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清明七句古诗(诗与节气之清明)

关于清明七句古诗(诗与节气之清明)风雨梨花寒食后,几家坟上子孙来。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寒食节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而成为了节日,但应该是后人按上的就如屈原于端午一般。今天依然有很多民族有着寒食的习惯,穆斯林便是。我国北方农历三月的时候,气候干燥,又是春雷频发之时,经常会发生大范围的森林火灾,所以从先秦时期就有在这段时间内禁止生火的习俗。由于寒食节期间禁止生火,所以只能吃凉的食物甚至是生的食物,但是因为中国的饮食习惯难以吃生冷的食物,寒食的习惯渐渐消失,但是如今清明时的一些食物任能看到寒食的影子,比如青团都是放冷了之后吃的。《送陈秀才归沙上看墓》明·高启

关于清明七句古诗(诗与节气之清明)(1)

去年写的是花,今年写节气,清明是我的生日,所以从清明开始,清明是春分后的第十五天,由于现在我们用的是公立,所以是4月4到4月6日之间的一天。

我记忆深刻的是年少时有人跟我说过,每年清明总有一声春雷是一年中最响的雷,春雷过后万物苏醒,我也记得小时候我生日的那天都有一声惊天的雷声,所以记忆中清明却是如杜牧所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场景,但是这几年这声雷都提前了,坐标上海我记得今年这声雷在3月23日。

关于清明七句古诗(诗与节气之清明)(2)

清明节是我国四大节日之一,清明节的习俗是唐宋时期才成型的,宋朝时将清明节指定为国定假日并流传至今。

之前清明节应该说是由两个节日融合而成。一个是寒食节另一个叫上巳节。这两个节日又代表了中国的南北文化。

寒食节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而成为了节日,但应该是后人按上的就如屈原于端午一般。今天依然有很多民族有着寒食的习惯,穆斯林便是。我国北方农历三月的时候,气候干燥,又是春雷频发之时,经常会发生大范围的森林火灾,所以从先秦时期就有在这段时间内禁止生火的习俗。由于寒食节期间禁止生火,所以只能吃凉的食物甚至是生的食物,但是因为中国的饮食习惯难以吃生冷的食物,寒食的习惯渐渐消失,但是如今清明时的一些食物任能看到寒食的影子,比如青团都是放冷了之后吃的。

《送陈秀才归沙上看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后,几家坟上子孙来。

关于清明七句古诗(诗与节气之清明)(3)

上巳节又叫重三节,就是每年农历三月三,每年三月的时候湖水开始转暖,所以这个节日人们会集中下水沐浴然后祭祀。三月能够洗澡一定是南方的节日了。

《三月三日诗》

西晋·陆机

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

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

关于清明七句古诗(诗与节气之清明)(4)

如今上巳节已经不为人知,但是其风俗还是流传了下来并与寒食节一起形成了如今的清明,上巳三月三对应着重阳的九月九。清明和重阳便是最重要的春秋两祭。

清明除了祭祀之外,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踏青,清明是公历三月的末尾还有一波倒春寒,四月起便是艳阳天了。公园里开始游人如织。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关于清明七句古诗(诗与节气之清明)(5)

《壬戌清明作》

清·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屈大均是晚清时候的诗人,诗中的中国正在走向没落,所以这首诗展现的是另一种清明。

如今我们又重新回到了盛世,理应是一种愉悦的心情踏青,但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或许许多人会选择在家不出门放弃扫墓和踏青的活动,但我觉得该看看春天的时候还是得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关于清明七句古诗(诗与节气之清明)(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