拾衣物、清扫住房。

镜头

除了全员核酸检测 环境核酸采样也在进行

6月16日,广州荔湾区南片9条街道开始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与此同时,作为疫情防控重要程序之一的环境核酸采样检测也在进行中。16日中午,南都记者在荔湾东沙街道遇到两位核酸采样医护人员,她们正在对公交站牌、扶手等地点进行环境采样。

环境核酸采样的流程是怎样的?只见其中一位身穿防护服的采样人员,熟练地打开一次性采样管,将涂有试剂的采样棉签,在东沙公交车站牌上多点擦拭,采样9秒后,封装试管。她身旁的一位医护人员在表格上记下采样地点、时间等信息。将采样管装入密封袋、贴好标签后装袋,随后她使用消毒凝胶对手套进行消杀。

原来,这是来自广州市伊丽莎白医院的两名医护志愿者,她们告诉南都记者,当天将要对东沙街道附近40个地点进行采样,包括小学、居家隔离住户家等。

随后,两名核酸环境采样人员在站台一处扶手处再次取样,依次封装、记录、贴标签、装袋,然后进行手部消毒。此时是正午时分,烈日下,她们紧接着前往下一处采样点。

镜头

120秒穿越珠江隧道 一盒抗癌药接力传递

你知道广州珠江隧道的长度吗?它全长1238.5米,通常驾车走完只需要约两分钟。6月15日傍晚,在疫情封控管理期间,广州荔湾芳村花地派出所一位执勤民警临时化身“快递员”,10分钟内和热心市民完成了一次抗癌药物的紧急传递,南都记者全程直击。

封闭封控期间,不能过隧道取药

6月15日17时48分,家住广州荔湾封闭管理区芳和花园的罗女士,带着心事急急忙忙赶到封控管理的珠江隧道南岸入口。民警询问得知,罗女士拿着社区三人小组批准的就医放行条,想帮孩子取抗癌靶向药。由于属于特殊药类,加上医保定点,以往罗女士家人是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开药,需要穿过珠江隧道过江。

但按规定,封闭封控期间,罗女士不能过隧道。眼下,送药的朋友就在隧道口那边,罗女士不禁着急起来。

17时53分,在场执勤的胡警官详细询问情况后请示上级,获准后向罗女士确认了取药人的联系方式和药品名称,准备驾车过江。

南都记者了解到,已在花地派出所工作11年的胡警官,实际上是一名刑警。120秒,胡警官驾车跨越隧道,来到黄沙这一侧的隧道北岸,拨通来送药的梁女士电话。梁女士是罗女士的朋友,专程从中山八骑车来送药。核对药品后,胡警官随即驾车返回。

18时03分,下车后,出于职业习惯,在再次核对医保卡信息和药品用途后,在遵守了防疫要求的前提下,胡警官将药品交给罗女士。

“疫情期间,大家守望相助”

整个取药过程不到10分钟。

18时09分,把药放进包里,罗女士顺利地踏上回家路。

她告诉南都记者,这次取药凝聚了不少人的爱心,“我家是没有电动车的,听说要来取药,邻居借电动车给我。本来省医的医生说他来送,后来因为医生只有半个小时的空当,时间对不上,我朋友小梁主动说她来,她下午2点多去医院排队取药,5点多拿到药送到隧道那边。”

罗女士透露,“下午2点,执勤人员已经帮我们送了一张门诊特别证明到对面给我朋友,否则这次开药我们报不了医保。因为药价要一万多元,社区出具的门特证明帮助我们在特殊时期正常走医保途径,药价只要1000多元。现在他们又帮我取药,真的很感谢。”罗女士说,这次取到的一盒药是一个月的剂量。

胡警官摆摆手说,“疫情期间,大家守望相助,我们能帮就帮。”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黄驰波 敖银雪 张林菲 通讯员 杜玉 公新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