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说唱歌手(为什么说唱歌星们都)
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说唱歌手(为什么说唱歌星们都)A$AP RockyTravis Scott而其后Kanye更是将面罩戴到了 Balenciaga的巴黎高定秀上,去观看 Big 3 比赛时则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眼睛。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副面罩都是由YEEZY的设计师将 Vintage Tee 改制而成的,会玩。而在最近为新专辑《Donda》预热造势期间,Kanye的面罩造型也进行了“更新换代”,全黑的匪帮造型,花蝴蝶造型,甚至还有搭配红色YEEZY x GAP羽绒服的“肉色丝袜”。时尚界有一条潜规则:就没有Kanye West带不火的货。在Kanye长达几个月的身体力行之下,这种“没脸见人”的面罩愣是在欧美明星中传开了,包括Travis Scott,A$AP Rocky等在内的多位大牌歌手和潮流ICON都纷纷效仿,尤其是在刚刚结束的Rolling Loud音乐节上达到了顶峰,不张嘴唱歌的话观众们都不知道自己买票究竟是来看谁的。
大家好,我是铁皮人SOOZY。对于欧美娱乐圈有些关注的各位应该都知道吧,Kanye和金姐离婚了,这不是什么新闻——不过自从闹离婚开始,Ye战士就没摘下过他的面具。
6月初,身陷离婚官司的Kanye首次在街头被媒体拍到,这从头到脚的一身造型可谓话题度爆满:身处Adidas阵营的他破天荒地穿上了Nike Vandal 鞋款,上身是YEEZY x GAP的首款单品“Round Jacket”羽绒服,然后头上这是啥?面罩还是头套?Kanye你是被绑架了吗?
在大家纷纷怀疑Kanye以这个造型示人是不是面部受伤或是离婚导致面色不佳之类的原因时,他还就不摘了。即使是他的私人牙医,或是跟他视频的好友,都没人能见到他的真容。Ye,43摄氏度的LA,你真的不热吗?
实际上,这个看起来像“抹布”一样的面罩实际上出自设计师 Pierre-Louis Auvray之手,上面绘画着耶稣基督和两个带有翅膀的孩童图像。
而其后Kanye更是将面罩戴到了 Balenciaga的巴黎高定秀上,去观看 Big 3 比赛时则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眼睛。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副面罩都是由YEEZY的设计师将 Vintage Tee 改制而成的,会玩。
而在最近为新专辑《Donda》预热造势期间,Kanye的面罩造型也进行了“更新换代”,全黑的匪帮造型,花蝴蝶造型,甚至还有搭配红色YEEZY x GAP羽绒服的“肉色丝袜”。
时尚界有一条潜规则:就没有Kanye West带不火的货。在Kanye长达几个月的身体力行之下,这种“没脸见人”的面罩愣是在欧美明星中传开了,包括Travis Scott,A$AP Rocky等在内的多位大牌歌手和潮流ICON都纷纷效仿,尤其是在刚刚结束的Rolling Loud音乐节上达到了顶峰,不张嘴唱歌的话观众们都不知道自己买票究竟是来看谁的。
Travis Scott
A$AP Rocky
所以这帮人究竟为什么要在大夏天戴上这种喘不过气的玩意儿?这种看起来抢银行才用得上的面罩又是如何跑到Rapper们的头上去的?我们今儿就来聊聊这茬。
御寒而生的
Balaclava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几个月Kanye和TS这帮人头上戴的面罩都属于Balaclava(巴拉克拉瓦),也就是平常会被我们称为“匪帮面罩”、“滑雪面罩”、“赛车面罩”,甚至是中国大妈们所佩戴的“脸基尼”这玩意。
Balaclava这个拗口的名字,来源于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的巴拉克拉瓦战役,英、法、俄三国为了争夺小亚细亚地区的控制权开始狗咬狗。而一直浸润在舒适温带海洋性气候里的大英帝国军队来到战场就傻眼了,这破地方怎么这么冷?于是他们就一边喝茶,一边等来了在家的妇女们所制作的羊毛材质、只露出眼睛和嘴的保暖头套,它也被沿用了下来,并以这场战争为名。
克里米亚战争中的英军装束,华丽有余,保暖不足
但根据英国神父兼裁缝Richard Rutt的书籍《A History of Hand Knitting》中的说法,巴拉克拉瓦帽这个名称在战争期间内并未被使用,它的名字出现的时间要晚得多,即1881年。
反正甭管究竟是1854还是1881,这个来源于战争的面罩就这样流传了下来,并且由于其保暖和防风的原始功能,而逐渐成为冰雪运动、极限运动以及冬季户外运动的标配,形状也不再局限于“三点式”,有了只露出双眼或是露出整个面部等更多样式。
棒球运动员为了御寒而佩戴Balaclava
不过诞生于战场上的Balaclava除了保暖这类的实用性功能,还有一项同样重要的作用:掩盖身份。对于军人、特警这类暴力机关来说,戴上Balaclava不仅可以保护面部不受伤害,还能隐藏面部特征,以防日后遭到报复,更重要的是还能对于敌人、罪犯甚至普通民众产生震慑作用,一石好几鸟。
将军队的脸裹起来以掩盖身份的做法可以追溯到 20世纪初的爱尔兰独立战争,而Balaclava正式成为军警配置则要算到上世纪后期,在苏联改革重组期间,巴拉克拉瓦帽成为该时期苏联特种部队特别用途机动单位(OMON)的制服之一。1980年代,英国 SAS 部队也开始在执行任务时全员戴上 Balaclava。
不过盯上了Balaclava这么多好处的不止军警,还有坏蛋们。1990年代初,全球的有组织犯罪问题增多,电视镜头中戴着Balaclava的武装人员频繁出现,他们经常对白领场所进行突袭和检查,使得民众开始对这一形象产生恐惧心理。犯罪分子们一看,这玩意儿既能杀人越货逃之夭夭,又能吓唬平头百姓,太好用了,便也自发地开始使用。自此,Balaclava开始脱离了实用的基础,开始与暴力联系在了一起,并逐渐被恐怖分子以及街头帮派分子所挪用。
由于Balaclava与恐怖主义和暴力活动的紧密联系,国际范围内的许多国家都出台了反蒙面法。比如法国在2010年的反蒙面法中,就明确禁止公众佩戴Balaclava,荷兰在2019年也立法对它进行禁止。
实施反蒙面法的欧洲国家,深色为国家立法 via:wikipedia
对那个时代这一现象还原得最好的当属我们从小玩到大的经典游戏《Counter Strike》(反恐精英),在2002年的1.5版本和2003年的1.6版本中,CT阵营中的美国Seal Team 6、德国GSG-9和T阵营中的凤凰战士、北极复仇者等角色都是头戴Balaclava的,换个衣服根本就认不出谁是谁,正因如此游戏里警匪来回切换才如此容易吧。
从Drill Music
走向街头文化
讲完了Balaclava的起源以及它在暴力领域的发展,那么它又是如何与Hip-hop文化产生联系,跑到Rapper们的头上去的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种音乐类型:Drill Music。你可以将Drill Music 理解为具有黑暗、暴力、虚无主义歌词的说唱音乐,伴奏方面类似Trap音乐,但是比Trap音乐的伴奏更瘆人。
Drill Music起源于芝加哥南部的芝拉克(Chiraq)地区,它远离芝加哥市中心,远离了昂贵的商店和旅游区的财富,你可以把那里想象成一处平行世界,它与世隔绝,和这个现实世界没有任何关系。这里居住着大量的黑人,帮派暴力肆虐,据说每年的枪击死亡人数都可以超过伊拉克战争的受害者人数,因此得名“芝拉克”。
高过国旗的“芝拉克区旗”宣示着这里是一片法外之地
在这里,帮派间的仇杀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便诞生了Drill这个街头俚语,意为向敌对帮派复仇,用来取代“Kill”这个太过张扬的词,来个例句就是:三天之内drill了你。
哪里有暴力,哪里就有Balaclava。自然的,Balaclava也成为了芝拉克人民的标配。
2010年左右,骨子里爱好说唱的黑人们也在仇杀文化的影响下创造出了“Drill Music”这种音乐类型,而最早为Drill Music铺平道路的Pacman在2010年死于帮派暴力之下,Drill Music就是在如此阴暗的背景下野蛮生长。
公认最早的Drill Music歌手Pacman
也因此,“Drill Music”的歌词里几乎是暴力、性、毒品、枪支、杀戮这些完全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东西。2012年对于Drill Music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里它不仅传向英国,形成了UK Drill风格,同年Kanye(没错,又是侃爷)remix了代表Drill歌手Chief Keef 的作品《I Don't Like》,自此Chief Keef和Drill Music开始火遍全美,自然也就把Balaclava这件Driller单品带进了街头和嘻哈文化的范畴。
Chief Keef
既然提到了UK Drill,那就不得不多说几句。从Drill音乐在伦敦Brixton生根发芽的那天起,Balaclava便是UK Drill的重要视觉组成。以如今较为主流的UK drill说唱歌手为例,来自南伦敦的00后driller SL Brixton的UK Drill先驱组合Skengdo&AM的成员 AM,他们都至始至终佩戴着Balaclava。
SL和AM
直到现在,你也能在Billboard榜单里发现不少Drill Music的影子,去年甚至连Drake都发布了Drill单曲《War》,并且在MV中以滑雪Balaclava造型示人,算是主流嘻哈音乐对于Drill Music的接纳和承认了。
Drake《War》MV
由于Drill Music同地区帮派的紧密联系和音乐本身自带的暴力元素,隐藏自己的面部特征能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个人身份的独立性:意味着他们不会被敌对帮派直接辨认出来而遭受攻击,也不会暴露在警方,学校和家人的视线中。在镜头前,Driller们可以保持阴沉,冷酷的“暴徒”形象,为乐迷们带来他们寻求的感官和听觉刺激;而摘下Balaclava后,他们又可以在家人和朋友面前继续做回自己。
将暴力装备
“收编”为时尚单品
众所周知,当一件单品与街头和嘻哈文化相挂钩的时候,它就免不了要被潮流品牌们盯上,比如“搬运工”Supreme。“苏破蜜”曾在多个季度、多次推出Balaclava单品,值得一提的是Supreme的Balaclava一般都采取的是polartec 材质面料,保暖性能极佳,非常十分特别不建议大家在夏天尝试。
曾对Balaclava下手的潮流品牌还有C.P. Company、CLOT、VLONE、BAPE、NEIGHBORHOOD、Stone Island等等,它们也成功地将Balaclava这件单品带入了年轻人们的视野当中。
Vlone
BAPE
NEIGHBORHOOD
不过,虽然近年来的风向是高级时尚向街头潮流靠拢,但在Balaclava这件单品上,时装设计师们的驾驭要比这些泥腿子潮流品牌们早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Balaclava的时装化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当时它还是淑女的象征,以Dior为代表的高级时装屋会生产它,如Grace Kelly的优雅偶像也会将其与帽子一同搭配。
Grace Kelly
1980年代,Balaclava开始受到“安特卫普六君子”之一,Walter Van Beirendonck的关注,并发展为其时装语言中颇具辨识度的一部分,直至今日。
“每个人都与面具有关,从小时候的打扮,到最近电视上出现的蒙面恐怖分子的照片 …… 面具的形象无处不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它们必然会对有创造力的人产生影响,并融入他们的工作中。”——Walter Van Beirendonck
Walter Van Beirendonck 2022 春夏系列
这种借由“蒙面”将模特的容貌弱化,从而将人们的注意力全部转移至时装本身的做法也受到了后世的伟大设计师们的推崇。10年后,Martin Margiela干脆将模特整张脸都裹起来走秀,不愧是养活了近二十年时尚界的男人。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没脸见人”的Kanye不是第一次戴上面罩了。早在 YEEZUS时期,Kanye戴着钻石面罩登台的演唱会造型就已成为经典,而当时的面罩也是出自Martin Margiela之手。
如果说Walter Van Beirendonck和Martin Margiela只是利用了“蒙面”的神秘性与隐蔽性,那么Raf Simons 则将它与暴力的紧密联系也挖掘了出来并运用到了时装设计之上。在Raf Simons 2002年的男装春夏系列上,模特们戴着头巾高举火把,像是某种恐怖组织在传达威慑的情绪,朴素的白色和刺眼的鲜红色传达出独特的暴力美学。直到现在,这组系列也是 Raf Simons 最受好评的作品之一。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Raf Simons 这场秀上的模特们所戴的头套并非我们所说的Balaclava,而是它的近亲Niqab,是一件需要头巾与面纱组合并且只露出双眼的饰品,与 Balaclava 非常相似。
Raf Simons S/S 2002
从2010年代开始,Balaclava正式迎来了它在时尚界的春天。2010年,另一位公认的时装鬼才Alexander McQueen就选用了Balaclava作为发布会造型单品。
Gucci的17/18秋冬季就是一场 Balaclava派对,两场秀上出现了五六款花胡六哨、不同设计的Balaclava单品。此后Gucci也常出常新,就是400$以上的标价属实不是那么十分亲民。
2019 年,Prada推出了Balaclava,并配以两枚产自意大利的可调整金属搭扣;翌年,Marine Serre 发布了与AWGE的联名系列,以标志性半月元素呈现的 Balaclava 格外吸引眼球,彼时还没跟Rihanna谈恋爱的A$AP Rocky也在巴黎时装周率先上身。
到了今年,在Vetements 2021秋冬系列、Celine 2021秋冬系列当中,依然出现了Balaclava的身影,叛逆气息十足。可以预见的是,Balaclava在未来几年当中一定会持续走红。
Vetements 2021秋冬系列
Celine 2021秋冬系列
关于Balaclava走红的原因,我不承认许多媒体所说的什么“疫情影响”,毕竟这玩意压根儿就没有任何阻断病毒的作用,真能瞎掰。我更愿意将其与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灾害与动荡事件相挂钩——
Balaclava虽酷,但不能替代医用口罩
一方面,人们接受了Balaclava这种基因里带有暴力的单品,因为人类从诞生之日开始,就是通过暴力去建造家园、获取食物、对抗灾祸、掠夺财富,甚至建立文明的,今日频发的灾害与动荡某种意义上唤起了人们内心的原始欲望和对于“血腥审美”的好奇。
另一方面, Balaclava 为你赋予个性、神秘感,也赐给你一个“为所欲为”的机会,不必再被种种成见与桎梏牵住手脚,这是一种只有 Balaclava 能给予的 “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也正是现在的年轻人们所亟需的吧。
撰文 / 孙奕然
排版 / 16s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