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要内容(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要内容(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坐在自家新楼的舒美德说,没搬过来之前,自己在村里靠养殖维持生计,但时常会有泥石流、滑坡。如今全家搬迁到了安置点,住上了政府盖的两层新房,自己也在公益性岗位里找到了一份护林员的工作。“两个孩子,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已在务工,经济条件慢慢变好,生活也越来越好!”在位于东川区阿旺镇的芋头塘安置点,一栋栋两层的新楼整齐排列,硬化的水泥道路干净整洁,眼前,就是一幅如画的乡村美景。阿旺镇扶贫办副主任李杰介绍,安置点共迁出安置芋头塘村委会黑沙地等小组受地质灾害影响的45户184人,采用统规统建方式,住房及相关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今年2月昆明市东川区易地搬迁安置工作全面完成,8754户32227人在崭新的房子里过上了春节。杨金寿所在的对门山安置点共安置铜都街道、汤丹镇、因民镇和舍块乡4个乡镇(街道)搬迁对象2018户7981人,其中建档立卡1282户5128人。易地搬迁不仅只是解决“住”的问题,

掌上春城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昆明市组织开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5月22-24日,掌上春城记者与采访团一起来到中国铜都——东川,蹲点采访、深入基层,了解异地搬迁与扶贫工作给东川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挪穷窝”上万群众实现“安居梦”

杨金寿拿出手机,翻看着在东川区汤丹镇大地坡村的家,照片里的土胚房几根木柱子暴露墙外,摇摇欲坠,头顶的砖瓦缺了大半,家里开着“天窗”。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要内容(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1)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要内容(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2)

“我们一起搬新家呀,搬到新村笑哈哈……”搬迁到对门山安置点新家的杨金寿,坐在沙发上哼唱着自己编的《搬家新歌谣》,80平米的新家里电视、冰箱、煤气灶、洗衣机一应俱全,一家四口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要内容(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3)

今年2月昆明市东川区易地搬迁安置工作全面完成,8754户32227人在崭新的房子里过上了春节。杨金寿所在的对门山安置点共安置铜都街道、汤丹镇、因民镇和舍块乡4个乡镇(街道)搬迁对象2018户7981人,其中建档立卡1282户5128人。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要内容(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4)

易地搬迁不仅只是解决“住”的问题,安置点的周边配套,让所有居民真正实现“安居梦”。生活超市就在小区里,日常生活用品一切齐全,居民还可以通过做公益、讲文明,攒积分,换购商品;小区对面就是社区卫生站,19名专业医护人员让居民看病有保障。

为了解决安置点孩子上学出行的不便,政府还增设了20多辆“爱心公交”,专门接送搬迁点的孩子上学放学。杨金寿的小儿子高兴地说:“以前上学要走20分钟左右,现在每天早上坐着公交,6分钟就能到学校。”

在位于东川区阿旺镇的芋头塘安置点,一栋栋两层的新楼整齐排列,硬化的水泥道路干净整洁,眼前,就是一幅如画的乡村美景。阿旺镇扶贫办副主任李杰介绍,安置点共迁出安置芋头塘村委会黑沙地等小组受地质灾害影响的45户184人,采用统规统建方式,住房及相关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要内容(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5)

坐在自家新楼的舒美德说,没搬过来之前,自己在村里靠养殖维持生计,但时常会有泥石流、滑坡。如今全家搬迁到了安置点,住上了政府盖的两层新房,自己也在公益性岗位里找到了一份护林员的工作。“两个孩子,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已在务工,经济条件慢慢变好,生活也越来越好!”

“换穷业”四个精准帮扶就业

直行、转弯、绕八字、堆码、撤垛……在另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龙康园小区里,一群学员正在紧张有序地驾驶叉车做最后的“突击训练”,两天后他们就要接受来自上海的用工单位的面试。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要内容(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6)

作为在场为数不多的“女司机”,李丽的驾驶动作赶紧利落,“教练手把手教的,这个不难学”,她下车轻松地说到。在搬迁前她住在舍块区白鹤村,丈夫在外打工,自己在家照顾小孩。搬迁后在烧烤店做服务员,一个月只有1500元。“听说免费学,学完上岗保底都有4500元,还包吃住,是以前工资的好几倍!”对于未来的工作前景,李丽非常憧憬。

为解决好异地搬迁点居民就业问题,东川区人社区围绕四个精准:精准摸底,精准对接,精准培训,精准就业开展就业扶贫工作,并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11511”精准就业扶贫行动方案。

“1”:即能就业劳动力家庭户均有1人以上就业;“1”:即对已就业劳动力失业后1个月内必须实现再就业;“5”:即采取“五个一批”的就业渠道,向外输出送岗一批,区内外企业稳岗一批,责任部门跟岗一批,扶贫车间引岗一批,公益岗位安岗一批;“1”:即易地搬迁公益岗位无1人闲着不上岗;“1”:即易地搬迁劳动力无1人到零工市场求职。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东川区人社局还制定了“逢五工作制”,即每周五开展就业供需对接、每月5日开展区级就业工作联席会议调度、每月15日开展镇级就业工作站调度培训、每月25日开展现场招聘。从今年年初开始,累计精准培训像李丽这样的学员达1200人,其中转移就业100多人,另外一些学员,在培训结束获得证书或得到技能提升后选择灵活就业。

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多措并举

为了遏制群众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东川区启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采取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四全四免等措施,有效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支出。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要内容(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7)

针对基层医疗资源有限的问题,2018年1月,东川区人民医院开通了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诊疗、病理诊断,开通了上海白玉兰远程教学培训系统。与北京尤迈诊所组织实施尤迈协和专家“大病再诊断”远程会诊医疗精准扶贫项目,通过预约远程会诊的方式引入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免费对全区患有大病贫困人口的病情进行再诊断。

这意味着东川区1658名医务人员在医院内就能享受到省内外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不仅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服务能力,更让东川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省内外专家优质的医疗服务,受益群众达6752人次。

在位于阿旺镇的东川区养殖试验示范基地里,5000头猪的养殖管理只需要2名饲养员。这个养殖场占地面积76亩,存栏母猪1480头,年出栏仔猪30000头,并逐步实现了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初步成为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养殖园区。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要内容(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8)

这里的每一头猪都有周边农户的致富宝。养殖场成立了合作社,采用“合作社 农户 市场”的模式,链接阿旺镇845户、铜都镇439户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3000元/户,入股养猪产业,合作社回按照利润10%的收益分给农户,用养殖产业的方式带领农户脱贫致富。

依靠异地搬迁、扶贫就业、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的精准发力,在东川人民的艰苦奋斗下,如今的东川,已成功脱贫摘帽。“移民”圆了“安居梦”,就业有扶持,医疗有保障,但真正的奋斗之路才刚刚开始。正如印刻在东川区脱贫攻坚纪实展览厅内的寄语,“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奋进新时代,起航行征程!”相信这样的干劲,定能开创幸福美丽新铜都建设的新局面。

掌上春城实习记者:许浒

责编:靳玉娇 一审:周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