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很多人把钱花在培训上(为不花错宁愿不花)
每年有很多人把钱花在培训上(为不花错宁愿不花)按照规定,江苏省以2018年底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的20%,计提87.7亿元用于三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截至今年4月底,江苏累计使用资金2.7亿元,仅占资金总量的3.08%,其中2019年使用了7794万元。若以2021年12月底为截止时间,江苏此项资金使用进度严重滞后。“江苏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支出总量,在全国还属于前列。”江苏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3年时间已过三分之一,培训资金使用进度怎么样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及时启动就业培训,本可成为企业以训稳岗的及时雨,这笔培训资金“趴窝”花得慢,折射出基层面对资金合规使用的巨大压力,亟待进一步完善资金用管机制,解决有原则没细则、配套资金缺位等问题,实时调整资金使用进度安排。80多亿元资金用了不到零头职业技能培训,是稳就业、促就业的关键举措。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明确要求,地方各级政
三年计划已过一年,江苏累计使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仅2.7亿元,占80多亿元目标金额的3.08%,使用进度严重滞后
多重因素叠加下,该项资金合规使用的压力极大,有的基层干部宁可调整工作岗位,也不愿签字用这笔钱
变事后审计为跟踪审计,完善资金用管机制,及时解决有原则没细则、配套经费不足等问题,实时调整资金使用进度安排
当前,稳就业被列为各项工作重点,统筹用好各项就业培训资金尤为关键。记者在江苏调研发现,因资金来源分散、使用标准模糊等原因,基层产生“为不花错,宁愿不花”的心理,一年来江苏80多亿元专账资金仅用了3.08%,资金使用进度严重滞后。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及时启动就业培训,本可成为企业以训稳岗的及时雨,这笔培训资金“趴窝”花得慢,折射出基层面对资金合规使用的巨大压力,亟待进一步完善资金用管机制,解决有原则没细则、配套资金缺位等问题,实时调整资金使用进度安排。
80多亿元资金用了不到零头
职业技能培训,是稳就业、促就业的关键举措。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明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统筹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3年共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
3年时间已过三分之一,培训资金使用进度怎么样了?
按照规定,江苏省以2018年底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的20%,计提87.7亿元用于三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截至今年4月底,江苏累计使用资金2.7亿元,仅占资金总量的3.08%,其中2019年使用了7794万元。若以2021年12月底为截止时间,江苏此项资金使用进度严重滞后。“江苏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支出总量,在全国还属于前列。”江苏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
前列省份尚且如此,全国其他地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使用进度,就更不容乐观,这成为就业培训的一大掣肘。
多位江苏基层人社部门干部说,所在属地政府都及时安排资金,用于三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但花钱任务难完成,资金使用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以盐城市为例,该市设有4.43亿元专账资金,目前使用量不到1.5%。
“资金量很大,但这笔钱使用起来如同戴着镣铐跳舞,从现在的条件看肯定没法花完。”淮安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淮安从失业保险基金提取3亿元用于三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今年要用1.4亿元培训10万人次以上,下面县区难以用完这笔资金。
而在基层人社干部看来,疫情对就业冲击较大,企业以训稳岗拓岗需求强烈。“巨额培训专账资金沉睡,可能让各地错过人力资源水平提升的机会。”盐城经济开发区新城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疫情以后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培训的需求上升,抓住时机用好各类就业培训资金,才能激发用工企业等多方保就业的积极性。
“为不花错,宁愿不花”
面对强烈的培训需求,这笔钱为何用得这么慢?
资金渠道多、支出交织进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反而“无法施展拳脚”。江苏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在三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之前,开展技能培训的资金渠道,包括就业专账资金、人才资金、稳岗补贴资金等,各地市和其他实施培训的主管部门还有专账经费等。
门类多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支出乱。宿迁市宿豫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涉及培训资金使用的文件较多,互相“打架”,有时要求从失业保险金支出,有时要求从就业专账资金支出,让基层感到为难。
这笔钱到底该怎么用?目前从原则落实为细则费时较长。近一年来,省、市、县三级逐级制定实施方案,地市级专账资金使用管理文件还在拟订。而县级政府是这一专账资金使用主体,县级不知道该怎么花,客观上影响资金使用进度。
一头是有钱难花,另一头是没钱花不了。有的基层拿不出配套经费,使用这项资金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每年全市宣传费用、新项目开展经费约三四十万元,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却没有这块列支。”连云港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开展培训项目,人社部门将产生课程体系鉴定、质量监管、培训合格证发放、宣传印刷等多项配套经费支出,目前仍靠挤占其他办公经费应付,有的地方甚至兜里寒酸拿不出钱来。
多重因素叠加下,该资金合规使用的压力极大,基层担心用错被审计问责,出现“为不花错,宁愿不花”的心理,甚至有的基层干部宁可调整工作岗位,也不愿签字用这笔钱。“一旦用不好,审计这关就难过,宁愿不花,也绝对不能花错。”徐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把钱花出去,有些地方实行反向督导,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把钱花完,否则同样要问责,基层进退两难,有基层干部反映:“花错了问责,花不完也问责。”
就业“组合拳” 曹一图/本刊
完善机制唤醒“沉睡资金”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使用进度滞后,在全国普遍存在。发挥此项资金的实效,需要相关部门完善自身用管机制,地方政府及时协调处置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办事有标准,事后有考核,审计机关的监督侧重于过程和结果,目的也是为了督促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所长张庆龙说,改变基层干部担心审计问责不敢花钱的现象,关键在于使用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做好预算管理与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在南京审计大学副校长裴育看来,变事后审计为跟踪审计,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解决有钱不敢花的问题。一方面,主管部门应及时牵头解决过程中的问题,例如使用单位和部门缺乏配套经费的问题。另一方面,若资金使用涉及不同部门,可通过联席会议协调处置打通梗阻,实时调整资金使用进度安排。
如何明确这类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管理事项?如何避免“宁愿不花,也不花错”的心理?2019年12月底,人社部、财政部发文,作出了一定回应。
该通知明确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可对有关部门各类培训资金和项目进行整合,解决资金渠道和使用管理分散问题。各地要依法加强资金监管,保障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使用安全,对以虚假培训等套取、骗取资金的依法依纪严惩,对培训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对待,保护工作落实层面干事担当的积极性。
今年5月,人社部、财政部再次发文,要求各地用足用好失业保险基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大力实施稳岗返还、以工代训,支持企业稳定岗位,鼓励企业吸纳就业。近期,江苏省人社厅、省财政厅按照这一政策要求,联合发出通知,规定部分新吸纳劳动者或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开展以工代训,可申请每人每月500元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补贴资金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列支。
培训项目监管既要管过程,也要管结果。多位受访基层干部认为,推广线上培训,进一步加大培训监管难度,仅靠有限的人手资源无法覆盖,建议搭建统一的管理平台,提高培训和监管精准度,减少异地重复领取、变相套取等违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