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植保无人机有多大(183架植保无人机护卫咸宁田野)
最大的植保无人机有多大(183架植保无人机护卫咸宁田野)在40公里外的崇阳天城镇肥塘村,该村水稻种植大户甘德书对植保无人机也是情有独钟,他请来了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农技人员为600亩水稻进行飞防。“植保无人机一分钟可喷洒药剂1亩,效率是人工的30倍。”王刚一边熟练地操作无人机,一边介绍,过去在农作物生长初期,他通常是采用喷药机防治病虫害,但到了农作物生长后期,为了防止机器损坏农作物,不得不雇用大量工人前来喷药。这是王刚使用无人机的初衷。7月13日,咸安区向阳湖镇宝塔村村民王刚早早来到了合作社,给植保无人机做保养。2架无人植保机整齐地摆放在库房里。无人机已被王刚擦得锃亮,他说:“高温高湿的天气,水稻病虫害又开始活跃,今天打农药全得靠这新伙计。”植保无人机直径1米左右,像长有六条腿的长腿蜘蛛,每条“腿”上各有一个螺旋桨。半个小时后,王刚操作无人机开始了当天的首秀。稻田里水稻已有50厘米高,郁郁葱葱。只见在水稻苗上方,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嗡嗡”鸣响,时而
来源:咸宁日报
全媒体记者 甘青 通讯员 张敏 王娟
掌上咸宁报道
183架无人机,放飞的效率
7月13日,咸安区向阳湖镇宝塔村村民王刚早早来到了合作社,给植保无人机做保养。2架无人植保机整齐地摆放在库房里。无人机已被王刚擦得锃亮,他说:“高温高湿的天气,水稻病虫害又开始活跃,今天打农药全得靠这新伙计。”
植保无人机直径1米左右,像长有六条腿的长腿蜘蛛,每条“腿”上各有一个螺旋桨。半个小时后,王刚操作无人机开始了当天的首秀。
稻田里水稻已有50厘米高,郁郁葱葱。只见在水稻苗上方,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嗡嗡”鸣响,时而低空穿梭,时而空中悬停,来来回回地喷洒着农药,所经之处洒落一层薄薄的药雾。
“植保无人机一分钟可喷洒药剂1亩,效率是人工的30倍。”王刚一边熟练地操作无人机,一边介绍,过去在农作物生长初期,他通常是采用喷药机防治病虫害,但到了农作物生长后期,为了防止机器损坏农作物,不得不雇用大量工人前来喷药。这是王刚使用无人机的初衷。
在40公里外的崇阳天城镇肥塘村,该村水稻种植大户甘德书对植保无人机也是情有独钟,他请来了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农技人员为600亩水稻进行飞防。
“以前,我们都是人工打药,人工打药的效率非常低,对人体伤害比较大。尤其是打药不均匀,容易造成庄稼或人农药中毒。”甘德书说,植保无人机打药实现了精准配药,避免了药少没效果,药多有药害。飞防手由于是远距离遥控操作,能够安全喷洒作业。
此前,甘德书因为疏忽了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吃了苦头。他种植的400余亩水稻防治稻飞虱不及时,损失了10多万元。
“有农业技术人员指导,有无人机飞防,今年我有信心,600多亩水稻能获得大丰收。”甘德书说。
“2018年,我市开始推广植保无人机,仅3年,植保无人机的高效率就给村民树起了信心。”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一大队副队长王娟说。
王娟负责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她介绍,一架植保无人机一个航程为10至15分钟,能防治水稻田15至20亩,一个健壮劳动力用电动喷雾器10分钟能防治水稻田0.33亩,1个小时的作业效率无人机是电动喷雾器的30倍,是手动喷雾器的45倍。
目前,全市无人机品牌有“极飞”“大疆”、“洛克希德”“天意”等,共有183架植保无人机穿梭在田间地头。
125名飞防手,起飞的效益
183架植保无人机在广袤田野飞舞,离不开125名飞防手在田间地头活跃。
7月14日,在通城县四庄乡华家村的稻田地上,飞防手黎逢友正手持无线遥控装置,聚精会神地操控着无人机按照预设路线作业,农药均匀地喷洒在水稻上,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十多亩稻田的农药喷洒任务。
做飞防手3年,黎逢友对植保无人机操控、功用很熟悉。他感受到无人机三大好处——
作业适应广。植保无人机能在水田、玉米、油菜等地面装备难以进入的区域内作业。
作业质量好。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采用厘米级精度的RTK导航系统,设置好飞行区域、速度、高度、喷副、流量后,无人机按航线和参数自主飞行,喷洒均匀。
劳动强度小。植保无人机在田埂上以遥控操作为主,相比较传统的背负式器械,劳动强度小,相比较大型田间行走式器械,不会留下辙印和损坏农作物。
别看黎逢友分析得头头是道,可刚接触植保无人机时,心里也没底。他担心成本太高,因为无人机购买动辄数万元;他担忧效果不佳,毕竟没有亲自实践;他顾虑没有租赁市场,农户一年喷洒农药次数不多。
在农业部门的支持下,黎逢友决定还是冒险“尝个鲜”。没曾想,“植保无人机既节约成本,又减轻劳力,还提高效率,一下子就被农户接受。”黎逢友不仅没亏本,而且飞防电话响个不停。
他扳指算了笔账:“一亩地,飞防的价格是8至10元。他一年,飞防近2万多亩田地,收入将近20万元。”
“好效率,好效益带来了植保无人机的井喷。”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伍朝红讲述了一个案例。
嘉鱼县有一名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工作中长期跟农户打交道,他敏锐地发觉植保无人机是一个新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于是,毅然辞去了“金饭碗”,成立植保合作社,并投资20余万元采购了三台品牌植保无人机。不到半年,他就在县内外开展小麦、水稻、玉米、茶园、果园作业近万亩,收取作业费10万元。
华家村村支书洪浪感叹:“20年前,地里有件半自动机械就是件了不得的事,10年前,田里有件自动化机械就是件稀罕的事,如今,种田都用上了无人机,手指动一动,效益翻几番。”
300万亩农田,腾飞的效果
对植保无人机的推广应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文有着更深刻的思考。
他说:“植保无人机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农作物耕、播、收环节机械化率达到了72%,唯有植保防治是短板。如今,植保环节用上无人机,农业生产才算真正实现全程机械化。”
补短板也不是一蹴而就。
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强的服务合作社,来推动植保无人机发展。
针对植保无人机购机贵的痛点,市农业农村局积极落实购机补贴政策,每台无人机补贴6000元至1.2万元。
针对植保无人机飞防难的堵点,市农业农村局自2018年以来,每年组织一期飞防手培训班,每期培训100余人,培训既有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科院提供理论指导,又有大疆、极飞公司进行实践操作。
针对植保无人机市场推广的难点,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动种植大户和飞防合作社提前签订合同,乡镇或者村委会购买社会化服务,农业部门用飞防进行统防统治示范,飞防组织免费上门服务进行飞防推广。
解决了痛堵难点,植保无人机给我市300余万亩农田带来腾飞的效果。
2019年7月,草地贪夜蛾虫害首次迁入咸宁,并呈现爆发态势。全市及时组织50多架次植保无人机,防控通山县、嘉鱼县、赤壁市5万余亩玉米地。2天时间,虫害得到控制。
2020年3月,受新冠疫情影响,人员不便出行田间防控。全市组织70多架次植保无人机,对咸安区、通城县近15万亩油菜田开展促进油菜生长发育,防花而不实、防早衰、防菌核病、防高温逼熟防控。5天时间,实现了“一促四防”作业。
2021年7月,受高温高湿影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迁虫害高发。全市组织80多架次植保无人机,防控咸安区、嘉鱼县、赤壁市40余万亩稻田。7天时间,两迁虫害得到控制。
……
咸宁飞防工作也获得了国家级、省级肯定。咸安区油菜与嘉鱼蔬菜分别成为全国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点,全市有三家飞防合作社列入全省20强。
“目前,我市飞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我们的飞行队还将在田野里取得更大的作为。”伍朝红说。
责编:张敏
编审:向东宁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