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景区有什么好看的景色(都江堰美景推荐)
都江堰景区有什么好看的景色(都江堰美景推荐)两旁分别是“普度众生”及“国泰民安”中间是“慈云阁”将原观音阁与青城前山索道上站之间增建起巍峨壮丽的宫阙式东山门“慈云阁”山门上悬挂三匾
青城山景区景色优美,
文物古迹众多。
巍峨壮丽“慈云阁”
80年代末,青城山道协于上清宫下
将原观音阁与青城前山索道上站之间
增建起巍峨壮丽的宫阙式东山门“慈云阁”
山门上悬挂三匾
中间是“慈云阁”
两旁分别是“普度众生”及“国泰民安”
劵门中间楹联为
观大面丽如彩凤,望上清秀若云龙
石材拱券,精刻道教八宝及人物图案浮雕
门额用张大千手书“青城山上清宫”刻石
更增加了宫门的雄伟气象
青城山巅之阳“上清宫”
上清宫是青城山最高的一座道观
海拔1180米,始建于晋朝
今天我们看到的建筑
是清代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重建的
在上清宫左右两边有两副对联
一副“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
是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留下的
意为青城山的一草一木都得到了道家仙气的沾染
自古青城山这座名山就等待各位朋友的光临
另一副“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
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是冯玉祥的手笔
是老子《道德经》中原句
上清宫游览图
一株由十三株子银杏树,组成的母树
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
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五千言木刻
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
鸳鸯井
麻姑池
麻姑池传说是久旱不干、久雨不溢的天然池子
麻姑池三个字也是张大千所题写
张大千先生在青城山居住时间
先后长达三四年之久
博大精深的道文化和清幽空灵的美景
都给他带来了无限创作灵感
在此期间更是在上清宫、天师洞等地
留下了诸多
反映道家先人故事的书画碑刻
同时自号"青城客"
可见先生对青城山有多喜爱
张大千部分画作及雕刻
与山为体“朝阳洞”
青城山的文物古迹众多
而有一处建筑格外奇特神秘
它依山而建,又与山体融为一体
进到房内便是洞
而从房内望出去又是一片碧绿景象
它就是八百里青城山著名的朝阳洞
清光绪年间
四川按察使成都知府黄云鹄乐此清幽妙境
小住洞中参易
他在《小朝阳洞记》中说
“青城胜概,不可枚举,而余独爱朝阳洞
于西侧一山洞尤爱之,以得朝阳最早故也。”
著名画家徐悲鸿在看过朝阳洞后
便洋洋洒洒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古洞亲迎光照耀,苍岩时有凤来仪。”
青城主观“天师洞”
从秦代始,青城山就享有国家级荣誉称号
是皇帝敕封18座祭祀圣山之一
198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三面环山
一面临涧
古树参天
古风幽静
“三清大殿”为天师洞主殿
殿前有联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三清大殿的右边有一棵1800多年的古银杏树
传说是张天师亲手种植
树高30米、树冠直径36米、底部树围6米多
5个成人以上才能合围,树枝间钟乳悬垂
像玉笋一样,令人惊讶
2004年,天师银杏被评为四川十大古树名木之首
天师洞是青城山最主要的道观
相传东汉末年
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
曾在青城山山腰第三混元顶峭壁间修炼布道
俗称天师洞
天师洞附近景色幽丽
这里涧深壁陡,藤萝垂挂,无比幽静
天师洞西侧有掷笔槽,这是个60多米深的幽谷
民间传说是张天师降魔时
作符掷笔而成的
山中驿站“青城亭”
一入青城山,放眼碧绿
山道盘旋其中,不显尽头
道观插落其间,只显朱砂
游人偶尔歇脚
山间散落的亭便成为临时“驿站”
亭的屋顶,便由山前的一层树皮顶
到山门口的两层树皮顶
再往里走的茅亭就是三层树皮顶
在层数上充分体现道家思想
正所谓“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亭得天全”
青城山的亭在选点布局上
山势回环景点著名的地方分布得密
山势平缓景点不著名的地方分布得疏
以青城前山为例,诸宫观间25公里内
就有亭桥廊榭等50余座
平均500~1000米就出现一座,密者二三百米
主 管:都江堰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主 办:都江堰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宣传营销科
主 编:曾 岷
责任编辑:李大斌
值班编辑:李思易
编 辑:杨 璨、张立新、张铴月、张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