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24岁驾驶战斗机叛逃(1990年飞行员叛逃事件)

24岁驾驶战斗机叛逃(1990年飞行员叛逃事件)1983年,王宝玉结婚了。在那个年代,军人可以将家属带到部队里来,而部队也会为家属安排相应的工作。不过王宝玉所在的部队并无职位空缺,因此上级打算将他妻子安排到军部。但军部和部队所在地相距甚远,王宝玉不想刚一结婚就和妻子分居两地。因此他找到自己以前的老领导,希望老领导能为自己开后门,将妻子调到部队里来。不过,这一时期的王宝玉还并没有产生叛国的想法,真正压垮王宝玉的“最后一根稻草”,应该是王宝玉结婚后遭受到的“不公待遇”。王宝玉凭借优秀的飞行技术,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称赞嘉奖,同时也成为了众多队友们的学习榜样。为了让性格孤僻的王宝玉能融入集体中,战友们在训练之余也经常找他聊天。但在铺天盖地的夸奖面前,王宝玉渐渐高傲自满起来。不但依旧独来独往,甚至还自视高人一等。在他看来,他的那些队友根本就和他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因此不屑于和他们为伍。再后来,队友们也渐渐的不再搭理王宝玉,而他也在孤僻极端的道路上越

空军是我国建成较晚的兵种,因此一直格外受到重视。不但砸了很多军费用于研发和军购先进战机,在飞行员的培养方面,也是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在那个年代,空军飞行员的地位是比较高的。要是哪个家里出了一个飞行员,那绝对是能光耀门楣的事情。然而在1990年,我国却发生了一起飞行员叛逃事件,而这名叛逃飞行员的下场也十分悲惨,最终被处以死刑。

24岁驾驶战斗机叛逃(1990年飞行员叛逃事件)(1)

扭曲的成长经历

1990年8月25日,黑龙江某航空部队正进行日常的飞行训练,就在这时,一架歼-6战机却突然失联了,地面部队多次呼叫这架歼-6战机,却始终没有得到回应。而这架歼-6战机的驾驶员,正是王宝玉。

王宝玉1962年出生于山东青岛。他从小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因此几乎交不到朋友。渐渐的,王宝玉形成了自卑敏感、孤独脆弱的性格。另一方面,为了排挤这种孤独的情绪,王宝玉开始努力学习,常常是闭门不出,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刻苦用功读书。正是靠着这股拼劲,王宝玉最终通过了难度极高的飞行员考核,正式成为了一名飞行员。

24岁驾驶战斗机叛逃(1990年飞行员叛逃事件)(2)

在当时,飞行员已经是人中龙凤的存在了。按理说成为飞行员之后,王宝玉应该会开朗起来,不再那么孤僻。然而进入空军部队之后,王宝玉依旧不怎么和队员们沟通交流。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各类飞行理论和技巧。还别说,在刻苦的专研之后,王宝玉的飞行技术突飞猛进,很快成为了部队中最优秀的飞行员之一。尤其是在低空飞行领域,王宝玉的飞行技巧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24岁驾驶战斗机叛逃(1990年飞行员叛逃事件)(3)

王宝玉凭借优秀的飞行技术,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称赞嘉奖,同时也成为了众多队友们的学习榜样。为了让性格孤僻的王宝玉能融入集体中,战友们在训练之余也经常找他聊天。但在铺天盖地的夸奖面前,王宝玉渐渐高傲自满起来。不但依旧独来独往,甚至还自视高人一等。在他看来,他的那些队友根本就和他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因此不屑于和他们为伍。再后来,队友们也渐渐的不再搭理王宝玉,而他也在孤僻极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4岁驾驶战斗机叛逃(1990年飞行员叛逃事件)(4)

悲剧人生

而另一方面,虽然王宝玉经常受到各种嘉奖,但一直没有获得太大的晋升。而那些他不放在眼里的队友们,却一个接一个的成为了自己的上级。这让王宝玉大受打击,同时心中的不满情绪也与日俱增。到了后来,王宝玉开始怨恨起自己的领导,认为他们是嫉妒自己的能力,所以才刻意打压自己。

24岁驾驶战斗机叛逃(1990年飞行员叛逃事件)(5)

王宝玉哪里能想到,阻止自己更进一步的,正是自己那孤僻极端的性格。因为飞行员不但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心理素质也非常重要。而王宝玉在这一方面,显然是不合格的,因此一直无法获得晋升。但王宝玉从来不去思考自身的原因,将怨气全部撒在了领导和队友的身上,其性格也越来越孤僻易怒。

不过,这一时期的王宝玉还并没有产生叛国的想法,真正压垮王宝玉的“最后一根稻草”,应该是王宝玉结婚后遭受到的“不公待遇”。

24岁驾驶战斗机叛逃(1990年飞行员叛逃事件)(6)

1983年,王宝玉结婚了。在那个年代,军人可以将家属带到部队里来,而部队也会为家属安排相应的工作。不过王宝玉所在的部队并无职位空缺,因此上级打算将他妻子安排到军部。但军部和部队所在地相距甚远,王宝玉不想刚一结婚就和妻子分居两地。因此他找到自己以前的老领导,希望老领导能为自己开后门,将妻子调到部队里来。

24岁驾驶战斗机叛逃(1990年飞行员叛逃事件)(7)

然而领导不但没有同意,还将王宝玉狠狠的痛批了一顿,说其是“个人主义泛滥”。求情不成还被臭骂一顿,这让自尊心极强的王宝玉难以接受。从此之后,王宝玉的生活开始变得一团糟。不但多次晋升职务失败,妻子也埋怨自己没本事,不能帮自己调动职务。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迫下,终于让王宝玉产生了叛逃的念头。

24岁驾驶战斗机叛逃(1990年飞行员叛逃事件)(8)

准备叛逃

这个念头一经产生,就再也压不住了。于是乎,王宝玉开始改变自己的性格,主动融入到部队的集体中。而他这么做,也只是为了让大家放松警惕,以此方便自己的叛逃行动。与此同时,王宝玉开始为叛逃做准备,他对飞机航程、天气、雷达、机场等因素做了详细分析,同时还对叛逃的国家做了认真考虑。最终,王宝玉决定先乘坐飞机前往苏联,之后再向美国寻求政治庇护。

24岁驾驶战斗机叛逃(1990年飞行员叛逃事件)(9)

到了1990年8月25日这天,王宝玉像往常一样驾驶歼-6战机升空。在飞行训练途中,王宝玉找准机会迅速脱离队伍,随后掉头径直向苏联飞去。发现不对劲的地面部队开始密切关注边境防空线,同时让其他战机分散行动、拦截王宝玉。

然而此时王宝玉早已越过了中苏边境线,凭借着精湛的超低空飞行技术,王宝玉成功避开了苏联的防空雷达,顺利降落到苏联境内最近的军用机场。

24岁驾驶战斗机叛逃(1990年飞行员叛逃事件)(10)

然而苏联正值崩溃前夕,国际地位严重下滑的苏联迫切希望与中国重新交好。因此,当天晚上苏联就将王宝玉叛逃苏联的消息传递给了中国。随后,中苏方面就抓捕、移交王宝玉达成了合作。

8月27日,苏联告知王宝玉,正在帮其申请美国的政治庇护,因此需要将他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王宝玉同意之后,苏联以保密为由,给王宝玉带上了黑头罩。就在王宝玉做着前往美国的幻梦时,已经被秘密带回了中国。

24岁驾驶战斗机叛逃(1990年飞行员叛逃事件)(11)

鉴于其叛党叛国的恶劣行径,王宝玉立即被所在部队开除了党籍军籍,随后被移交空军军事法院。最终,法院以叛国罪判处王宝玉死刑。王宝玉也作为飞行员叛逃的反面教材,在全军上下反复宣讲教育。从此以后,我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飞行员叛逃事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