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自省中成就最好的自己(自省是涤荡心灵的清泉)

自省中成就最好的自己(自省是涤荡心灵的清泉)现在,孩子已经知道用篮子盛水是行不通的。尽管他跑得飞快,但是,当他跑到老人面前的时候,篮子里的水还是漏光了。孩子喘着气说:“爷爷,你看,这根本没用。”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光了。他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说完,他去房间里拿了一个水桶。老人说“我不是需要一桶水,而是需要一篮子水。你能行的,你只是没有尽全力。”接着他来到屋外,看着孩子再试一次。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孙子住在一块。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读一本书。一天,他的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你一样读书,但是我不懂得书里面的意思。我好不容易理解了一点儿,可是我一合上书便又立刻忘记了。这样读书能有什么收获呢?”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孩子照做了,可是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漏完了。孩子一脸不解地望着爷爷。老人看看他手里的空篮

自省中成就最好的自己(自省是涤荡心灵的清泉)(1)

“学须反已。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王阳明

年少时候的王阳明曾到居庸关去“见世面”,他深深地被大漠风光吸引,回来之后并向父亲表达了以几万人马讨平鞑靼的志向,当时父亲批评他太狂傲。之后,王阳明经过一番思考、自省,向父亲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王阳明善于自省,在他立志成为圣贤的那一天起,“格物穷理”成了他每天必备的任务。但是格物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成效的,在“格物”的过程中,王阳明也通过自省、反思一次次地思考、一次次地推翻自己的理论,最后才得以创立了心学。可以说,王阳明的成功与他善于反躬自省是分不开的。

自省在于不断地反省自我,善于承担生命给你的那一部分责任。王阳明认为:人要经常自省,若老是去指责别人,看到的只能是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就不会去指责别人了。一个不善于反省自己过错的人,总是把过错推给别人,推给上天,反省自己却比登天还难。这样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有人怀疑反省自己的作用,认为反省了半天也不见得能改变什么。其实,经过它的荡涤,就能让俗世纷纷扰扰的尘埃从我们心中流走。

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孙子住在一块。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读一本书。

一天,他的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你一样读书,但是我不懂得书里面的意思。我好不容易理解了一点儿,可是我一合上书便又立刻忘记了。这样读书能有什么收获呢?”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

孩子照做了,可是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漏完了。孩子一脸不解地望着爷爷。老人看看他手里的空篮子,微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儿。”说完让孩子再试一次。

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光了。他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说完,他去房间里拿了一个水桶。老人说“我不是需要一桶水,而是需要一篮子水。你能行的,你只是没有尽全力。”接着他来到屋外,看着孩子再试一次。

现在,孩子已经知道用篮子盛水是行不通的。尽管他跑得飞快,但是,当他跑到老人面前的时候,篮子里的水还是漏光了。孩子喘着气说:“爷爷,你看,这根本没用。”

“你真的认为这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老人笑着说,“你看看这篮子。”孩子看了看篮子,发现它与先前相比的确有了变化。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沾在篮子上面了。“孩子,这和你读书一样,你可能什么也没记住,但是,在你读书的时候,它依然在影响着你,净化着你的心灵。”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本心灵的书,即使我们未曾记住一句话、一个字,却依然会受益终生。因为,它会让我们的心灵如泉水般清澈、纯净,这就是自省的作用。

自省是道德完善的重要方法,是涤荡心灵的一股清泉,它能给我们混沌的心灵带来一缕光芒。在我们迷路时,在我们掉进了罪恶的陷阱时,在我们的灵魂遭到扭曲时,在我们自以为是沾沾自喜时,自省就像一道清泉,将思想里的浅薄、浮躁、消沉、阴险、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重现清新、昂扬、雄浑和高雅的旋律,让生命重放光彩,生气勃勃。

自省的主要目的是找出过失及时纠正,所以自省绝不可以陶醉于成绩,更不可以文过饰非。以安静的心境自查自省,才能克服意气情感的干扰,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捕捉到平时自以为是的过失。

只有善于发现并且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才可以进一步纠正过失。我们常常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很多缺点都是通过旁人的指出才知道。这就要求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别人善意的规劝和指责,反省自己的过失。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些逆耳忠言常常能照亮我们不易察觉的另一面。唐太宗李世民就有一面镜子--宰相魏徵。倚助这位忠臣的当面进谏,唐太宗改正了自己的许多缺点,完善了治国之道,迎来了国家的空前繁荣。这个辉煌业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魏徵的敢于直言,更应归功于李世民的宽宏胸怀,试想,如果他是一个听不进意见的昏君,魏徵可能早就人头落地了。正是由于他在听了魏徵的谏言之后,能够认真地检讨自己、反省自身,才使得表面上听起来很刺耳的意见变成了治国安邦的金玉良言,而李世民的人格也因此变得崇高。

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它就像一个人拿起刀亲手割掉身上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但要用一颗坦诚的心灵去面对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也会留下疤痕,但它却是根除病毒的唯一方法。只要“坦荡胸怀对日月”,心地光明磊落,自省的勇气就会倍增。王阳明的良知之说,即明心见性,就是以心为理,一切都在心中,所以只要心下自省,就是致良知。

孔子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日食过后,太阳更加灿烂辉煌;月食复明,月亮更加皎洁明媚。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会得到人们更崇高的尊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