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繁华作画(涂鸦话梦回繁华)
梦回繁华作画(涂鸦话梦回繁华)那清明上河图是通过什么样的一种表现手法呢?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展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不是!清明上河图正是作于北宋末年,表现的并非仅仅是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大家知道,从北宋初期开始,“冗兵、冗官、冗僧”的现象就比较严重,末期更是官兵懒散税务重。个人觉得如果画中出现的牌馆一多了,那图书馆就少了;如果牌馆少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就多了,那场景其实大多的是一种消费,一种散漫的生活;奋斗者、奋进者的人可能比较少。那这幅画对现在有什么价值呢?
阿渡:涂鸦话《梦回繁华》( 2018-12-27)
今天给金霞上晚自习,一起探讨清明上河图,该怎么上呢?
课文已经进朗读、分析过,我觉得应该进行一下拓展。我一个理科生,对清河上河图是没有什么研究的,要不就发挥理科生的特长,在黑板上给他们演示演示吧。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于是,我就把这幅画的大概长宽在黑板上给它比画了出来。这上面文字、印章就是文中所说的题跋。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效、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但同学们,这副画仅仅是展示北宋末年繁华的街景吗?
不是!
清明上河图正是作于北宋末年,表现的并非仅仅是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大家知道,从北宋初期开始,“冗兵、冗官、冗僧”的现象就比较严重,末期更是官兵懒散税务重。个人觉得如果画中出现的牌馆一多了,那图书馆就少了;如果牌馆少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就多了,那场景其实大多的是一种消费,一种散漫的生活;奋斗者、奋进者的人可能比较少。
那这幅画对现在有什么价值呢?
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展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那清明上河图是通过什么样的一种表现手法呢?
......
散点透视法。在西方美术学中,一般不得不提到著名画家毕加索,他一直尊崇焦点透视法,如人的眼睛一样,一眼看过去只能集中到某一点,其他的地方就是虚化的,是模糊的;也如照相机的聚焦一样,聚焦到某一点,其他地方可能就虚化了。而中国的国画不是,讲究的是一个全面,一幅山水国画,你看每一座山、每一座桥都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唯美;清明上河图正是运用到了散点透视法,每一小幅截取下来都是一幅很精美的画作,每一小幅都有自己的中心点透视法,可能这一小幅重点是表现当时的桥梁,另一小幅是表现当时的车马,再另一小幅是表现当时的建筑艺术......
谈到张择端画家他怎么成才的呢?我这里也和大家拓展拓展,最近在听蒋勋说美学关于《毕加索的精神》,个人觉得受益匪浅,那里面说到毕加索在学院的时候,老师给他们布置三天画一座雕塑的作业,他三个小时就能完成,而且完成得很好,但是他不拘泥于学院派呆板的画法;有些学员,学院派技巧运用得极好极好的了,但还在那里画,最终都只能叫完成老师的“作业”!但都不能形成自己的“作品”;但毕加索不同,完成作业后,他去广场、去河边、去酒馆......有时一个人从眼前一晃而过,一两分钟的时间,他就在脑海中形成印象,把刚才那人物画下来,而且画得很像、很准、很传神,甚至加入了他自己的情感流露在里面,这样的一幅画就不是“作业”,有的甚至可以成为价值连城的“作品”;他需要模特站在广场、河边、酒馆......一站就是数个小时吗?
不要。
对,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者也是一样的,他能画出如此多的人物形象,车马喧闹,房屋构造,河流走势......他需要那些人都别动,他在远处看着慢慢的画吗?不是的,他是源于平常对生活细心的观察,平常素材的积累,在心中有了印象,再加上自己的情感表达,才是活生生的一幅清明上河图。
就再如我们湘潭最出名的有位画家,你们知道是谁吗?
齐白石。
对啦,齐白石最出名的画作当属画《虾》,怎么画得如此传神?难道是拿一只虾和学院派一样摆在架子上要它不动,画它两三天,不可能对不对,一样的,正是源于齐白石小时候在河边玩耍,对虾的细致研究,用心观察,深入脑海;虾的形态怎样画怎样像,而且每一只虾绝不雷同、形态各异。
说到张择端先生画出如此精美画作与他潜心研究、细心观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没有高超的这个技艺行吗?
不行。
对啦,谈到这个高超技艺的养成,老师刚才也说到了毕加索的辛苦练习,他有时候甚至为了把酒馆里面那些底层的人物画得最好,他要与他们交流、交往,了解他们的生活,有时对一个人物进行长时间的探访,时画时改,时改时画,有时心情没有了,画作也算完成了,就像红楼梦的结局一样没有最终的一个状态,随时都有可能就是一个完成的画作。
也许张择端也是如此,他在画清明上河图之前,可能也在桥上,在商店前,在酒馆里......画了无数张人物画;在建筑前,河流边,桥对面......画了无数张的风景画、建筑画,才有了这么扎实的绘画根基。
曾经了解过王羲之,他最出名的书法作品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不知道。
他最出名的作品是《兰亭集序》,那他的《兰亭集序》没有小时候无尽的锻炼、练习,能写出这么有名的书法吗?不能。王羲之最开始师从卫夫人,东晋著名女书法家。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更是三堂人生课。
练习“点”的写法:要写出高峰坠石的感觉。他就勤苦的练习,写完一点,继续写,可能写了三个月、可能五个月、可能一年,就是这么枯燥的练习,才有了《兰亭序》最有名的作品,许多人都说里面“之”字的点,每个都不一样。
练习“一”的写法:要写出千里阵云的感觉。有像两边横向延展张开。可能这个横的练习,也是几个月、一年。
练习“竖”的写法:要写出万岁枯藤的感觉。“万岁枯藤”是向一切看来枯老、却毫不妥协的坚强生命的致敬。如大树的根一样坚韧不拔的向下。所以王羲之每一笔竖都是那么的坚韧、有力量。
换言之,书法、画画本是同宗,张择端能画出这么传神的作品,能有这么高超的技巧,也离不开他小时候“高峰坠石”的勤学苦练。
好了,课程就基本上讲完了,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在学习上,在生活上,甚至画画、唱歌上,要有先辈那么一样勤学苦练,用心观察,细心研究,终有一日,能有大成。
最后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这个“宁静致远”,大家临摹下来,可能以后也能卖几毛钱呢。
下课。
主编:武阿渡 投稿邮箱:472104148@qq.com
微信名称:夜半思语
微 信 号:ybsy2016
关注请长按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