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动385和江动2100哪个好(关键零件全是国产)
莱动385和江动2100哪个好(关键零件全是国产)过硬的研发能力让华源莱动K15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开发有了底气。研发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双向支撑保证了企业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张子辰表示,“作为国有企业,华源莱动非常重视研发能力提升,不仅大力投入研发基础建设,还有着规范的人才培养制度。有了研发设备的支撑,研发人员出成果也更有保证。”据张子辰介绍,华源莱动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4人,其中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内燃机设计专家3人、应用研究员3人、高级工程师32人,多年来坚持自主开发,形成了以各级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具备较高技术水平、高素质的新产品研发队伍,并与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华源莱动多年来非常注重研发基础建设,1996年被评为省级技术中心企业,研发试验仪器设备先进,试验方法科学、公正、准确、高效,已经获得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技术中心现有发动机试验台架12个,其中AVL排放测试
文/李晓菲
在我国发动机行业,有一个“怪”现象——关键零部件往往被外国品牌垄断。其实,说怪也不怪——自身能力不足时,难免要请外援。
所以,山东华源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源莱动”)的参赛机型K15,成了第六届我信赖的商用车动力评选专家评审会现场最讨专家“欢心”的参赛机型之一。那是因为,除性能指标外,华源莱动K15最打动评审会专家的地方在于其关键零部件全部使用国产产品,国产化程度让行业同类型产品难以望其项背,为内燃机产业链国产化进程的推进树立了标杆。
2010年进行竞品机选型调研,2011年完成图纸设计,2012年完成样机试制,已完成国五排放开发,正在进行国六排放升级……K15的开发过程伴随着不断地攻坚克难,作为这一过程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华源莱动总经理助理、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子辰向《商用汽车新闻》记者讲述了这一过程。
据张子辰介绍,华源莱动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4人,其中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内燃机设计专家3人、应用研究员3人、高级工程师32人,多年来坚持自主开发,形成了以各级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具备较高技术水平、高素质的新产品研发队伍,并与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华源莱动多年来非常注重研发基础建设,1996年被评为省级技术中心企业,研发试验仪器设备先进,试验方法科学、公正、准确、高效,已经获得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技术中心现有发动机试验台架12个,其中AVL排放测试系统2台套,包含颗粒计数器和燃烧分析仪,能够满足国六排放开发需求。另有气道试验台和油泵试验台等零部件研发试验设备,研发人员熟练掌握二维、三维设计软件,能够准确进行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元分析、热力学计算分析、气道测试分析和流场分析等,提高了发动机设计的可靠性和速度,为加快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 莱动早期产品
研发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双向支撑保证了企业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张子辰表示,“作为国有企业,华源莱动非常重视研发能力提升,不仅大力投入研发基础建设,还有着规范的人才培养制度。有了研发设备的支撑,研发人员出成果也更有保证。”
树立国产化开发标杆过硬的研发能力让华源莱动K15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开发有了底气。
▲ K15柴油机
“K15这款产品关键零部件全部使用国产,这是我们最大的特点。在车用国四阶段的柴油机中,只有华源莱动自己全部使用自主品牌零部件进行批量生产,在制造成本和售后服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也为整个产业链国产化推进做了很多工作。”张子辰介绍说。
据悉,单就指标而言,K15的指标在国内不是最先进的,但是其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增压器、EGR阀和后处理器等关键零部件全部来自国内供应商,在进行了大量发动机台架和整车道路可靠性验证合格的基础上最终批量推向市场。
虽然采用国产零部件困难不小,但是华源莱动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走得很坚定。
▲ 展厅陈列的产品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我们配合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厂家做了大量的试验验证工作,通过严格验证之后才推向市场。”张子辰表示,由于高压共轨系统几乎被国外知名公司垄断,国内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因此系统的匹配和标定是开发过程中难度最大的部分,“我们的高压共轨系统使用的是辽宁新风和龙口龙泵,特别是国五的开发要用到DPF,国内到现在也没有太成熟的应用,我们用了两年时间,和共轨系统厂家、后处理厂家一起进行台架和整车的标定,包括三高环境的标定,经过大家一起不断的摸索才得以最终完成。”
据悉,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全部国产化完成的DPF项目。
性能优越可与进口比肩关键零部件全部采用国内供应商,那么,K15的性能表现是否能够与采用进口零部件的机型相媲美呢?
据张子辰介绍,K15柴油机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油耗、低噪声和轻量化,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首先,K15在设计初期就把降低燃油消耗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在燃烧组织和轻量化方面进行了多次优化改进,从实验结果来看,K15柴油机匹配各类车辆在满足国五排放的同时,油耗指标远远低于轻型商用车三阶段油耗法规限值,可以大幅度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K15的排放加权油耗是235克/千瓦时,行业内同级别产品加权油耗通常在260~270克/千瓦时左右,K15油耗要低于行业平均值。”张子辰告诉《商用汽车新闻》记者,与华源莱动老平台产品相比,K15的优势也很明显,“K15装车时,车辆整备质量通常在1.6吨左右,整车油耗法规和排放工况是一样的,油耗限值是8.2升,老平台产品的油耗通常在8升左右,低于限值,而K15测出来的油耗只有7升左右,油耗降低明显。”
其次,K15柴油机正时系统采用皮带传动,进气和燃烧过程精心优化,噪声非常低,接近汽油机噪声水平,可以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驾驶舒适性要求。
在轻量化方面,出于降低油耗考虑,K15在设计之初就在轻量化方面进行了多次改进。据张子辰介绍,K15的气缸盖是铝合金材料,结构也采用了拥有专利的新设计,“一般柴油机气缸盖和进气管是分离的,我们把缸盖和进气管铸造在一起,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具有轻量化的优势,安装也更方便,在国内很少有柴油机是这样做的。”
仅这一项设计,华源莱动就拥有实用新型和外观两项专利。
在不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前提下改变气缸盖的结构设计和外观,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对此,张子辰介绍说:“关于气缸盖的这两项专利是K15的9项专利中难度最大的两个,发动机进气组织需要气缸盖上的气道与进气管形状相配合,把进气管和缸盖铸在一起同时还要保证气道的参数,难度很大。好在我们有自己的气道试验台,经过软件模拟之后还可以做出样件放到气道试验台进行验证和修改,之后再装到发动机上进行性能测试。”
2011年国四阶段时开始着手研发,到现在开发完成K15国五机型,并启动国六机型的研发进程,K15的研发过程虽然漫长但富有成效,这也是华源莱动研发基础设施齐全、技术研发能力过硬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