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狮岩路车祸(上榜哈飞之死华系新坟)
东安狮岩路车祸(上榜哈飞之死华系新坟)1980年代初,哈飞汽车于由军转民开始进入汽车产业。让我们来简单看一下哈飞汽车从生到死的简要过程:但是,哈飞汽车有他曾经光辉的历史。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血缘关系。从名字上看,哈飞汽车与飞机制造似乎有点关系,哈飞汽车的全称是“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哈飞汽车2009年以前归属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同属于中航二集团,2009年,和昌河汽车一起,被长安集团整合。“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这个与飞机搭上边的品牌名称,实际上是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这个和德国宝马汽车有点类似,宝马(BMW):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但就是这样一个曾经在微车领域一度占据市场第二位置的大型国有企业,如今成为即将消失的品牌,其中的况味,颇值得玩味。
上一期,欧多瑞独家为您揭秘的夏利品牌末路
▽
大东北的那个哈飞汽车,最近被他的后爹长安汽车转手,成了他表哥(叫“堂哥”也可以)长安福特的生产工厂。如果说的直白点,就是原先哈飞汽车的头儿应该叫做董事长,那么现在哈飞汽车没了,相同厂址现在的头儿,实际上应该就叫厂长了。
从董事长到厂长,按照国有企业和事业编制里干部级别的档次来看,降级不小啊,或者更准确点儿说,连降级也算不上——哈飞根本就是被革职查办了,只是,哈飞是被谁查办的呢?是“上级政府”吗,是市场竞争吗,还是自裁呢?恐怕一言难尽!
但是,哈飞汽车有他曾经光辉的历史。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血缘关系。
从名字上看,哈飞汽车与飞机制造似乎有点关系,哈飞汽车的全称是“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哈飞汽车2009年以前归属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同属于中航二集团,2009年,和昌河汽车一起,被长安集团整合。
“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这个与飞机搭上边的品牌名称,实际上是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这个和德国宝马汽车有点类似,宝马(BMW):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但就是这样一个曾经在微车领域一度占据市场第二位置的大型国有企业,如今成为即将消失的品牌,其中的况味,颇值得玩味。
让我们来简单看一下哈飞汽车从生到死的简要过程:
1980年代初,哈飞汽车于由军转民开始进入汽车产业。
1982年 第一台微型载货汽车下线。
1986年,哈飞汽车着手松花江微型客车的开发工作。
1995年,哈飞销量位列全国微车销量前三,占微车总销量的19.3%,仅次于长安和五菱。
2000年,在微车企业中产销排名第二,而2001年和2002年,哈飞的微型车销量也一直超过五菱。
2001年初,哈飞正式进军轿车领域,引进韩国大宇开发的百利微型轿车并量产;
2002年8月,哈飞与日本三菱联合开发的赛马多功能微型轿车上市。同年11月,又推出由宾尼法利纳公司设计的“哈飞路宝”新一代微型轿车(售价8万元左右)。
2002年,哈飞赛马在上市之初月均销量近2000辆,超过同时期的很多自主品牌车型。
2003年12月,哈飞赛马跌到1000辆以下,此后一直不振。
2009年,哈飞汽车的销量20.05万辆。
2009年,长安汽车重组陷入困境的哈飞与昌河,时任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徐留平曾意气风发地表示:“未来五六年,哈飞品牌将迈向百万级。”
2013年,哈飞赛马彻底停产,十年的累计销量也不到9万辆。
2013年,哈飞汽车的销量2.14万辆。
2014年,长安福特以5亿元人民币收购哈飞厂区,成为哈飞汽车的新东家
2015年6月25日,工信部网站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274批),在拟发布的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名单中,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名列其中。哈飞汽车正式宣布成为长安福特的工厂。
以上是哈飞汽车的一生回顾。哈飞汽车给我们的几点思考如下:
一、战略失误
哈飞汽车强项是微车,1995年,哈飞销量位列全国微车销量前三,占微车总销量的19.3%,仅次于长安和五菱,此后到1998年的数年间销量虽被五菱、长安、昌河等竞争对手甩在身后,但1999年凭借中意又夺回微车市场前三的位置,2000年更是在微车企业中产销排名第二,而2001年和2002年,哈飞的微型车销量也一直超过五菱。哈飞汽车如果坚守自己的微车优势,稳步发展,今天谁是全国微车销量老大都尚未可知。
与此同时,在技术、管理和营销之羽翼未满之时,过早的引进轿车业务,也是战略失误之一。战略方向的把握,来自领导层对市场、政治经济形势、消费特点、汽车企业发展规律等多方面的统合考量。方向错了,就会进入死角,历史没有如果。
二、缺乏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制造精神
以哈飞赛马为例,这款车上市之初月均销量近2000辆,超过同时期的很多自主品牌车型,但在2003年12月就跌到1000辆以下,此后一直不振,直到2013年彻底停产,十年的累计销量也不到9万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赛马原型车位于三菱汽车的DINGO,这款日本车型原为右舵,国产后需要改成左舵,这样就需要每年支付日方5000万美元,鉴于如此之高的费用,哈飞方面拒绝支付这笔费用,启用自己的工程师,只花销几百万元人民币就完成改装。上市后的赛马质量问题频发,比如刹车系统紊乱、动力性差等,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显然不尊重严谨的制造精神,欲速则不达,赛马的下市成为必然。
三、大时代里根深蒂固的制约
哈飞汽车从1980年代军转民,开始企业发展之路,这和同时代的夏利、昌河等一路走来,期间摆脱不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和时代烙印。一方面,很多的兼并重组并非市场行为,而是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这种调控有时会造成错误的拉郎配,不兼容的血液运行在一个机体之内,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昌河汽车最终脱离长安集团。
另一方面,国企治下的工作人员,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思维,不思进取,危机感不强,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精益制造的敬业精神没有深入骨髓,这和德国日本等汽车制造强国相比,差距甚远。
在这个兼并重组大调整的大浪淘沙中,哈飞成为过去,是必然事件,同时,哈飞绝不是最后一家倒下的企业,后面还有很多类似的汽车企业陆续倒下,只是,下一个是谁?中国汽车品牌的坟墓中,谁是下一个入土为安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