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龙头企业现状(网红企业败北之路)
网红龙头企业现状(网红企业败北之路)2013年创办ofo时,还是一个从未有互联网经验的学生。 在互联网界,戴威是一个现象级人物。七八年过去了,凡客的故事早已是企管界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消失了了陈年,却没有结束中国网红企业的败北之路。相反一大批文案天才们踏上了这条不归路,上演了一场场“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戏剧人生。而在这场大败亡里,最令人惋惜的,还非戴威莫属。01__其兴也勃焉
文/ 金镶玉
2010年,凡客体大火,街头巷尾挂满了韩寒、王珞丹的那句“爱网络,爱自由,我只代表我自己”、“爱表演,不爱扮演;爱奋斗,也爱享受”。
火了的凡客,一口气定了个100亿的销售目标,比王健林的小目标还豪言壮语。
结果2013年,文艺中年陈年就宣布了裁员8000人,市场全面滑铁卢到连客服电话都没有了。
七八年过去了,凡客的故事早已是企管界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消失了了陈年,却没有结束中国网红企业的败北之路。相反一大批文案天才们踏上了这条不归路,上演了一场场“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戏剧人生。
而在这场大败亡里,最令人惋惜的,还非戴威莫属。
01__其兴也勃焉
在互联网界,戴威是一个现象级人物。
2013年创办ofo时,还是一个从未有互联网经验的学生。
如果不是和马院的几位同学想到这个共享单车计划,显赫家庭出身的戴威,本会按部就班的从政,此后平步青云。
也许是老天开的玩笑,ofo本来是戴威对骑游项目的致敬,但由于太小众,到第二年4月份就干不下去了,最艰难的时候账面只剩400元。
发现此路不通后,戴威又陆续做了高端自行车的分期金融、二手自行车交易平台,以及一个通过自行车骑行进行体检的项目,这些隔靴搔痒的创业点,无一例外都黄了。
2015年,戴威开始了他的第五次创业,以一篇《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开启了他的共享单车之路。
但彼时的ofo,还远非当下的小黄车。
这个过程特别像做网红牛腩的雕爷,他有一句惊人语录,“创业呢,往往是“你本来想干A,干着干着却做成了B,结果在C处赚到了钱,在D点上发了家。”
在这样的“人生信念”支撑下,2013年雕爷陆续打造了雕爷牛腩,薛蟠烤串、切克闹煎饼,能想到的行业试了一个遍,一众服务员打扮的像龙门客栈。到2015年,牛皮越吹越大,回头客始终没见增长,还是靠卖精油养活企业。
2015年是一个特别的时期,移动互联网悄然来临,O2O势要将红色旗帜插满中华大地。
这一年,从土豆网出走的黎勇劲、邓薇,创办了爱屋吉屋,号称要做“二手房行业颠覆者与革命者”。
通过“上海租客佣金全免”的策略,迅速拿下28%的市场份额,引来高瓴资本等多轮投资,短短一年时间,就从A轮融到了E轮,累积3.5亿美元。
用邓薇自己的话说“我们的每一个季度,就是别人的一整年”。
2015年,意气风发的不止拥有高贵血统的爱屋吉屋,还有一个文案奇才--黄太吉。
这个靠话题营销起家的企业,曾提出要将煎饼店开到纽约时代广场的宏伟理想,靠着这份“中国麦当劳情怀”,感动了好一波投资人。也是在这个神奇的2015年,获得了千万级的A轮投资以及2.5亿的B轮融资。
那个时候的小米还未尝试饥饿营销,赫畅就率先搞起了“猪蹄需提前预约限量发售”。至于产品味道有没有跟上品牌形象,似乎不是赫畅这个互联网设计师在意的重点。
在那个巨额资本如洪流汹涌而至的年代,2016年ofo就完成了A轮到C轮数亿美元的融资,同年11月向全国20多个城市的200多所高校推广,并走出校园,进入城市市场。
两个月后,小黄车投放量高达2300万辆,开始了与摩拜的军备竞赛。
2017年7月25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成立了“ofo小黄车共享经济研究中心”,计划专门为ofo输送人才。那个时候的戴威,或许心中还想过十年后ofo的蓝图。
紧接着10月份,ofo宣布日订单突破3200万,同比增长超过31倍,成为了全球首个覆盖16个国家,超过180座城市的共享单车服务平台。
快速的扩张伴随着巨额资金的不断输血,2018年3月,ofo小黄车宣布已完成E 轮融资8.66亿美元,9月,阿里和滴滴又投了数亿元。
锦上添花的故事至此,可以说是完美无缺,戴威也从一个普通的北大研究生,变为最受瞩目的明星企业家。
一切都是那样的令人惊叹,谁也没有想到会落得个一地鸡毛的结局。
02__其亡也忽焉
这正如巴菲特曾说过的那句名言“当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戴威经常在想,ofo怎么一夜之间就败了呢?
或许,危机的种子,早在2016年“一天一城”的大规模开战埋下了。这样无节制的扩张,让ofo像是被资本吹大的气球,外强中干,一戳即破。
2017年,ofo曾骄傲的宣称,“以2015年6月从“骑游”转型至校园共享为时间节点计算,突破日单量千万只用了1年9个月的时间,比所有互联网平台的时间都要短。”
现在看看,这份骄傲,就像是大跃进时亩产三亿斤的自豪一样,太过膨胀。
实际上,从16年到18年,ofo的所有动作都是为了融资,为了拖死对方,却忽略了最基本的盈利模式。
在ofo与摩拜的烧钱战中,ofo率先开启“百万单车免费骑”活动,从2017年2月主动开大打价格战,半个多月后,摩拜应战,也开始免费骑车。
这件事的直接后果就是,小黄车在不断的赔钱。2018年1月份,ofo每月4亿~5亿的人员工资和运维等支出,欠供应商约25亿元人民币迟迟未还,亏空押金总额约30亿。
那个疯狂烧钱的小黄车,就这样黄了。
而无止境的无止境的融资、烧钱、补贴、扩张,也让爱屋吉屋陷入了泥淖。
2015年11月,钱烧光了的爱屋吉屋,被爆出员工“讨薪门”,次年则放弃低佣金模式,并加收0.5%的服务费,然而这对于其亏损的现状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
要知道在之前其每个月都要花费8000万元左右,中介费只有1%,补贴成本一个单子却至少3万以上。
很快,爱屋吉屋迎来了事业的滑铁卢,16年,上海的成交量只有7109套,同比下降50%,2017年上海的成交量只有1017套,比估值10亿美金时的成交数据下滑10倍。
由于房产交易十分低频,花费较大成本产生的获客,并不能带来相应的回报。而快速的市场扩张,令爱屋吉屋兵力分散,不但失去了上海市场的控制权,控制不了房源的爱屋吉屋,落得全盘皆输。
如果2017年的戴威从邓薇身上学到了一丁点教训,或许小黄车可以避免今天的结局。但17年的资本太疯狂了,在共享单车这艘船上,没有人想放慢脚步。
03__一地鸡毛
2018年11月,戴威对外呐喊“跪着也要活下去”,如今看来,ofo还是没能挺过这个春天。
戴威曾有三次机会改变这一结局。
第一次是17年秋天,彼时的小黄和摩拜都已资金吃紧,挪用60亿元押金填补资金缺口的新闻将两家推上舆论浪尖。
朱啸天主张两家合并,被戴威拒绝;第二次是滴滴派驻高管入驻ofo,意图将单车划入出行平台布局。然而戴威不满控制权被架空,拒绝ofo被合并,这也为ofo的失败埋下了伏笔;第三次是开发微信小程序,得罪了大腿阿里,此举彻底将ofo置于无人应援的境地。
压死小黄车最后一根稻草的,就是戴威的veto right。
而除了这个隐秘的原因,为外界所一直吐槽的,就是小黄车的质量不过关,导致大量的报废,丝毫不注重产品的性能及后续维护。
这反映出ofo所代表的新型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即通过大量的资本进行数量升级,先做到行业独一无二的位置,再完善自身的盈利模式。
无论是之前的打车领域、外卖领域,无疑是这样的发展路径。
但这种“激素”催生的“巨人”,一旦资本家见不到盈利的前景,就会落得被抛弃的结局。
无数的先例已经正视了这一点。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早在戴威还沉浸在单车帝国的美梦中时,卖煎饼的黄太吉就已经干不下去了。
先是推出了炖菜品牌牛炖先生、大黄疯小火锅、来得及外卖、从来饺子馆等新品牌,没有打开市场,接着跟风做起了外卖平台。三年后,黄太吉被收购了。与黄太吉签约合作的8家品牌餐企,也多数从黄太吉外卖平台下线。5年的创业,花光2亿投资,一无所成。
赫畅终于承认了自己是自嗨型创业者,只重颠覆,却忽略了餐饮业最值得尊重东西——产品本身口感。
就像雕爷把餐厅搞得噱头满满,却仍然没有做好一碗美味的牛腩一样。“追风口的乱象,你都不知道干吗,就想赚钱,哪个风口来了往哪儿跑。”
不失败,那才叫怪。
想起当年雷军走进凡客的百货市场,问了陈年一句,“你能不能先专注地只做好一件最基本的产品?”
想来这句话,也需要投资者问问创业者们。
04__尾声
吴晓波在《大败局》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年代,无数的机会令人心动,一个伟大品牌往往在一瞬间便打造而成;这也是一个冒险的年代,未知的风险又令每一个人不寒而畏,成功者往往在一瞬间灰飞烟灭。”在中国,有97%的企业存活时间只有18个月,当网红企业潮逐渐冷却,一场互联网营销的集体狂欢过后,除了烧钱补贴带来的泡沫经济,是否真的留下了感动人心的产品呢?
我们都需要认真思考这个答案。
但无论如何,从明星创业公司到关门大吉,网红企业们,还是败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