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

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王旭东在致辞中表示,紫禁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的建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紫禁城建筑继承唐宋规制,与城市功能、山水形势有机结合,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六百年的传承中,将“天人之际”“礼乐复合”的中国文化思想一以贯之地发扬光大,既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融合,亦有西学东渐的文化特质,是“有容乃大”文化胸怀的实物例证,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大成之城”。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等出席开幕式。金嵌珠石金瓯永固杯 清乾隆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摄长春宫烫样 清同治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摄据悉,此次大展,康熙三十四年所建太和殿上的小兽、请神位龙亭、长春宫烫样、神武门唐卡等珍贵文物都是首次展出。

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1)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摄

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2)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摄

中国网9月10日讯(记者 苏向东)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今天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开幕。450余件文物及史料照片,以“时间”为主题,以四季变化的景象为背景,以18个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引领观众穿越时空,回溯600年紫禁城的沧桑建城史和神秘的宫廷生活。

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3)

明宫城图 明(1368-1644)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摄

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4)

金嵌珠石金瓯永固杯 清乾隆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摄

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5)

长春宫烫样 清同治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摄

据悉,此次大展,康熙三十四年所建太和殿上的小兽、请神位龙亭、长春宫烫样、神武门唐卡等珍贵文物都是首次展出。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等出席开幕式。

王旭东在致辞中表示,紫禁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的建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紫禁城建筑继承唐宋规制,与城市功能、山水形势有机结合,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六百年的传承中,将“天人之际”“礼乐复合”的中国文化思想一以贯之地发扬光大,既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融合,亦有西学东渐的文化特质,是“有容乃大”文化胸怀的实物例证,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大成之城”。

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6)

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7)

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时的建筑琉璃小兽最受观众喜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摄

小兽是古代中国宫殿建筑屋顶檐角所用的装饰物。这种小兽一般采用单数,故宫的太和殿用10个,属于特例,一般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多为有象征意义的传说中的异兽。

“此次展览中不少文物为首次展出,如养心殿符板及五供、神武门唐卡等,每一件都经过精心挑选。”参与本次大展策展工作的故宫古建部副研究馆员张杰介绍说,“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时的原件琉璃小兽,每一件都有美好的象征寓意,尤其是最后一件——行什,只在太和殿出现,是个孤例,也是太和殿建筑无上等级的体现。”

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8)

观众在展览海报前拍照留念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摄

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9)

朱瞻基行乐图卷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摄

明代时期的紫禁城什么样?清朝时期做了哪些改动?民国时紫禁城如何设立为故宫博物院?此次展览以3个展厅,以3大主题逐一呈现。

西雁翅楼展厅主题为“宫城一体”,通过“1406年•永乐营北京”“1420年•紫禁城建成”“1535年•钦安殿奉道”3个历史节点,讲述北京皇宫的营建历程和明代紫禁城内布局的改变,并通过大量建筑构件、书画、图片等展品,讲述明代宫城建设理念及建筑工程技巧。为反映修建宫殿之前,南京作为国都的历史,在这次展览中,北京故宫博物院还特意向南京故宫博物院和安徽凤阳县博物馆借展了明嘉靖时期的城砖、瓦片等建筑构件,以说明南京故宫与北京故宫建筑风格的不同,及朱棣入主紫禁城前的居住环境。

午门正楼展厅主题为“有容乃大”,吉祥热烈的红色,烘托出清代紫禁城宫殿建筑及内檐装饰的华丽与精美,重点讲述清代各个时期紫禁城建筑格局与风格的变化。通过“1655年•改建坤宁宫”“1695年•重建太和殿”“1723年•入主养心殿”“1738年•改乾西五所”“1776年•建成宁寿宫”“1859年•连通长春宫”“1902年•重建武英殿”“1909年•探秘灵沼轩”8个历史节点,讲述了清代的10位皇帝为满足其理政、寝居等功能的需求,在不改变总体布局的基础上重修或重建,形成今日紫禁城的基本格局。

据张杰介绍,紫禁城建成以来基本建筑大格局没有变化,但是到了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对乾西五所区域进行了大规模改建。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服孝期满后将乾西二所身为重华宫,三所改为重华宫厨房,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起戏台;又于乾隆七年,改四所、五所为建福宫及花园,共有建筑十余座,形式各异。至此,乾清宫东、西五所相对称的格局被打破,乾西五所的建筑样式与功能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之后,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准备太上皇宫殿,又花了5年时间,扩建、改造了宁寿宫,这是紫禁城第二次比较大的格局改变。

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10)

符望阁西间紫檀边框百宝嵌炕沿板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摄

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11)

观众观看紫禁城宫殿建筑全景模型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摄

东雁翅楼展厅主题为“生生不息”,采用绿色展现故宫博物院成立后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通过“1914年•初开紫禁城”“1925年•肈建博物院”“1933年•战时护古物”“1949年•重整修缮队”“1961年•首荐颁国保”“1987年•瑰宝列世遗”“2002年•大修百年计”7个历史节点,再现了昔日皇宫成为博物院后发生的故宫文物南迁、中轴线建筑测绘等事件。大量的老照片影像、史料档案以及实物展品,呈现了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各方面的工作成果以及发展过程,讲述了一代又一代的“故宫人”如何致力让这座城留下“记忆”。

据悉,展览于9月10日向公众开放,将于11月15日结束。本次展览不单独售票,凭故宫博物院门票进院后可免费参观。

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12)

清代 请神位龙亭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