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妹子吃饭选哪种餐厅(约妹子去高档茶餐厅)
约妹子吃饭选哪种餐厅(约妹子去高档茶餐厅)我有奶茶瘾,习惯每早饮一杯热奶茶提神,很多年前仍是冲茶师傅预先代放糖的年代,我饮奶茶已经“走甜”(不放糖)。因上世纪的奶茶都由冲茶师傅代加砂糖,近十年才改由客人自己加糖,那“走”就是走砂糖,改用炼奶冲调的奶茶,现在叫“茶走”即用炼奶不是花奶冲茶。/《飞沙风中转》海报/“沙”取同音即是指砂糖,“奶”则是指牛奶或炼奶(甜奶),咖啡“飞沙走奶”是斋啡,亦即黑咖啡。泡制港式奶茶不用鲜奶,而是用炼奶或花奶调冲,落单时叫“茶走”,不是外卖奶茶。
文 | 查小欣
[香港娱乐专栏第一人,一支笔写尽香港娱乐圈的风云跌宕]
茶餐厅文化由香港传入内地,内地各大城市几乎都有香港茶餐厅的连锁店,喝港式丝袜奶茶、鸳鸯(半茶半啡)成为潮流,茶餐厅食品如菠萝油、西多士亦征服不少舌尖。
在硬件上百份百复制港式茶餐厅没难度,却差软件:茶餐厅一套独有的术语,内地茶餐厅尚未学会,所以香港的茶餐厅伙计(广东话,服务员)一听客人点餐,不论对方广东话多捧,马上就能分辨他是否地道香港人......
/《飞沙风中转》海报/
“沙”取同音即是指砂糖,“奶”则是指牛奶或炼奶(甜奶),咖啡“飞沙走奶”是斋啡,亦即黑咖啡。
泡制港式奶茶不用鲜奶,而是用炼奶或花奶调冲,落单时叫“茶走”,不是外卖奶茶。
因上世纪的奶茶都由冲茶师傅代加砂糖,近十年才改由客人自己加糖,那“走”就是走砂糖,改用炼奶冲调的奶茶,现在叫“茶走”即用炼奶不是花奶冲茶。
我有奶茶瘾,习惯每早饮一杯热奶茶提神,很多年前仍是冲茶师傅预先代放糖的年代,我饮奶茶已经“走甜”(不放糖)。
一天早上去一家老字号茶餐厅吃早餐,要“热奶茶走甜”,那老伙计竟说“即是零糖”,零糖谐音“灵堂”,相当不吉利,周围的食客也为之诧异,自此没再去光顾。
不少港产片都用茶餐厅做背景,例如郑伊健主演的《九龙冰室》就开宗明义用茶餐厅做主景。
/《九龙冰室》海报/
杜琪峰的警匪片不少都有茶餐厅的场口,因为茶餐厅消费大众化,且像7-11便利店般,必有一间在附近,是很地道很能代表香港的标志,他尤其喜欢在旧式茶餐厅拍电影,透着旧式港味和风情。
有些饮品的叫法很易明白,例如“冬啡”是冻咖啡,“冬央”是冻的鸳鸯,冻阿华田是“冬田”,冻好立克是“冬力”。
要注意,如果你叫“热茶”而不是“热奶茶”,伙计会误会你是要一杯用来奉客的普通中式茶。
如果你没叫其他饮料和食品,只喝一杯茶,便要“净饮双计”,即因没叫任何饮料和食品而要当作两杯奶茶计,约30多港元,就像最低消费,所以要搞清楚。
/就算不点单也要按规定付钱哟!/
很多人早餐或“3点3”会吃菠萝油。
“3点3”是劳动一群如工厂工人、地盘工人的行规,每到下午3时15分便小休,吃下午茶补充体力。他们大多光顾价廉物美的茶餐厅,茶餐厅都坐满工人,所以地道香港人不在这时候去光顾。
/论“坐满人”,我只服大印度/
菠萝油是下午茶佳品,刚出炉的菠萝包夹一块厚1cm冰硬了的鲜牛油,闭上眼,幻想那口感层次,菠萝包皮松脆、包身又软又热,又有冰冻香浓的鲜牛油,疲累一扫而空又可以继续搏杀。
为方便顾客,茶餐厅早餐设计了A、B、C、D餐,当中一定有“餐蛋丁”、“沙嗲牛米”、“腿通”。
“餐蛋丁”即午餐肉煎蛋,“丁”指“出前一丁”,通常面或通心粉改用“丁”要加三至四港元。“沙嗲牛米”看字面都猜到是沙嗲牛肉米粉,“腿通”也不难猜,就是火腿通粉。
近年有茶餐厅推出“奶油猪”,别以为是奶油炒或炸猪扒,猪是指猪仔包,是外壳厚硬包身软的面包,应是长椎形,现已改成圆形,涂上炼奶和牛油。
奶油猪就等于香港人冬天爱吃的“煲仔饭”,不是那么残忍,真的用仔(囝)来煲饭,而是因用来煮饭的是个小瓦煲,香港人爱用“仔”代替“小”,例如碗仔即小碗、碟仔即小碟子、车仔即小汽车或玩具车。
香港茶餐厅文化源远流长,亦刻划着地道文化和广东话的灵活运用,这里提及的只是部份最普遍常用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