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诗经·小雅·蓼莪》(诗经小雅蓼莪)

《诗经·小雅·蓼莪》(诗经小雅蓼莪)第四章前六句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言直意切,不厌其烦,声促调急,如哭如诉。最后两句,诗人表达“子欲待而亲不在”的悲痛。第二层,中间两章。第三章写父母对儿子的深爱和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悲叹孤苦伶仃,无所依傍,痛不欲生,完全是出于对父母的亲情。诗人与父母相依为命,失去父母,没有了家庭的温暖,以至于无家可归。【古诗】【解读】此诗六章,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第一层,首两章。写父母生养“我”的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

一年一度中秋至,又是孝敬父母时。中秋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她所赋予的含义不仅仅是亲人欢聚团圆,更是要我们借中秋团圆之机,把孝敬父母长辈作为传承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难得之时。

《诗经·小雅·蓼莪》(诗经小雅蓼莪)(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一定要时刻记在心上,既要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也要为他们的年迈而担忧。《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作为人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现代的家庭由于高节奏的生活,子女可能因学习或工作的需要,往往在现实中和父母分开,甚至各奔东西,但相互牵挂相互依恋的血脉情缘永不断绝。一生有父母,心灵有归宿;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万爱千恩百苦,疼我还是父母;活着床前一杯水,胜过坟前万堆灰。

《诗经·小雅·蓼莪》(诗经小雅蓼莪)(2)

《诗经·小雅·蓼莪》在三千年前就向后人警示:世上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下面我们就学习解读表现这一传统美德最早、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文学作品。

古诗

《诗经·小雅·蓼莪》(诗经小雅蓼莪)(3)

《诗经·小雅·蓼莪》(诗经小雅蓼莪)(4)

解读】此诗六章,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

第一层,首两章。写父母生养“我”的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

第二层,中间两章。第三章写父母对儿子的深爱和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悲叹孤苦伶仃,无所依傍,痛不欲生,完全是出于对父母的亲情。诗人与父母相依为命,失去父母,没有了家庭的温暖,以至于无家可归。

第四章前六句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言直意切,不厌其烦,声促调急,如哭如诉。最后两句,诗人表达“子欲待而亲不在”的悲痛。

第三层,后两章。头两句诗人以終南山高峻难越,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

我译

丛丛高大抱娘蒿,不是莪蒿是艾蒿。可怜我的父和母,生我养我够辛劳。

丛丛莪蒿相依偎,不是莪蒿是牡蔚。可怜我的父和母,养我到大真劳累。

小瓶空空没有酒,大缸因此而蒙羞。孤寂无依的人生,活着还有什么用!没有父亲何所靠,没有母亲何所依。出门远行心含悲,进门犹如身不归。

父亲呀是你生了我,母亲呀是你哺育我。抚育我啊爱护我,养我长大教育我。照顾我啊挂念我,出出入入怀抱我。想要抱答父母恩,恩情如天报不了。

终南山啊险又高,狂风怒吼声啸啸。人人都能尽孝心,我的父母不在了。终南山啊峻又险,飙风凄厉声颤颤。别人能报养育恩,我的父母已归天。

《诗经·小雅·蓼莪》(诗经小雅蓼莪)(5)

百善应以孝为先。父母一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着半根草去。有一种爱让你肆意索取,却不求回报,这是母爱;有一种爱厚重而深沉,细长而绵远,这是父爱。父母在赋予我们生命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生的关爱。无论日月如何轮回,无论事态如何变迁,唯有父母的爱最真最纯!所以,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父母,感激他们健健康康地活着,感怀他们为子女付出了所有后的不忍告别。

《诗经·小雅·蓼莪》(诗经小雅蓼莪)(6)

@金秋佳节话家常​@头号周刊​​

#金秋佳节话家常##头号周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