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古栈道有几个(汉中寻古畅游石门栈道)
汉中古栈道有几个(汉中寻古畅游石门栈道)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像 摄影/刘希平进入景区,基本都是新建的亭、台、楼、阁、塑像。我个人比较喜欢“石门文化广场” 上的雕塑,尤其是这组大气磅礴的刘邦、韩信、萧何像 。这次我们计划抓紧时间一天走遍东、西两岸。路线是从西门进,先游览西岸,再游览东岸,从东门出。9时许,至西大门。走过大约1公里长的仿古街(大多数店铺没有营业,可能是旅游淡季的缘故),到达景区售票处。门票70元。刘邦、韩信、萧何像 摄影/刘希平
3月20日,天气晴朗。
我们一大早乘102路公交前往石门栈道。从中心广场去石门栈道乘公交很方便,21路、102路均可,票价2元,约1小时。
虽然以前没去过石门栈道,但因长期关注,可以说,我对它早已是未曾谋面已相识了。
褒河河谷是褒斜道及后来的连云栈道所循主要河谷,自古是沟通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的通道。1979年,在褒河谷口修筑了石门水库。后来,依托该水库建设了石门栈道景区。景区由石门水库和水库东、西两岸构成。
这次我们计划抓紧时间一天走遍东、西两岸。路线是从西门进,先游览西岸,再游览东岸,从东门出。
9时许,至西大门。走过大约1公里长的仿古街(大多数店铺没有营业,可能是旅游淡季的缘故),到达景区售票处。门票70元。
刘邦、韩信、萧何像 摄影/刘希平
进入景区,基本都是新建的亭、台、楼、阁、塑像。我个人比较喜欢“石门文化广场” 上的雕塑,尤其是这组大气磅礴的刘邦、韩信、萧何像 。
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像 摄影/刘希平
这组宏伟高大的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塑像一直令我纳闷,一是,它们的形象更像是刘备、关羽、张飞;二是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好像与汉中没有多少交集;三是汉中的宣传口号“两汉三国,真美汉中”中的“两汉”应该是西汉、东汉。
汉中在东汉最精彩的地方是,走出了一个张骞,走进了一个蔡伦。如果将汉武帝、卫青、霍去病这三位屹立在这里,不利于游客对汉中宣传口号的正确理解。所以,我一直觉得,这组塑像应该是刘备、关羽、张飞。
这次游览,专门在这组塑像周围走了一圈,塑像下确实写着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及他们的生平。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漫步于褒河旁的亭台楼阁中倍感惬意。走了约2公里,来到水库大坝前。
石门水库大坝 摄影/刘希平
虽然以前看过许多石门水库大坝的照片,但当真的走到大坝下仰望大坝,还是被它的宏伟气势所震撼!石门水库于1979年竣工,距今40年。
石门栈道 摄影/刘希平
从大坝下的南岸向上几经盘旋,来到石门栈道。石门栈道是在褒斜道原址上抬高70米新修建的一段仿古栈道。这段栈道长1.8公里,复原了古栈道七种形制,及石门、邮、亭、驿等建筑,重现了古栈道的风采。
行走在石门栈道上,感叹着古人的伟大,欣赏着壮美的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石门栈道 摄影/刘希平
石门位于照片中延伸至水面中部的巨石下方。石门是汉明帝于公元61年下诏开凿的穿山隧道。该隧道总长15.75米,宽4.15米,高3.6米。石门开通后,过往的文人、墨客览此胜迹美景,记事抒怀,镌刻于石门内外的崖壁上,世代不绝。
从汉至清的石刻总数多达104种。1969年至1971年,为避免被修建的石门水库淹没,先后将石门摩崖石刻中的十三件精品凿迁,现陈列于汉中市博物馆。这十三件精品石刻被称为“石门十三品”。
开凿石门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翻越鸡头关山之苦。但石门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到隋唐时期,褒斜道在这里又改回翻越鸡头关山,不再经过石门。(这段描述是否准确?欢迎指正)
因翻越鸡头关山,由山坳到山顶,共盘旋七回,故曰七盘关。
远看七盘古道 摄影/刘希平
在石门栈道与翻越鸡头关山古道的交汇处,景区建有“七盘古道”牌。因是初春,草木尚不旺盛,从远处看七盘古道,盘旋的古道清晰可见。只可惜景区在古道入口建了高墙,禁止游客进入。
清康熙年间的七盘古道
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清无名氏《陕境蜀道图》,描绘了清康熙年间陕西境内的连云栈道。以上是该图中翻越七盘关的一段。在石门栈道上远看七盘古道,还能找到古道七盘的感觉。
1936年的鸡头关山顶 摄影/张佐周
七盘古道是翻越鸡头关山的千年古道,留下了众多名人雅士的诗篇,是石门栈道景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若将古道修葺,让游览者沿七盘古道攀登至鸡头关山顶,景区则能增加一个体验蜀道艰辛、俯瞰山河壮美的新景点。
追鹰亭 摄影/刘希平
追鹰亭是石门栈道的终点。
2时许,至追鹰亭。为了给游览东岸腾时间,稍作休息后,便开始返回。
3时许,过翠屏桥,至东岸。东岸的大多数景点都因正在施工暂停游览,好在我最想游览的新石门不在其列。
今日新石门 摄影/刘希平
1937年的新石门 摄影/张佐周
1934年,国民政府在开发西北运动中,开始修建宝(鸡)汉(中)公路。时任项目第三测设队负责人的张佐周,为了保护石门,提出了公路在石门以北建桥,从褒河西岸转到东岸,绕过石门的方案。方案实施时,在东岸开凿了连环三洞,相对古石门,新开凿的三洞被称为“新石门”。1979年修建的石门水库在新石门以北,新石门被保留至今。
宝汉公路于1936年底竣工通车。当年由国民政府出资修建的从成都至汉中的公路已经竣工。从此,现代化的公路第一次贯通了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人们将这条从宝鸡到成都的公路合称为川陕公路。
在抗战期间,川陕公路将大量的苏联援华的军用物质、玉门油田的汽油和煤油、西北的棉花和羊绒等物质运往西南;又将西南的茶叶、桐油、生丝、矿产品等运往西北及苏联,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乃至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站在这段川陕公路旧址上,令人浮想联翩。
由于施工限制和时间紧张,东岸仅游览了一小部分,深感意犹未尽,又留下了一个念想。下次来,应选择在丰水期的夏、秋季,那时水更多,山更绿,定会是另一番景色。
原创: 刘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