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妲己的悲剧结局(苏妲己不该背负亡国的责任)

苏妲己的悲剧结局(苏妲己不该背负亡国的责任)纣王暮年热衷于声色犬马与酒食之乐确实是事实,说纣王对妲己言听计从,这并不切合当时的实际,因为商代人重迷信,任何重大举措,都会求神问卜来决定吉凶,这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是确有记载的。妲己能够影响的决策,实在微乎其微。第一是酗酒;第二是不用贵戚旧臣;第三是重用小人;第四是听信妇言;第五是信有命在天;第六是不留心祭祀。这段历史距今已有3000多年,史书记载模糊。细考一些相关的野史、笔记小说,可以发现,这其中的缘由,隐秘极多,而殷商被周取代也绝非仅因一个女子的妖颜惑主所致。国家灭亡,责任应首推国君治国不力。事实上,当时的商朝,内外矛盾重重,长期征战,民疲国乏,再加上纣王穷奢极欲,诸侯国日渐强大,这一切都决定了它的灭亡是必然的。周文王和周武王立誓要灭商,也不像演义小说里说的是替天行道,顺应天时,还是基于政治发展和私人的仇恨的原因,所以丑化妲己只是一种政治手段和措施。周人夺了纣王的江山,很不放心周朝遗民,

根据小说演义的描写,似乎商朝的灭亡都要归咎于苏妲己身上,如果不是她迷惑纣王,他怎么会废弃朝纲、任人乱政呢?

很多王朝灭亡的时候都会出现几个祸国殃民的妖女,我国古代的夏、商、周三代还不都是如此!都是用美色诱惑帝王,玩弄权力,最后令好端端的一个国家灭亡。

苏妲己的悲剧结局(苏妲己不该背负亡国的责任)(1)

事实上,这类女子多是被冤枉的。商纣王的妲己就是其中一个。

殷商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强盛的时期,其疆域广袤,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但是到了纣王时,却被周所灭,其根源何在?

这段历史距今已有3000多年,史书记载模糊。细考一些相关的野史、笔记小说,可以发现,这其中的缘由,隐秘极多,而殷商被周取代也绝非仅因一个女子的妖颜惑主所致。国家灭亡,责任应首推国君治国不力。事实上,当时的商朝,内外矛盾重重,长期征战,民疲国乏,再加上纣王穷奢极欲,诸侯国日渐强大,这一切都决定了它的灭亡是必然的。

苏妲己的悲剧结局(苏妲己不该背负亡国的责任)(2)

周文王和周武王立誓要灭商,也不像演义小说里说的是替天行道,顺应天时,还是基于政治发展和私人的仇恨的原因,所以丑化妲己只是一种政治手段和措施。周人夺了纣王的江山,很不放心周朝遗民,难保这些商朝遗民不会怀念纣王而起来造反(后来果然起来造反了),于是就开始大肆造谣给纣王抹黑。

周武王在《尚书》中开列了纣王六条罪状

第一是酗酒;第二是不用贵戚旧臣;第三是重用小人;第四是听信妇言;第五是信有命在天;第六是不留心祭祀。

纣王暮年热衷于声色犬马与酒食之乐确实是事实,说纣王对妲己言听计从,这并不切合当时的实际,因为商代人重迷信,任何重大举措,都会求神问卜来决定吉凶,这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是确有记载的。妲己能够影响的决策,实在微乎其微。

苏妲己的悲剧结局(苏妲己不该背负亡国的责任)(3)

再说,日过纣王对妲己言听计从,为什么妲己的族人在妲己受宠的年月,始终没有得势呢?

其实,妲己只是一个被当做礼品送入纣王后宫的美女,充其量只是纣王淫亵的玩物而已。说妲己是亡国祸水,也未免太高抬于她了。

如果说妲己有罪,顶多只是她入宫以后,由于受宠而与其他嫔妃发生纷争,那些失宠的妃子各有各氏族背景,因此加深了纣王与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周人给纣王与妲己泼的脏水并不厉害,只是上述六条,就事论事,并没有把纣王与“暴虐荒淫”四字挂钩。真正把纣王脸图的如锅底一般黑的,是五代战国时代的那些学者们。

苏妲己的悲剧结局(苏妲己不该背负亡国的责任)(4)

周代的文献,根本没有酒池肉林的故事,甚至到了春秋时期,史书都没有任何记载。战国末期,韩非子突然很生动地描述起来:“居五车,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忘。”真不到他是那里看的,还是为了具体事情编凑的。到了西汉,司马迁在韩非子“酒池肉林”基础上又加上了“男女裸奔期间”。刘向也把纣王鹿台面积升级为“大三里,高千尺”,显得更为奢侈。并且详细设计了炮烙的图纸,还让妲己坐在嘉宾席上旁观,一有罪犯掉到火炭里,就鼓掌而笑。到了接下来的东汉,纣王可描述的罪行不多了,只好把酒池的面积扩大到可以行舟,牛饮着达到三千人。晋朝的皇甫谧把鹿台的面积,又提高了十倍,达到高千丈的地步。总之,纣王的脸就是为了让自己玩乐,让妲己高兴而一点点的脏了起来的,前后用了一千多年时间。后人之所以给他泼脏水,也可以说历代的皇帝压迫的人民都是极深的,只好借机抹黑纣王来告诫人君,起到劝善惩恶作用。而苏妲己则是被殃及的池鱼,他被称为怂恿着、帮凶,甚至是颠覆大商朝的“祸水红颜”也就不足为怪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