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官窑三大民窑(告诉你五大名窑里的神秘者)
宋代五大官窑三大民窑(告诉你五大名窑里的神秘者)哥窑瓜棱碗这批瓷器在清宫记载上既没有产地又没有烧造时间记录,可把研究员为难坏了,鉴于它们长得有点像文献描述的哥窑,就被标上了“哥窑”、“仿哥窑”、“宋哥窑”。1936年,当时故宫瓷器专门委员郭葆昌对宫中瓷器进行了再鉴定,结合乾隆咏哥窑的诗句,这批瓷器被定为宋哥窑。在五大名窑中由于烧造传世哥窑的窑址至今尚未发现,致使学术界对哥窑有诸多说法。有的人认为它就是修内司官窑,有的人认为它是浙江的某一个窑等等,当然今天我们就没办法去论证,因为这个窑址没被找到,哥窑它之所以神秘,也正因如此。哥窑青釉弦纹瓶1932年,清朝善后委员会在清点故宫文物时,发现一批从未见过的瓷器,釉色以炒米黄、灰青、青黄为主,浓淡不一,釉面上有大小不等的开片花纹,胎色有深褐、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胎体相对致密。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官窑,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的记载。
五大名窑里,汝窑、钧窑、定窑都是以窑址所在地命名,官窑有着官方背景,哥窑的窑址则一直是中国陶瓷界的一大悬案。
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
现今所见最早记述龙泉哥窑之文献,是成书于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之前陆深撰《春风堂随笔》书中曰: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在五大名窑中由于烧造传世哥窑的窑址至今尚未发现,致使学术界对哥窑有诸多说法。有的人认为它就是修内司官窑,有的人认为它是浙江的某一个窑等等,当然今天我们就没办法去论证,因为这个窑址没被找到,哥窑它之所以神秘,也正因如此。
哥窑青釉弦纹瓶
1932年,清朝善后委员会在清点故宫文物时,发现一批从未见过的瓷器,釉色以炒米黄、灰青、青黄为主,浓淡不一,釉面上有大小不等的开片花纹,胎色有深褐、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胎体相对致密。
这批瓷器在清宫记载上既没有产地又没有烧造时间记录,可把研究员为难坏了,鉴于它们长得有点像文献描述的哥窑,就被标上了“哥窑”、“仿哥窑”、“宋哥窑”。1936年,当时故宫瓷器专门委员郭葆昌对宫中瓷器进行了再鉴定,结合乾隆咏哥窑的诗句,这批瓷器被定为宋哥窑。
哥窑瓜棱碗
1956年以来,浙江龙泉地区多次进行考古挖掘,出土了一批黑胎青釉瓷,与文献记载的哥窑特征完全相符。瓷器特征与窑址都有文献记载,所以,专家们推测,哥窑的窑址很可能就在龙泉。
但是,经过对比发现,龙泉黑胎青瓷和故宫提供的样本,胎釉的化学成分、纹片颜色、底足切削形式都不同,说明两者不是同一种瓷器。为了区别于明、清文献中所记载的哥窑,故宫哥窑以及在上博、台北故宫所藏的少量类似瓷器,被学术界称为“传世哥窑”。
哥窑灰青釉胆式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哥窑瓷器有六十件左右,其中一件哥窑灰青釉胆式瓶,高14.2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5.4厘米,瓶小口,长颈,溜肩,圆腹微垂,圈足,通体施灰青色釉,釉面滋润,布满黑色大开片纹,黄色小开片纹,圈足内满釉,足端无釉,呈黑褐色。此瓶造型端庄典雅,釉面油润,泛酥油光,且布满金丝铁线片纹。足墙浅而上宽下窄,内墙呈斜坡状,手捏无法提起,可称传世哥窑密器中工艺特征突出的代表作。
1996年9月,在杭州老虎洞发现一处窑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8年5月至12月和1999年10月至2001年3月分两次对该窑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获取大量器物残件、瓷片和窑具。
哥窑灰青釉海棠式炉
经深入研究,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宋代地层中的遗物应为文献所指的“修内司官窑”,而元代地层中的遗物是“传世哥窑”,后者是仿造前者的,“传世哥窑”的实质是南宋灭亡后仿官的产品。
也有专家学者认为,老虎洞窑即《至正直记》所述的“哥哥洞窑”。至此,可以基本确定,传世哥窑是元代的产物,绝非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
虽然目前对于哥窑已经有一些普遍的认知,但随着考古发现越来越多,哥窑的窑址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还牵扯出越来越多的疑问:明清文献所说的哥窑是不是宋哥窑?关于哥窑的最早记载见于元末,哥窑究竟起源于宋代还是元代?哥窑和官窑发音相似,瓷器特征相似,哥窑会不会就是官窑?龙泉黑胎青瓷和传世哥窑瓷与南宋官窑究竟是什么关系?等等。正是哥窑的这种神秘性,让它在人们的心中拥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更多关于哥窑的故事,点击下方李国刚《高古瓷鉴定系列教程》,一起来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