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孩子交朋友的建议(34妈妈)

孩子交朋友的建议(34妈妈)听到他这样说,我感觉心里甜滋滋的,虽然4岁的他也许不懂好朋友的真正含义,但是孩子把我当成他好朋友,一定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和喜爱,这是孩子对父母的最高评价。一天,在接木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问他今天在学校和小朋友相处得怎么样。他说:"今天我和我的好朋友泽泽一起玩搭积木了,搭了一个很大的城堡,可好玩了。"突然,他转过头来对我说:"妈妈,你也是我的好朋友。"同宿舍有个女孩子叫思雨,她与其他人不一样,除了大件行李由爸爸帮搬之外,其他东西都是自己拿,到了宿舍,东西也是自己收拾,从不用父母动手。思雨与父母的日常对话中,父母像朋友一样和她交流着,不像其他父母各种叮嘱和担忧。我也曾渴望与父母像朋友一样交流,但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父母让我感觉他们并不理解我。直到我自己成为父母,与孩子相处过程中才明白,原来父母和孩子做朋友,也并非没有可能。

文|由【木木妈育儿】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及分享。

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两者怎么能成为朋友?

以前,我也认为孩子和父母不可能成为朋友,因为两者根本就不对等,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各方面,还是在人格思想上,孩子与父母根本上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两者要想成为朋友理论上很难实现。

直到上了高中,我第一次见识到,原来孩子和父母成为朋友是可以实现的。每逢周末,很多同学都是由父母接回家或送回校,通常大多数父母都会帮儿女大包小包地提东西,儿女们也理所当然地充当小公主和小王子的角色。

同宿舍有个女孩子叫思雨,她与其他人不一样,除了大件行李由爸爸帮搬之外,其他东西都是自己拿,到了宿舍,东西也是自己收拾,从不用父母动手。思雨与父母的日常对话中,父母像朋友一样和她交流着,不像其他父母各种叮嘱和担忧。

孩子交朋友的建议(34妈妈)(1)

我也曾渴望与父母像朋友一样交流,但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父母让我感觉他们并不理解我。直到我自己成为父母,与孩子相处过程中才明白,原来父母和孩子做朋友,也并非没有可能。

一天,在接木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问他今天在学校和小朋友相处得怎么样。他说:"今天我和我的好朋友泽泽一起玩搭积木了,搭了一个很大的城堡,可好玩了。"突然,他转过头来对我说:"妈妈,你也是我的好朋友。"

听到他这样说,我感觉心里甜滋滋的,虽然4岁的他也许不懂好朋友的真正含义,但是孩子把我当成他好朋友,一定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和喜爱,这是孩子对父母的最高评价

孩子交朋友的建议(34妈妈)(2)

你了解孩子的想法吗?

很多父母想和孩子成为朋友,但他们采取了错误的行为,原因是他们不了解孩子的想法。

1)不关心孩子内心的想法

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有些父母并不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时候,父母总是武断地先下结论:"你这样想是不对的,应该这样……。"

我们暂且不说父母的结论是对还是错,但从沟通的角度来看,父母就不够尊重孩子,没有让他们完全表达自己。孩子的想法、思维和灵魂,都应该引起父母的关注。

2)沟通方式欠佳

有些父母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不注意沟通方式,导致孩子产生不良心理。

比如孩子考试考砸了,家长不是安慰和鼓舞,而是训斥和批评,更有甚者,搬出"别人家的孩子",认为这样可以激励孩子下一次取得进步。

再比如,有些父母平时工作比较忙,只有吃饭的时候才有机会和孩子进行交流,不是问这问那,就是对做错事的孩子进行一番说教。吃饭本身应该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饭桌教育"会导致孩子消化不良,严重者导致健康问题。

孩子交朋友的建议(34妈妈)(3)

3)只注重言传不注重身教

很多父母喜欢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孩子说一堆大道理,并摆出"我是大人"的姿态,逼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思想,并且只有孩子同意了自己的观点才停止说道。

这样的沟通方式缺乏平等,并且可能有些道理家长自己都做不到,比如告诉孩子零食吃多了会肚子疼,自己却吃得不亦乐乎;告诉孩子玩手机视力会变差,自己却手机不离手。

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其实孩子的心跟明镜似的,知道家长做不到,自己也没必要做到。所以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怎么说都不听,有时得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到。

孩子交朋友的建议(34妈妈)(4)

怎么做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

1)蹲下来与孩子交流

很多父母给孩子造成"高高在上"的感觉,不平等是孩子没办法和父母好好交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还记得我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想逗孩子,多数孩子不爱理我,因为我顶多是弯着腰和他们说话。现在的我,逗孩子的时候,孩子多数都会做出回应,因为我会蹲下来,眼睛和孩子的眼睛齐平,并且面带微笑,让孩子感觉到我的友善。

所以,要想和孩子成为朋友,蹲下来和他交流是第一步。

2)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

"听"是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很多父母总是急于告知孩子应该怎么做,却忘了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最初还小的时候,是喜欢和父母交流的,有新发现和好玩的东西总是第一时间告诉父母。多数情况下,父母因为太忙或认为孩子说的东西太过于无趣,没有对孩子的话积极回应。所以很多孩子长大了就会不爱和父母说话,认为父母并不理解自己。

孩子交朋友的建议(34妈妈)(5)

3)偶尔把孩子当大人看待

孩子到了中班,老师通常会教育他们,你们已经是大哥哥大姐姐了,要给小班的小朋友们做榜样哦。孩子们通常也会认为自己长大了,会抢着帮大人做事。

比如孩子想帮忙洗菜做饭,家长一定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就对他说:"你还小,这个做不来,快去写作业。"受到这样待遇的孩子,以后多半是你想让他帮你做家务,他都懒得动手。

对待家务问题,我会遵循孩子的兴趣,有一次木木看到我在拖地,抢过去说"我来,我来。"等他鼓捣结束后,我会对他说:"木木长大了,能够帮妈妈拖地了,感谢你。"这时,我能明显感觉到孩子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4)对孩子的承诺要兑现

很多父母在哄孩子的时候,会给出各种承诺,过后又认为孩子还小,应该不记得了,所以出尔反尔。这是极其严重的问题,父母本应是孩子最信赖的人,家长不能说到做到,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

如果父母实在没有办法实现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及时和孩子解释没办法兑现承诺的原因。虽然孩子可能会感到失望,但是他们一定会理解。

孩子交朋友的建议(34妈妈)(6)

5)适当和孩子交心

作为成年人,我们每天要经历很多事情,也可能会面对很多烦恼,有些家长在工作上产生了压力,回到家里拿孩子当出气筒,过后又后悔不已。

其实家长这样做,先是对孩子说:"今天妈妈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困难,现在感觉有点累,也有点难过,不过这都是正常的,以后你可能也会遇到很多挫折和烦恼,你要像我一样说出来,这样就会好过很多。"最后还可以请孩子抱抱自己,并对孩子表示感谢。

不用担心孩子听不懂,孩子是很聪明的,他能感觉得到父母对他的信任,也能体察父母的艰辛,以后他遇到困难也会通过积极的方式去面对。

孩子交朋友的建议(34妈妈)(7)

和孩子做朋友需要避免三个误区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育儿观念广泛普及,"和孩子做朋友"这样的理念被更多的家长所接受和实践。不过,很多家长也反映,和孩子做朋友后,孩子变得更难管教。这是因为家长对"朋友"一次产生了误解,陷入了误区。

1)"管教不得"的误区

朋友丽丽非常崇尚"和孩子做朋友"的理念,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从来不说重话,哪怕是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丽丽也只是说:"你这孩子,怎么能这样!"过于轻描淡写的批评,并没有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孩子反而变本加厉,甚至拿丽丽当出气筒。

丽丽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变成朋友关系之后,家长的权威完全消失了,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家长的话完全不起作用。

我们问她为什么不严厉点,她说:"我和孩子以朋友的方式相处,不能太严厉了,不然会伤他的自尊,而且孩子长大了一定会理解的。"

其实,家长若是和孩子以朋友相待,并非什么都"管教不得",孩子做错事该批评就批评,不要因为怕影响和孩子的朋友关系,而完全丢失父母的职责,否则最终只会害了孩子。

孩子交朋友的建议(34妈妈)(8)

2)"凡事征求孩子意见"误区

父母和孩子做朋友,可能陷入"凡事征求孩子意见"的误区,也就是无论做什么时候,都先征求孩子的意见,美其名曰"尊重孩子的想法"。

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尊重孩子的想法,并非事事都要征求孩子的意见,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提供选择权。

比如一对父母,在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时候,并不是让孩子随便选,而是事先由父母两人先做一些预筛选,如一些明显不适合孩子年龄的、为了后续推销产品的、孩子不感兴趣等方面的课程,会被父母筛选掉,最终,只给孩子留出2到4个选项做选择。

3)"不设边界"的误区

父母与孩子做朋友,还有可能陷入“不设边界”的误区。有些父母认为,和孩子做朋友就应该不给孩子太多束缚,于是孩子要啥给啥,让孩子陷入缺乏边界感和缺少专注力的不良处境。

其实,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规范,不能任由孩子想当然地做一些事情,如果父母因为和孩子做朋友就疏忽边界问题,只会把孩子造就成"熊孩子",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

孩子交朋友的建议(34妈妈)(9)

结语

朋友好做,父母难当。在育儿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做朋友,可以促进亲子关系,但一定要避免陷入误区。因为,除了朋友,家长最重要的任务,是对孩子日常生活的约束、孩子犯错后的纠正、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引导等

父母与孩子做朋友,一定不能存在功利心理。也就是说,家长不要妄想通过和孩子做朋友,把自己的"三观"和人生经验,复制、粘贴到孩子的脑海里。这样做本质上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后果是孩子认为你在说教,可能会拒绝和你交流。

我们应该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和倾听,多一些理解和信任,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界限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独立承担,也愿意和父母商量和沟通。


我是木木妈,专注于幼儿心理及性格研究,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更多优质育儿文章请关注【木木妈育儿】,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分享给更多人,有育儿问题请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