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贸现状(生于70年代八十年代)
天津外贸现状(生于70年代八十年代)如今,曾经红红火火的外贸淘宝街都已迁移散开,露天的棚子、行军床变成了玻璃罩子,你争我抢的挑衣服场面定格在时光里,我那热情洋溢的青春啊,一去不复返!每次我路过一个摊位,都有热情的大哥大姐卖力宣传,各种夸,夸商品也夸我,时常弄得我不好意思不买,等下次再经过时,还是同样的夸只是又换了对象。慢慢地我就学会了砍价,对半砍,先压到最低,再你来我往的试探,缓慢抬升到心里预期价,直到成交。如果店主太过痛快的答应,就说明杀价不狠,吃亏了,这个过程很考验人的观察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市井文化也算是人生一大乐趣。可惜,淘宝街2016年关停了。上高中的时候,有同学带我去传说中的曙光里外贸市场,当时在天津的知名度非常高,我到现场一看,所谓的市场就在曙光里居民区里面,沿着楼群蜿蜒摆满所有的空地,七拐八绕地绵延不绝,很像“跳蚤市场”。里面的物品大部分是“外贸货”,小到橡皮、钥匙扣,大到行李箱,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种类繁多
说起外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算是一个热门话题。意味着花很少的钱,能淘来又潮又有“面”的东西。从瓷碟瓷碗到书包文具,从衣服鞋帽到汽车坐垫,每家都有特色商品,低廉的价格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我曾经就是其中的一员逛将。
1989年,我初中毕业,当时的我们面临两种选择,上高中还是上中专,“中专热”将热门中专的分炒得很高,直到班长报考“外贸中专”,我才知道“外贸”是指什么。打着“外贸”旗号的东西新潮又廉价,比起商场的正品更能满足学生、年轻人的虚荣心,谁能拒绝五元的衬衫、十元的皮夹子呢,况且质量和样式还不错。
逛得最早的外贸市场是滨江道的“鸽子窝”,就在现在滨江道劝业场到乐宾百货的黄金地段,八十年代中期,密密麻麻的全是货摊,都是卖衣服的,其中不乏外贸原单货,真真假假,需要靠经验自行分辨,据说大部分货品是从广州运过来的。
由此路延伸,我逛过山东路的外贸鞋店;烟台道的外贸畜产商店;新华路的小友谊外贸商场;买到许多物美价廉的东西,鞋、皮手套、裙子、浴巾、洗衣篮,甚至遥控器套都是在这几个地方淘的,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记得“外贸畜产公司”还开过几次展销会,卖皮草、鞋帽啥的。直到98年我被调到世贸大厦工作,还经常利用午休时间逛过这几个地方,那时候就看出已经步入萧条了,品种少、样式老,人气不高。
上高中的时候,有同学带我去传说中的曙光里外贸市场,当时在天津的知名度非常高,我到现场一看,所谓的市场就在曙光里居民区里面,沿着楼群蜿蜒摆满所有的空地,七拐八绕地绵延不绝,很像“跳蚤市场”。里面的物品大部分是“外贸货”,小到橡皮、钥匙扣,大到行李箱,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种类繁多、性价比极高。一个小棚子,两张行军床,随意堆放的内衣、袜子、箱包满眼都是,虽然杂乱,但是人气很旺,人山人海的,大妈大婶和小姐姐从一大早能逛到黄昏收摊,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2005年,曙光里市场迁址到黑牛城道,实行入场经营,我仅去过一次,虽然里面积大了,商户多了,但是没有露天摆摊接地气了,也没有当初“淘东西”的好奇心了,感觉像第二个“大胡同”一样。
河东名家淘宝街是离我家最近的外贸市场,承载了我许多的青春回忆。坐落在河东人人乐超市旁边的小胡同里,密度相当的大。眼镜、浴巾、鞋帽、箱包、衣服、瓷器啥都卖,从头到脚都配齐,不过百元,还很“酷”。五元的大浴巾、十元的五双袜子、二十元的T恤随处可见。里面卖货的大哥光着膀子站在椅子上,举着大喇叭吆喝:“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懂料子的看料子,懂牌子的看牌子”;“机会不是总有的,遇上就是有福的”……这道淘宝街里独有的风景线,还被搬上电视新闻。
每次我路过一个摊位,都有热情的大哥大姐卖力宣传,各种夸,夸商品也夸我,时常弄得我不好意思不买,等下次再经过时,还是同样的夸只是又换了对象。慢慢地我就学会了砍价,对半砍,先压到最低,再你来我往的试探,缓慢抬升到心里预期价,直到成交。如果店主太过痛快的答应,就说明杀价不狠,吃亏了,这个过程很考验人的观察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市井文化也算是人生一大乐趣。可惜,淘宝街2016年关停了。
如今,曾经红红火火的外贸淘宝街都已迁移散开,露天的棚子、行军床变成了玻璃罩子,你争我抢的挑衣服场面定格在时光里,我那热情洋溢的青春啊,一去不复返!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