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皇权富贵高甜句子同人文(耽美作品解读一)

皇权富贵高甜句子同人文(耽美作品解读一)每个人都希望被看见,被理解,可是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是如此之深,上哪里去找一个真正懂得自己的人呢?最直接的方式,是让这个人经受我所经受过的痛,他才知道这种痛的滋味是什么。因为,只有相同命运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彼此。这位父亲的感受是:“你能理解什么,你的孩子也这样走了吗?”医生对这位父亲说:“我想,你儿子去世了,你现在一定很难过吧。”没想到,这句话没有起到任何安慰作用,反倒让这位父亲无比愤怒。他说,我这么优秀的儿子走了,连遗体都见不到,你还问得出我是不是很难过?这位医生采用的是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共情的会谈技术。但他的“共情”在这位父亲看来,更像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皇权富贵高甜句子同人文(耽美作品解读一)(1)

1

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讲过一个故事。

2002年,北大山鹰社成员在登山途中遭遇了雪崩,五位同学遇难。由于雪山环境恶劣,这五位同学的遗体没法运下山,长眠在了雪山中。

他们的父母只能在北京举行追悼仪式。有一个遇难同学的父亲非常悲痛,一个医生去安慰他。

医生对这位父亲说:“我想,你儿子去世了,你现在一定很难过吧。”

没想到,这句话没有起到任何安慰作用,反倒让这位父亲无比愤怒。他说,我这么优秀的儿子走了,连遗体都见不到,你还问得出我是不是很难过?

这位医生采用的是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共情的会谈技术。但他的“共情”在这位父亲看来,更像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位父亲的感受是:“你能理解什么,你的孩子也这样走了吗?”

每个人都希望被看见,被理解,可是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是如此之深,上哪里去找一个真正懂得自己的人呢?最直接的方式,是让这个人经受我所经受过的痛,他才知道这种痛的滋味是什么。因为,只有相同命运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彼此。

这也是《天官赐福》中君吾的逻辑。

2

君吾是凡间的乌庸国太子,也是天界的武神,俊美无俦,法力无边。他在梦境中预知到了乌庸的未来是一片火海,便开始想办法挽救他的子民。火山爆发是无法阻止的,要想没人伤亡,只能举国迁移。

太子殿下既不愿意征伐他国,又想要挽救本国人民的性命。他想出了第三条路——建一座通天之桥,把乌庸国民送到天上去避一避。

这个办法简直不可思议,遭到了整个天界的反对。

太子殿下顶住了乌庸国众的埋怨和诸天仙神的怒气,开始着手建那座通天巨桥。建桥需要大量时间和很可怕的法力,太子殿下分不了心再做任何别的事,也不能听取信徒的祈愿。

只做一件事的神明,势必无法留住信徒。太子殿下建那座桥的第一天时,人们感谢他、记得他;第二天、第三天,也是如此。可时间一长,就不行了。人们开始觉得,他没有以前那么厉害了,甚至说,他没有以前那么尽心了。

人们开始供奉新的神明。

神官的法力来自于信徒的信仰之力。太子殿下不可能对信徒们说,你们必须供奉我。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又不能缺失信徒和法力,否则会影响通天桥的建设。

他只能默默承受,苦苦支撑。

三年后,火山即将爆发。得到消息的人们争先恐后涌上桥。一开始,那座桥还算稳固,但当涌上去的人越来越多后,太子殿下渐渐支撑不住了。

由于这三年信徒不断流失,他的法力早就没有以往那么强了。

当几万人都涌上那座桥,庆祝得救,欢欢喜喜走向天界时,桥断了。成千上万的人从高空坠入火海,哀鸿遍野,仿若修罗地狱。

桥断了,乌庸国众也疯了。他们放火烧太子殿下的宫庙,推倒他的神像,用刀戳烂他的心脏,骂他是个没用的东西,狗屁的神。

神官们嘲笑他,讥讽他,踩踏他。

屡遭背弃,承受了无尽寒冷和恶意的太子殿下渐渐变得狰狞而残忍,他将背叛他的人投入火山献祭,他屠尽了整个上天庭的神官。

铜炉火山的又一次爆发埋葬了整个乌庸国。

3

血洗天界之后,太子殿下回到人间,编了一个新的名字,捏造了一个新的身份再次飞升上天,成了天界第一武神“神武大帝”,重建了上天庭。

这段历史的所有知情人都死了,没有人知道君吾究竟是谁,没有人知道他的过去。但君吾再也变不回从前那个太子殿下了。他表面光辉灿烂,心中却压抑着无边无际的黑暗。

他一边作为第一武神坐镇三界,伏妖除魔;一边定期将心中掩藏的怨念、痛苦、愤怒、恨,等等黑暗情绪释放入铜炉火山,炼就出各种邪祟祸害人间。

君吾就以这样极端分裂的形式维持着平衡。直到一千多年后,他注意到了17岁的仙乐国太子谢怜。

仙乐太子谢怜跟曾经的乌庸太子一样,是上天的宠儿,容颜俊美、法力高强。他想要的,没有得不到的;他想做的,没有做不成的。

17岁那年,谢怜在一念桥头遇到了一个作崇的鬼魂。这个鬼魂是君吾在铜炉炼化的一只黑分身,身穿残甲,脚踏业火,遍身血污。

鬼魂常常在夜里忽然现身,拦住行人问三个问题“此间何地?”“此身何人?”“为之奈何?”行人如果答得不对,就会被鬼魂一口吞噬。

谢怜打败了桥头鬼,留下了八个字“身在无间,心在桃源。”

这八个字触到了君吾的逆鳞,是对君吾最疯狂的嘲讽和最大的冒犯。他看到了一个生于安乐、长于富贵,不知“无间”为何物的狂妄小儿,这个人就像是一千多年前还是乌庸太子的自己。他也看到了希望,这个人将可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懂得他的人。

他要让谢怜经受他所经受过的一切,让谢怜尝尝从高处跌落,被人背叛,被人践踏的滋味……

他要亲自教导谢怜,让谢怜做出跟他一样的选择,成为他最完美的传人。

4

君吾要教给谢怜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世上有很多事,你是无能为力的。

第二件事是:你想拯救苍生吗?苍生根本不需要被你拯救。他们不配。

第三件事是:如果不能救苍生,那就灭苍生。把苍生踩在脚下,他们才会对你拜服!

君吾的逻辑是:人要被逼,才会显露出真正的样子。他化身为戴着悲喜面具的鬼王白无相在仙乐挑起战乱,发动人面疫,不断给谢怜和世人出考题,诱使他们做出自己希望的选择。

其中一个考题是在一间破庙里。彼时仙乐已灭国,人面疫肆虐。白无相引导那些尚未染病的人们来到狼狈不堪的谢怜跟前。

他告诉这些人,隔绝和治愈人面疫的方法是杀人,既然这位仙乐太子殿下不愿意你们自相残杀,那你们就杀他吧!他是神官,是不死之身。他号称要拯救苍生,不杀他杀谁呢?

在死亡的威胁之下,人们稍微犹豫之后开始蠢蠢欲动。

第一个人动手了,他有充足的理由,他的孩子感染了,他要救自己的孩子。

第二个人动手了,他并不想,可是他刚成亲不久,老娘和娘子在家等着他。

有了第一个人,第二个人,后面的人动手就容易得多。

有人说谢怜打劫过他,有人说是谢怜带来了瘟疫,他应该赎罪,再后来的人甚至不需要理由,只要跟着上前刺出致命的一剑……

谢怜的确不会死,可他跟凡人一样会痛;他是想要拯救世人,但不是用这种被百剑穿心,捅成一摊血泥的形式。

他的父皇母后的尸体还躺在他脚边,那些他努力想要保护的仙乐国民已经在为新建立的“永安”国欢呼!

谢怜感觉自己心里有些东西回不去了。

曾经风光无限的仙乐太子跌落到了烂泥地里爬也爬不起来之后,才发现他根本做不到“身在无间,心在桃源”,他也会怨,也会恨,也想要屠尽天下负他之人。

这个时候给他温暖和慈爱的是白无相。

“痛吗?痛吗?回头吧。”

“到我这边来吧!”

“杀了他们,再也没有什么能束缚你了。”

“你大可以做一切你想做的事。”

5

满心怨毒的谢怜在白无相的推动之下召来了战场亡魂,打算用这些怨魂在永安国发动第二次人面疫。但他没有选择立刻动手,而是把时间定在了三日之后。

这三日的开始,谢怜胸口插着一把剑,从天而降跌落在永安街上。

三日里,街上人来人往,没有人给他一杯水,没有人愿意靠近他这个瘟神。

白无相嘲笑他的懦弱,讥讽他不可能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你到底是不是瘟神,没有人知道,但他们宁可相信你是,也不愿相信你不是;当初你逆天而行,为永安降雨,如今他们连一杯水都吝于给你;百剑穿心,迫于无奈倒也罢了,但他们连帮你把一把剑拔出来都觉得困难。”

谢怜沉默不语。他就这样躺着,不知道在等什么。

第三天日落之前,天降大雨,一个急匆匆赶路的人被谢怜绊倒了。

这人冲着谢怜一通臭骂:“想死滚一边安安静静一个人去死,在大路中央挡别人路,缺德!”走出几步后却又回头把自己的斗笠扣在了谢怜头上。

他为自己辩解道:“刚才骂你算我的不是,可你犯病躺在路中间也该骂。再说,谁还没被骂过?”

他又不耐烦道:“你还躺在这里干什么?多大的人了又不是小孩,等你爹妈来拉你不成,起来起来起来。”说着,连拉带拽,把谢怜拉了起来。

一个人。只要一个人就够了。

谢怜没有忘他的父皇母后如何悲惨离世,没有忘他的国民如何对待他,没有忘他的信徒如何背叛他,但有了一个小小路人微小的善意,谢怜放弃了报复永安国的念头,即使因此被怨魂反噬,承受百世诅咒。

6

君吾为什么不杀谢怜?

他是三界第一武神,法力无边,但他要的不是在法力上战胜谢怜,而是让谢怜接受他的逻辑。他可以杀死谢怜,但他不会杀他。他不能容忍他和谢怜的命运如此相似,最终选择的道路却如此不同。让谢怜怀着跟他不同的信念死去是对他最大的嘲讽。

他花了八百多年的时间来调教谢怜,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真正懂得他的人。他想要自己的感受被看见,不只是爱被看见,恨也被看见。如此,他才能以一个完整的人存在,他的“恶”才能被正名。

但他终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仙乐太子和乌庸太子人生道路的分岔点是因为谢怜遇到了愿意向他释放善意的小小路人,而君吾没有遇到吗?

当然不是。

每个人都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东西。

当君吾认为世人不配拯救时,他能看到的就只有世人的懦弱、自私和邪恶,他会忽略人性中善良可贵的一面,即使看到也认为不值一提。只有通过这样的选择性注意才能维护他的“我是对的”这份信念。

而谢怜对人性有着更积极的期待。他被背叛、被伤害、被羞辱的经历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不胜数。他获得的善意微小而稀少。但对他来说,善意的光芒就像太阳一样。太阳一出来,再多的星星都隐而不见了。

7

谢怜最初激怒君吾是因为他对桥头鬼说出的“身在无间,心在桃源”这八个字,但他们真正的不同却不在于心里怎么想,而在于实际怎么做。

圣人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圣人。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谢怜比君吾处于更高层次的心理发展阶段。

在君吾眼中,世人要么“全好”,要么“全坏”,全好时他想拯救世界,全坏时他想毁灭世界。君吾自己心中的“善”与“恶”也是极端分裂,不能共存的。他必须不断将心中的“恶”释放到铜炉火山里,才能维持住神武大帝光辉灿烂的“善神”形象。

而谢怜心中的“善”和“恶”是基本整合的。他能够容纳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也能够容纳自己的复杂性。就像他对引玉说的一样:

“气得失智也好,真想让人去死也好,随便吧。谁没这么想过呢?我还想过屠尽天下负我人呢,是真的,不瞒你说,我还差一点就做了,你看我不也很厚脸皮地活到现在。你最后还是什么都没做,这才是最重要的啊。”

君吾没有把谢怜变成他最完美的传人,但谢怜却有一个最忠诚的信徒。下一篇写绝境鬼王花城和仙乐太子谢怜无怨无尤、不疑不悔,八百年生死相随的绝美爱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