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寓言大启发读书笔记:读后感 逆转 大鱼小池塘效应
小寓言大启发读书笔记:读后感 逆转 大鱼小池塘效应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向着好的一面的想法。在工作中,很多人往往会去选择稳定的大公司任职,而不是创业型的私企。家长们在给孩子择校的时候,也往往会选择比较偏向于所谓的“口碑好”的好学校。毋庸置疑,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欲望,这是我们人类的本能。但是这样的选择,真的适合每个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或许就可以给我们的疑问做出一个尚且理智的回应。
刚刚阅读完了《逆转》中的相关内容:大鱼小池塘效应。作者在文章开头列举了一个例子,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约有3000位“在全国有一定名气”的画家,他们每个人都挑了两三幅最好的画作送到巴黎秋季艺术沙龙,而评审则要从这对画作中挑出少数的顶级佳作,淘汰是在所难免的。巴黎秋季艺术沙龙是一个大池塘,在这个展会上,很难脱颖而出,注定只能是一条小鱼。当时毕沙罗和莫奈抱持着不同于马奈的看法,他们认为做小池塘里的大鱼更有意义。“我们要试着造一个窝”满怀希望的毕沙罗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道,“我们像一些入侵者,成功地闯入大众的领地,插上了我们的旗帜”。他们面临的挑战态度是,“不管那些意见,只管往前走”。毕沙罗是对的,印象派画家靠自己的力量,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身份,他们又有了创造的自由,很快外面的人开始注意到他们。
他们给我们的启发是,在某些时间、地点,做小池塘里的大鱼比做大池塘里的小鱼好,处在边缘世界里的局外人看似处于不利地位,然而结果证明这并非一种不利。哈特威克学院那些拿到学位的人我们称为“哈特威克的全明星”,而哈佛大学没有拿到学位的人我们称之为“哈佛后进生”。哈特威克的全明星中的大多数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最终都成了工程师,生物学家等。与此同时,在更有声望的大学上学的哈佛后进生却因他们的经历而意志消沉,他们中有很多人完全放弃了科学专业,转到了非科学专业,哈佛后进生就是一些活在很大、很可怕的池塘里的小鱼。由此,作者表示,决定他们是否拿到科学学位的关键并不是有多聪明,而是在班级中,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的同学相比有多聪明。
按常理来说,我们总是会认为“大池塘里”的机会会更多,就像我们总是会认为小班会更好,对优势有自己的一套定义,但这种定义是错误的 。我们误读了弱者和巨人之间的战争,低估了那些看似是劣势东西的发展空间,其实小池塘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机会,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我们选择去公司就职还是选择去学校学习,无论是选择居住场所还是选择伴侣,并不一定要和很多人去竞争选择那个特别耀眼的目标,而是要冷静思考,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或者说是优点和缺点,另辟蹊径,有方向的去挑选最适合自己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