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才露尖尖角宋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每当你立于池畔,荷花之美似乎无可争议,为何落实到摄影作品上,总有挥之不去的传统意味?穿过表层,对荷花的观看和图像制作,是否也有可能带来新的经验?


对中国摄影人来说,荷是再熟悉不过的拍摄对象。中国传统艺术中,荷被歌咏、描绘了上千年,从佛教艺术、宫廷和文人画到民间美术,到处可见荷花的身影,这样的艺术传统又影响着人们对身边环境的营造,自然与画境融为一体。摄影传入中国之后,较早掌握这一技术的文人阶层自然开始将荷花作为表现对象,荷花也就这样成了画意摄影传统的重要题材。技术和媒介持续变化,但贯穿其中的文人审美情趣挥之不去,在这一类型之中形成了丰富的样式。从这期专题中摄影家们对荷花的观看和描述可以看到,国画审美、诗文意境、自然体悟、心性投射,仍然是荷花这一物象的力量所在。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1)

风荷 石广智 摄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2)

令箭荷花 彭匡摄于上世纪70年代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3)

荷花 吴印咸摄于上世纪70年代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4)

令箭荷花 茅九荣摄于上世纪70年代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5)

荷花 章石羽摄于上世纪60年代


张翔 /山东济宁人,曾出版摄影集《水光渔韵微山湖》。

在素有“中国荷都”美誉的微山湖畔,夏季十万亩荷花连片开放,慰为壮观。荷花的独特之美,为摄影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为利用好光影这个最重要摄影元素,使用折返镜头和多重曝光相结合的方法,在逆光下寻找产生光影效果的背景,产生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体现出生命律动的韵味和无穷的诗意空间。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6)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7)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8)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9)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10)

风荷影醉 张翔 摄

李建惠 /北京人,摄影家,出版有个人摄影专辑《风月》《颐和园映像》《荷》《白与黑》等。

荷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无数的诗词和绘画为我们营造了精美绝伦的曼妙意境,某种意义上,它已成为我们心中寄托的文化符号。荷自古有“君子”的美誉,它的气质和姿态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文化人心中的自然楷模。

清风微雨,满眼碧绿,荷花在枝头上静美,也随风零落。探索摄影语言的叙说、塑造和抒怀,将写实的特性转为境由心生,追逐画外之意、韵外之致,是我拍荷的追求。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11)

李建惠 摄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12)

李建惠 摄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13)

李建惠 摄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14)

李建惠 摄

石广智 /摄影家,多次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有《花非花》《清风竹影》《橱窗里的风景》等系列作品。

我从1999年开始拍荷花至今已有多年了。古诗与今人对荷花的比喻与赞赏对我影响极深,自学美术出身的我,努力地在自己的作品里营造那些唯美的画面。巧妙的构思,让我收获了“丹青与乳剂”有机结合的完美意境。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15)

荷塘夜色 石广智 摄

有很多时候我更喜欢在日出前或日落后的弱光下拍摄,这种高色温环境下会使画面产生神秘的蓝色调,甚至还会有一种梦幻的感觉。弱光下的花或景,较大光比拍摄得更细腻。使用645数码相机,300mm定焦镜头,两次曝光拍摄而成。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16)

花之魂 石广智 摄

能否通过一次曝光就解决原创画面赋予生命的律动?2006年,我用数码相机通过反复尝试,最终拍摄了这组《花之魂》。这组作品用较低快门速度手持相机拍摄,使静止的景物产生很强的视觉感染力。摄影艺术之美多姿多态,纤毫毕现的高清晰画面是一种美,而通过精心设计所显现的朦胧、虚幻也是一种美。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17)

石广智 摄

陈翊雄 /广东潮州人,广东省第25届摄影展金奖获得者,作品有《心花怒放》《荷境凡心》等。

在我心中,荷花的静美、高洁,时时撞击着我的心灵。近十年来,我带着相机,寻觅着荷花的韵味,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奔波于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荷池野塘。在风雨酷暑、霜雪严寒之中见证荷花平凡而神圣的生命历程,拍摄了近万张荷花素材。数字后期合成之作品,表现解脱尘嚣之淡然安适心境。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18)

枯荣淡去梦中吟 陈翊雄 摄/制作

方临明 /现居杭州,医影堂摄影工作坊创始人。

我从事医学影像方面工作,所以尝试运用X光展现荷花。拍摄时,把荷花平放在X光数字胶片板上,通过X光机进行曝光,KV值越高,穿透力越强,荷花相对于人而言,轻薄很多,很容易穿透,所以尽量降低曝光条件,适当降低KV值,让光线更柔软一点通过,以便获得更多细节。为了获得不同的视觉效果,我对荷花造型进行了组合,依照相依、相伴、成长等过程进行排列,最终完成了《荷语》系列作品。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19)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20)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21)

荷语 方临明 摄

影像中的荷之韵

文:释藤

加里·维诺格兰德说:我拍照是为了看看事物被拍摄下来的样子。这句话用来表达对拍摄对象的那种最原始的驱动力,简单清晰地概括了许多人按下快门的动机和初衷。180多年前塔尔博特《自然的画笔》一书中,很多照片就是来自于他自己庄园的自然和风景。人类对于自然植物以及花草的那股热爱,应该是与生俱来的。

自然是神奇的储物柜,只要你留心观察,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主体。摄影记录是一种潜在的控制手段,每一张照片都是世界上的一个片段,一棵树、一朵花,折射出你对这个世界的独有看法和欣赏角度。

在众多植物花卉中,荷花应该是属于独树一帜的花卉之一。自古以来,荷花就被文人墨客所喜爱和歌颂,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加以呈现和表达。荷花不仅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也凭借它的色彩和风姿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诗经》中就有关于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在世界艺术史上,莫奈的荷成为流传于世的经典之作,他把生命融入到了荷里,一辈子住在荷塘边,看荷、想荷、思荷、画荷,荷花成为了他内心不可分割的骨血。他的作品影响了许多人,也成为了许多人的精神寄托。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22)

王小慧作品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摄影作为一种直接的手段和描绘,更能把人们对自然风物的挚爱以及观看表达得淋漓尽致。什么是美,变成什么才是眼睛不能看到或看不到的,或许只有相机才能提供那种割裂的、脱离环境本身的视域。

作为摄影史上最重要的摄影师之一,法国摄影大师尤金·阿杰特的作品总是耐人寻味。他拖着笨重的木头相机,游走在巴黎的街道,一拍就将近30年,“我可以真实地说,我拥有了整个旧巴黎”——他曾如是说道。他的作品影响了后来的超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客观主义等诸多流派的摄影人。他也曾经拍摄过许多关于“睡莲”的照片,阿杰特的睡莲照片,层次丰富,具有十分鲜明的画面语言,虽然至今流传下来的不多,但是他大约在1910年期间拍摄的《睡莲》,还在苏富比两年一度举办的战后及当代摄影拍卖季中,成为一幅引人注目的作品。面对尤金·阿杰特的作品,人们总会惊叹于其细腻精致的影调和那些错落有致的光影,仿佛冥冥间被牵着走进一片熟悉又陌生的梦幻风景中。

纵观一百多年的中国摄影史,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照片也并不多见。金石声先生曾在1933年拍过一张关于荷的作品,题为《荷叶》,构图简洁,水中木桩,周边睡莲叶子层层叠叠围绕,湖面虽然少了荷花的绽放,但依然有诗意弥漫。

香港的摄影师黄贵权先生是很多人都推崇的摄影家。他独特的摄影手法和视角,让其作品呈现出独具个人气质的影像,所以也被业界尊称为画意摄影大师。他对于自然花草的拍摄自成一派,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气息。他拍的荷花,通过多重曝光和远摄镜头捕捉荷花在不同季节和环境里呈现的特殊光影效果,营造似画非画的意境。黄贵权说: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典雅的象征。他在拍摄中大量使用多重曝光,捕捉美好的瞬间影像,强调自然成像,不做后期处理。虽然作品有些侧重水墨的效果,但本质上是记录瞬间的美感。

迷之花草(专题迷之荷)(23)

荷叶 金石声 摄

其实拍摄花卉并非易事。花卉形态各异,要想拍出独特语言几乎是很困难的。但也有些艺术家,能够把花卉表达出不一样的特性。在旅居德国的华人艺术家王小慧的作品《花之灵》和《花之性》中,有很多荷花的照片,减去了具象的表达,呈现了荷花的细节和局部,手法隐晦,影像语言颇具张力。王小慧将荷花盛开和孕育,看作生命的过程,荷花由此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寓意。

摄影家石广智的花卉作品广为国内摄影人熟知,他的《花非花》系列中,荷花梦幻、诗意、婉转、清雅,似画非画、似梦非梦。在作品中,花成了自然的精灵,这种美似远实近,直抵观者内心。

借助摄影,艺术家们使用不同的语言,呈现和转化对象,他对世界的感知便是他心里的摄影语言,这种语言通过私密的形式转换出一张张别具一格的画面,这样的影像才是超越自然和现实的。其实摄影就是你自己,你就是眼前的这朵荷,你不动声色地拍下这些自然之物,用心用情地拍摄亦是最纯粹的语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