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背后的历史故事(保护从闭门到开门)
北京中轴线背后的历史故事(保护从闭门到开门)北京市东城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褚玉红说,今年,北京中轴线绿色空间景观提升(东城段)工程实施,完成了永定门地区公园北侧67米御道铺设,除交通路口外,实现了南中轴御道全线贯通。御道两侧国槐挺拔茂盛,烘托出中轴空间景观序列,形成了南中轴线正阳门与永定门之间通透的绿色视廊。10月12日,夕阳下的永定门城楼。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摄从钟鼓楼沿中轴线向南行,在前门三里河,因河道走向而形成的倾斜街巷胡同肌理和院落保留至今,清朝时期的众多地方会馆和戏楼聚集在此,成为老城区丰富文化积淀的重要地区。据介绍,北京市东城区在改造时,将京味文化的厚重与水乡的灵秀有机结合,将复兴历史文化名城与提升城市品质紧密结合,通过恢复性修建、保护性修缮等举措,让老胡同正由“面”及“里”重获新生,变为城市中一处“诗意栖居”之地,也成为年轻人钟爱的打卡地。绵延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最南端,永定门城楼静静伫立。登上永定门城楼,向北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北京中轴线的青春味儿越来越足了。登钟鼓楼沉浸式体验暮鼓晨钟,坐在三里河边听流水潺潺的不仅有周围的老街坊,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年轻人。
10月12日,在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组织的“揽胜中轴气象,品韵古都风华”中轴线参观采访活动中,天街集团副总经理吴睿娜说,从过去的“闭门保护”到如今“开门保护”,他们在中轴线周边的会馆旧址里演戏剧、脱口秀,开网红餐厅,真正做到文物活化,自身造血,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地标。
“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钟鼓楼记载了中国古代的计时智慧,这两座高大建筑周边繁华的商贸和民俗活动,也给城市居民留下温暖亲切的记忆。历史上,钟鼓楼经历多次雷击、火灾,如今,人们通过文字、图像、声像、光影、VR等多种形式,还原了它们的前世今生。每当鸽群绕鼓楼飞过,整点的鼓声响起,总能吸引许多路过的年轻人驻足拍照。
10月12日,北京鼓楼“时间的故事”沉浸式展览,一名青年志愿者在听过去鼓楼周边的老北京叫卖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摄
从钟鼓楼沿中轴线向南行,在前门三里河,因河道走向而形成的倾斜街巷胡同肌理和院落保留至今,清朝时期的众多地方会馆和戏楼聚集在此,成为老城区丰富文化积淀的重要地区。
据介绍,北京市东城区在改造时,将京味文化的厚重与水乡的灵秀有机结合,将复兴历史文化名城与提升城市品质紧密结合,通过恢复性修建、保护性修缮等举措,让老胡同正由“面”及“里”重获新生,变为城市中一处“诗意栖居”之地,也成为年轻人钟爱的打卡地。
绵延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最南端,永定门城楼静静伫立。登上永定门城楼,向北远望正阳门,景观大气而庄重,而南向的广场上,孩子们的嬉闹声又让人回归城市的烟火气。
10月12日,夕阳下的永定门城楼。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摄
北京市东城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褚玉红说,今年,北京中轴线绿色空间景观提升(东城段)工程实施,完成了永定门地区公园北侧67米御道铺设,除交通路口外,实现了南中轴御道全线贯通。御道两侧国槐挺拔茂盛,烘托出中轴空间景观序列,形成了南中轴线正阳门与永定门之间通透的绿色视廊。
被称作“中国古代都城理想秩序”的北京中轴线,不仅其城市规划理念被沿用至今,所彰显的文化价值也正焕发青春。清华大学教授、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吕舟不久前在受访中表示,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待国务院批准后,将于明年1月底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责任编辑: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