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力量推动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喜迎二十大(以法治力量推动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喜迎二十大)
以法治力量推动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喜迎二十大(以法治力量推动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喜迎二十大)“放管服”改革是贯穿过去十年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十年来,中国气象局不折不扣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要求,以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快部门职能转变,很大程度上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这十年,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气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普遍提高。《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出,加强法治建设,推动完善气象法律法规体系。自2012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大力推进气象法规标准建设,目前已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为主体,由3部行政法规、18部现行有效部门规章以及262部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组成的气象法规体系,建立了由现行有效 的203项气象国家标准、581项气象行业标准、858项气象地方标准和34项气象团体标准组成的气象标准体系,为依法规范气象活动、依
气象法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气象部门在党的领导下,奋力开创气象法治建设新局面,坚持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健全,依法行政水平日益提高,普法力度加大,气象法治宣传成效显著,气象法治环境明显改善,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立法工作迈上新台阶
这十年,中国气象局党组强化顶层设计,以立法为引领,气象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健全,气象法治之网织密织牢。
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2015年,《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的意见》出台;2016年,《气象部门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实施意见》出台;2017年,《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办法》印发。各级气象部门把法治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举措,形成推进气象法治建设的强大合力,推动业务、服务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出,加强法治建设,推动完善气象法律法规体系。自2012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大力推进气象法规标准建设,目前已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为主体,由3部行政法规、18部现行有效部门规章以及262部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组成的气象法规体系,建立了由现行有效 的203项气象国家标准、581项气象行业标准、858项气象地方标准和34项气象团体标准组成的气象标准体系,为依法规范气象活动、依法管理气象工作、依法发展气象事业筑牢坚实法治根基。
地方气象立法是气象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来,地方气象立法的针对性和法规规章的适用性越来越强,立法领域不断拓宽,开门立法形成常态,立法质量越来越高,更好地满足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截至2022年8 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市共制定出台120部气象地方性法规和142部地方政府规章,内容涉及气象灾害防御、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雷电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等。
执法监管迈开新步伐
这十年,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气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普遍提高。
“放管服”改革是贯穿过去十年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十年来,中国气象局不折不扣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要求,以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快部门职能转变,很大程度上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自2015年5月12日国务院印发《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以来,气象部门取消4项、下放1项行政许可事项,取消4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全面清理规范了12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面取消15项由部门规章设定的证明事项,取消5项行政法规的证明事项;涉及气象行政审批的4项证明事项明确实行告知承诺制;在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单位资质认定时实行告知承诺制;自 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单位资质认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资质认定时,采取精简审批材料和全程网上办理等优化审批服务的方式进行。
交通运输联通八方,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气象 交通”服务模式正在破浪前行。围绕中国气象局联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开展的108条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安全协 同联动预警处置优化提升工作,今年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牵头编写多项工作指南 和技术方案,专门成立技术应用推广小组,推动多省优化提升工作落地。
“我们将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为依托,以交通一体化为先行,研究复杂地形条件下交通气象高影响天气的监测、短临预警预报技术,构建综合一体的气象服务 模式,以昂扬的精神风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该中心交通气象科科长张振东说。
在新能源资源丰富的湖北省随州市,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许海波正在带领工作团队 赴电力企业开展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安装调试及培训。“我们将近千座风机坐标录入随州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开展基于位置的精准气象服务,实现数据分钟级更新,并 开展暴雨、雷电等气象灾害鉴定评估服务,为新能源公司保险理赔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将紧跟新能源产业气象服务实际需求,创新服务理念,为新能源发得出、供 得上、用得好贡献气象力量。”
厚植绿色根基,筑牢生态屏障。面对持续晴热干燥少雨导致的高森林火险日数显著增多等问题,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环境气象科科长邓力琛统计最新气象数据,研判未来十天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情况,为应急管理部门提供服务材料,并坚持每日与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会商,“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们将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为江西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我们将紧扣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两个关键,突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洪水防御气 象保障两大重点,用实际行动扛牢‘源头责任’,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奋力谱写黄 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气象台副台长张 宝元介绍,今年州气象部门优化完善生态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建立生态要素长序列 卫星遥感监测数据集,发布黄河源区生态气象监测公报,打造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示范模式,开展草地、积雪、湖泊水体、冻土、冰川等生态系统监测评估。
中国气象局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栾菲
(袁迎蕾、谢丽萍、矫玲玲、周爱春、陈俊志、陈晓颖、李钦、金泉才对本文有贡献)
编辑:大淼 李悦
审核:段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