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手脚的字(尺古音do通肘)
来源于手脚的字(尺古音do通肘)徂徠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诗经第300篇《閟宫》:野草高逾尺,名花不可望。信是风吹过,空中自有香。我回覆: 古韵很好,奇数句似乎也押韵。尺的甲骨文同肘,古音do。为o元音。过从骨,为u元音。 o、u通押。
以前写过类似的帖子,见: 尺肘乍同源考 ;最初是为了回答知乎一个问题: 「乍」的构形有多少种解释?
不出意料,回答时引来伪语言学界多人嘲笑。
但近日,在中华诗词论坛与人讨论古诗词,又提到尺字,因诗人 司空子牧 写了一首诗:
《 雨后小园 》
野草高逾尺,名花不可望。
信是风吹过,空中自有香。
我回覆: 古韵很好,奇数句似乎也押韵。尺的甲骨文同肘,古音do。为o元音。过从骨,为u元音。 o、u通押。
诗经第300篇《閟宫》:
徂徠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这里的柏-度-尺-舄-硕-作-若,应该押韵o。但应该也有人认为:柏-尺,押韵i。
同一首诗,这一阙: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其中:绎-宅-貊-诺-若,押韵o,尤其是貊从百,百从白,这里明显不是i韵。按照同一首诗的特点,同一人、同一个地域、同一个时期来看,白在这首诗押韵不是i而是o。
作者反对:
平水韵这个字在入声十一陌,唯此一韵,其他的没有考据过,谢谢
平水韵这个字在入声十一陌,唯此一韵,其他的没有考据过,谢谢。汉字有其发展脉络和读音变化,诗歌用韵一般采用平水或者词韵或者新韵(通韵)。古代作品具体到当时作品当时韵。现代人考虑只是韵部字选择。谢谢
我回覆:平水韵,奇数句不押韵。
作者附和:
好像,尺,过,不在一个韵部啊,一个入声韵,一个去声韵 啊
我附和: 肯定不押韵啊,平水韵已经接近普通话了。上古两者极可能同韵,需要找找唐代之前的文献,看有没有押韵的。这个需要费时间找
今日,20220809,我找到了另一首古体诗,可以佐证我的观点: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第134-135页,录东汉民谣:
《城中谣》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这里,尺-额-帛押韵o,我的猜测没有错,在汉代或之前,尺-过应当押韵。
为什么尺通肘呢?因为古代人们测量的最初单位,是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比如手、腕、肘、足、腰、身高、手臂等,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20220809晚上20:00补充:又一例证,东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有一句: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这里, 榻-下-尺-罗押韵o/u,当然伪语言学界普遍认为: 榻-下-罗押韵a,那么按照他们的理念,尺也是a韵。哈哈……
第三个例证:汉代古诗《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其中,柏-石-客-乐-薄-马-洛-郁-索-宅-尺-迫押韵o,其中偶数句为强押韵( 石-客-薄-洛-索-宅-尺-迫,押韵o,不过我相信伪语言学界还会狡辩这里押韵a,哈哈),奇数句非必要押韵。
第四个例证:[ 魏晋 ] 徐干 的《答刘桢诗》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这首诗偶数句强押韵,旬-春-关-繁,押韵ng或n,为鼻音韵。然而,奇数句也是存在次要押韵。笃-尺押韵o/u,这是不可忽视的。当然,有人会认为:尺-德押韵i,但我表示反对,几(幾)-德押韻i,篤-尺押韻o/u更为合理。
这个例子混淆性较大,可以不算。
第五个例证: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第634-635页, 魏晋·潘岳《内顾诗二首 其一》
静居怀所欢,登城望四泽。 春草郁青青,桑柘何奕奕。 芳林振朱荣,渌水激素石。 初征冰未泮,忽焉振絺绤。 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 驰情恋朱颜,寸阴过盈尺。 夜愁极清晨,朝悲终日夕。 山川信悠永,愿言良弗获。 引领讯归云,沈思不可释。
这里,泽-奕-石-綌-客-尺-夕-获-释押韵o/u,偶数句强押韵,当然,泽-奕可理解为押韵i,尺-夕可理解为押韵i,但其实这是不对的,应当为整首诗单一押韵o/u。需要注意的是:奕押韵o、夕押韵o,这是很难理解的。我试着解读:
奕从亦,亦从大,古音di,这是最初的古音,但亦造字本义为腋下,与夜同源,夜最初造字为黑夜义,在亦的基础上加了一个月/夕字,可见,夜-亦同源,并且最初指代腋下的是亦字,指代黑夜的是夜字,但后来由于同音关系,腋下这个词逐渐采用了夜(=腋的本字),而亦最初作为腋下义,后来丧失含义,沦为副词。而夜的本义并未消失,为黑夜,只不过多了一个假借义:腋下。
那么,从这个分析可以看出:亦最初在指代腋下时,应该为o/u韵,而非造字最初的从大,古音di。这也是i o二相性的体现。这种二象性至今仍存在,比如: 液体、口服液,都得读作ye(ie,而ie来自上古o/u元音)、有的读作yi(i)。
接下来说夕,夕、月同源,而月为o元音,可以推定夕为o元音,并且月、肉相互通假,肉古音为do,三者相互联系,可推定古音夕、月、肉古音均为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