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生的至暗时刻小丑(默片时代的一曲挽歌)

人生的至暗时刻小丑(默片时代的一曲挽歌)一方面,究竟爱情重要还是金钱重要,这一谜题一直萦绕在观众心头,另一方面,诺曼能够东山再起依然勾起观众的兴趣。这两方面共同推进剧情的延伸,起到强烈的代入效果,直至影片最终谜底揭晓,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才会如潮水般涌来。剧本的扎实和镜头语言的微妙在心理上牢牢掌控着观众们的情绪,成为引人入胜的制胜法宝。与诺曼悲情元素相对的则是编剧贝蒂的年轻靓丽,在呈现贝蒂时,总会用正面特写强调出乐观开朗和激情澎湃的人物性格,三角关系往往喜闻乐见,贝蒂介入乔与诺曼感情的过程在任何时代都稀松平常,但由于诺曼过气明星的身份,为影片镀上一层浓郁的“酸葡萄”色彩。在比利的电影中,“沉浸式手法“被广泛运用,表现为超强的氛围营造能力,鲜活的人物对白、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真实可信的剧情走向。从影片第一幕游泳池中的尸体开始,比利采用了倒叙的方式,构思出一个悬疑凶杀案的过程。但在讲述的过程中,却将镜头对准了好莱坞一位三流的编剧乔。观众

从1895年法国摄影师路易·卢米埃尔用摄影机拍下《工厂大门》这部时长1分零5秒的短片开始,电影作为流动的影像便丰富着观众对于生命的不同体验,使人生的长度延长了三倍。1927年《爵士歌手》的上映,预示着静默的影片融入美妙的声音,电影形式得到了创新式发展,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吸引了一批批观众涌入影院,见证着属于电影的辉煌。与此同时,那些默片时代的英雄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焦虑,究竟有声电影的降临应该迎合还是摒弃,成为人生一道必须逾越的分水岭。

人生的至暗时刻小丑(默片时代的一曲挽歌)(1)

1950年比利·怀尔德导演的《日落大道》描述的便是默片时代转型有声时代对于昔日巨星的强大冲击。女主角诺曼·戴斯蒙德曾经风华绝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随着时代变迁,她稚嫩的皮肤有了时间的刻度,夸张的表演被台词的含义所取代,遗忘、淘汰、堕落构成她不肯屈从于时代步伐的必然结果。1920年的默片女王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变革中偶居一隅,再无往日的光辉。

导演比利·怀尔德是好莱坞黄金时代最有名的导演之一,其作品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上并驾齐驱,其执导的影片有21部入围奥斯卡奖项,获得过3次奥斯卡最佳剧本奖,2次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作为犹太裔导演,比利利用犀利的语言、跌宕起伏的叙事情节勾勒出时代赋予人物的精神内涵,蕴含着对时代、命运、人性的深入思考,《日落大道》作为其代表作,将人性关怀上升到了哲理思考的高度,60年过去,仍然有其显著的现实意义。

人生的至暗时刻小丑(默片时代的一曲挽歌)(2)

01、金牌编剧的沉浸式手法,悬疑氛围的层层铺陈

比利1906年出生在奥匈帝国的一座边陲小城,报社记者是他第一份工作,1926年他前往柏林成为了一名剧评人,写过200多个剧本,随后的战乱让犹太人流离失所,1934年比利作为难民奔赴美国,而他在家乡的母亲、外祖母等人却未能逃脱被屠杀的命运,这些经历时刻烙印在比利心中,悬念、恐怖、人性这些主题的深刻剖析都源于那段心酸的真实经历。

人生的至暗时刻小丑(默片时代的一曲挽歌)(3)

在比利的电影中,“沉浸式手法“被广泛运用,表现为超强的氛围营造能力,鲜活的人物对白、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真实可信的剧情走向。从影片第一幕游泳池中的尸体开始,比利采用了倒叙的方式,构思出一个悬疑凶杀案的过程。但在讲述的过程中,却将镜头对准了好莱坞一位三流的编剧乔。观众并不知道乔和死者之间的关系,更无法探究乔与整个故事走向的脉络,于是,故事的悬疑感油然而生。

在正向描述故事时,光线和色彩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大量的柔光镜头用于塑造落魄的乔形象,那些挥洒的自然光线让乔显得英俊高大,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为诺曼构建起一个幽暗、封闭的别墅环境。旁白说“这位夫人有种《远大前程》中老妇人的感觉”,要知道,《远大前程》中的老妇人身上就有着未知的神秘色彩,硕大的别墅只有她和孙女两个人相依为命,形单影只和孤独寂寥展现出了诺曼和老妇人共同的精神实质。

人生的至暗时刻小丑(默片时代的一曲挽歌)(4)

比利不仅精于剧本创作,还对构图和表现方式情有独钟,诺曼喜欢穿黑色服装,脸部精致的妆容也从未鲜艳靓丽,预示着内心的阴暗凄凉,她渴望被关注,却在灰暗的色调中展现出颓废、偏执的性格特征,侧面打光和局部阴影凸显出面容的精致与神情的落寞,乔和诺曼在别墅中始终处于阴影之中,光源只有大厅中的吊灯散发出的微弱光线,印证了故事悲剧的走向。

与诺曼悲情元素相对的则是编剧贝蒂的年轻靓丽,在呈现贝蒂时,总会用正面特写强调出乐观开朗和激情澎湃的人物性格,三角关系往往喜闻乐见,贝蒂介入乔与诺曼感情的过程在任何时代都稀松平常,但由于诺曼过气明星的身份,为影片镀上一层浓郁的“酸葡萄”色彩。

人生的至暗时刻小丑(默片时代的一曲挽歌)(5)

一方面,究竟爱情重要还是金钱重要,这一谜题一直萦绕在观众心头,另一方面,诺曼能够东山再起依然勾起观众的兴趣。这两方面共同推进剧情的延伸,起到强烈的代入效果,直至影片最终谜底揭晓,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才会如潮水般涌来。剧本的扎实和镜头语言的微妙在心理上牢牢掌控着观众们的情绪,成为引人入胜的制胜法宝。

02、“认识你自己”:致敬那些为默片时代贡献的杰出前辈

在希腊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刻着这样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省育人的准则,我国的哲学家老子也在《道德经》中提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自己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却成为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

纵观比利的人生,他崛起于有声电影发迹之后,依靠娴熟的电影技法和深刻的人性刻画而闻名,他有受到过“有声电影”的冲击吗?他想表达的认识自我又究竟指的是哪些人呢?

人生的至暗时刻小丑(默片时代的一曲挽歌)(6)

首先,比利说的“认识自己”就是自己那些痛苦的回忆和电影带给他的荣誉。身无分文来到美国,比利从未想到成为万人敬仰的伟人或明星,他喜欢报道真实的故事以及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人性,电影给了他这样一个窗口,在审视别人的同时观照自己的内心。在时代趋势的洪流面前,每个人都要学会顺应,《日落大道》提醒着比利对电影要保持敬畏之心。

其次,比利还想以此片致敬那些默片时代的英雄,没有这些电影大师就不会有电影后续的蓬勃发展,恩斯特·刘别谦就是比利最想致敬的大师之一。1892年出生的刘别谦生于柏林,热衷编剧和演出事业的刘别谦与比利经历相仿,1921年才为了电影宣传来到美国,并长期根植于这片土地。他是默片时代的“无冕之王”,也是比利的恩师,在比利比弗利山庄的办公室内,有一副美国漫画家索尔·斯坦伯格的签名作品,上面只有一句话“刘别谦会怎么做?”比利在刘别谦的指导下开始了好莱坞生涯,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像恩师学习,“刘别谦会怎么做?”更像是对刘别谦的致敬,也是认识自己的另类诠释。

人生的至暗时刻小丑(默片时代的一曲挽歌)(7)

在默片转型期间,刘别谦与另一位默片大师查理·卓别林态度不同,他选择了接受与尝试,对于舞台剧式电影的创新让刘别谦事业焕发了第二春,但刘别谦在“认识自我”时也有偏差,表现为不断尝试严肃剧,比如1932年执导的电影《我杀的那位》就遭遇了滑铁卢。即使功成名就,依然要时刻保持“认识自己”,在任何一个领域,认知为成功更为重要。

人生的至暗时刻小丑(默片时代的一曲挽歌)(8)

最后,“认识自己”是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代表着创新与发展。以默片大师卓别林为例,他一开始对于有声时代的来临极为恼火,甚至考虑过退出。但冷静之余带来的思考让他意识到时代的滚滚洪流无法阻挡,只有顺应潮流才能获得新生。他认识自己的方式缓慢而坚定,声音的逐步融入体现在1931年《城市之光》、1936年《摩登时代》和1941年《大独裁者》中。

人生的至暗时刻小丑(默片时代的一曲挽歌)(9)

《城市之光》的声音是间断且不完整的,主要为隐喻和音响效果的使用,《摩登时代》中强化了音响对于剧情的影响效果,《大独裁者》则正是开始使用对白,成为卓别林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电影,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10年,由此可知,“认识自我”的过程是何等的艰辛和曲折,但也同时说明了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人生的至暗时刻小丑(默片时代的一曲挽歌)(10)

影片中诺曼的扮演者格洛丽亚·斯万森是1920年默片时代当之无愧的女王,她在风头正劲之时急流勇退,迁居纽约,诺曼的经历就是她真实生活的写照,男主角乔的扮演者威廉·霍尔登在好莱坞打拼十余年一无所获,而这部影片让格洛丽亚和威廉功成名就,“认识自我”意味着对自我努力的坚持不懈和与时俱进,比利致敬了那些为默片时代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工作者,同时也致敬了有声时代勇于尝试和突破的坚守者。

03、时代的挽歌,人生的谶语,欲望与人性的痴缠敲响时代的警钟

《日落大道》英文名为“Sunset Boulevard”,日落大道是洛杉矶最为知名的道路,它东起银湖、西抵太平洋,见证着好莱坞片厂的成立与辉煌,无数追梦者前赴后继地来到这里打拼,日落大道不仅仅是荣誉的象征,更见证过无数片厂和明星辉煌的落寞。

人生的至暗时刻小丑(默片时代的一曲挽歌)(11)

默片时代的制片厂制度就是典型的流水线作业,尽管模式统一、情节趋同,但仍成为当时主流的娱乐方式,在1931年经济大萧条时期,曾经有超过90%的美国人走入影院观看电影。但在观影人群中,有声电影的门庭若市却与无声电影的门可罗雀构成鲜明反差,构成《日落大道》中诺曼无人问津的根本原因。

身份认同的焦虑和价值取向的不断颠覆构成影片耐人寻味的主题,女主角诺曼和乔就是典型代表。有声电影来临颠覆了诺曼的生活,她依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住在豪宅中每天回复来自世界各地粉丝的来信,在家里观看自己曾经主演的电影,将猩猩作为自己的宠物,利用金钱保养乔,相信全球粉丝只要看到她的脸就会幸福无比。种种假想都如痴人说梦一般可笑,堂而皇之的借口依然难掩诺曼对于身份认同的焦虑。

人生的至暗时刻小丑(默片时代的一曲挽歌)(12)

这种身份认同的焦虑严重到走火入魔的境地,诺曼每天重复着“我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明星,没有人可以抛弃一个明星,这就是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的道理”,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苏联电影学派奠基人爱森斯坦对于有声电影抵制的宣言“有声片是对电影艺术的破坏”。

落魄的小编剧乔也是电影工业的失败者,在对金钱的欲望中逐渐迷失自我,充当诺曼声色犬马的“玩偶”,尽管早已厌烦了这种无聊势力的生活方式,却陷入到无法自拔的享乐漩涡之中,梦想与现实之中总有一道天然的鸿沟,认清自己才能避免身份认同的迷失。

人生的至暗时刻小丑(默片时代的一曲挽歌)(13)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一个充分发展的自我不会满足主观上的自足,他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地位的认可,被社会认可身份是构成自我的必要组成部分”,诺曼对于镜头的痴迷甚至让他无法区分现实与梦境,乔对于名利的痴迷让他可以放弃尊严和梦想。管家对于诺曼的痴迷让他愿意为诺曼奉献一生,这些都源于对身份认可的渴望和执着。

传统好莱坞影片总会以圆满的结局终结,可在《日落大道》却凄凉地让人无奈,乔意图离开诺曼寻找崭新的生活,却被癫狂的诺曼开枪打死,乔的死亡和诺曼的被捕寓意一个时代的终结,有声电影的来临丝毫不会因为个别人意志的改变而发生偏移,历史的时钟再次敲响震耳欲聋的钟声,提升人们:认清自我,克制欲望。

人生的至暗时刻小丑(默片时代的一曲挽歌)(14)

好莱坞作为欲望与人性的染缸,从来不缺乏悲情故事,正如1950年派拉蒙举行的《日落大道》观影会,一位大佬说“比尔玷污了这个城市!这里养育了他,他却如此报答!”似乎比尔拍出了好莱坞最丑陋的一面,揭露了世俗不敢染指的黑暗。这位大佬就是美高梅的总裁梅耶,然而事实却是,一年后梅耶被解聘,《日落大道》荣获了第2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第8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等奖项,并影响了一批又一批随后的杰出电影大师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