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运营复盘是什么(复盘一个老品牌的外卖如何在3个月内从零做到全市第1)
外卖运营复盘是什么(复盘一个老品牌的外卖如何在3个月内从零做到全市第1)如果和客户没沟通好目标,很可能你费尽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之后以为自己做到了完美交付,但客户瞄一眼之后就一巴掌把报告呼你脸上:”老子要吃香蕉,你给我一车苹果干吗?“。为了防止货不对板的情况出现,和客户沟通目标时费再多口舌都不为过。一、定位目标这是我的老咨询客户给我介绍的新咨询客户(这种重服务的行业做得足够好就不需要流量了,人传人就够了)。西南某省会城市35年历史的老字号炖盅品牌,在市区有6个直营店,之前只有堂食,人均消费大概在20元左右。在找到我之前,因为产品和牌子过硬,堂食从来不缺生意,所以也没上过外卖。不过疫情期间突然堂食断流,开始捉急开始拜托各路熟人找外卖专家。这就是我们勾搭上的过程。外卖这个行当,讲究以战养战,也就是用时间来趟坑,坑都趟过去了还活着,就算个好生意了。如果疫情期间没有任何基础从0开始硬启动的话,很难在当时新店扎堆(全都是遭遇疫情临时来抱佛脚的堂食店)的外卖平台中冒头。更
2月份的一个咨询客户,5月份时看到已经成为全市外卖第一。
7月份再看,领先位置保持,各个分店都全面开花了,开心。
在这里我用近万字梳理一下我做咨询的方法论吧,希望能够让大家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〇、项目背景
这是我的老咨询客户给我介绍的新咨询客户(这种重服务的行业做得足够好就不需要流量了,人传人就够了)。西南某省会城市35年历史的老字号炖盅品牌,在市区有6个直营店,之前只有堂食,人均消费大概在20元左右。在找到我之前,因为产品和牌子过硬,堂食从来不缺生意,所以也没上过外卖。不过疫情期间突然堂食断流,开始捉急开始拜托各路熟人找外卖专家。这就是我们勾搭上的过程。
外卖这个行当,讲究以战养战,也就是用时间来趟坑,坑都趟过去了还活着,就算个好生意了。如果疫情期间没有任何基础从0开始硬启动的话,很难在当时新店扎堆(全都是遭遇疫情临时来抱佛脚的堂食店)的外卖平台中冒头。更重要的问题是:当时已经有一个山寨店冒用他们的名字在疯狂收割他们辛苦打造35年的线上红利,已经做到了月售近5000单了,是当地单量最高的炖盅外卖店。因为某些原因,没法申诉强制对方下线。这就相当于李逵Lv.1刚刚落地出生点准备打小怪,发现隔壁有个Lv.99一身满装的李鬼已经在把大BOSS的头当球踢着玩了,这特么的仗让我怎么打!
在这么棘手的状况下,我也没想到在我的方案还没有被完全落地的情况下,3个月后客户的单量就超过”李鬼“并且几家分店全面开花,直接翻身把其他杂碎品牌都打包压在身下。下面我就从本案7个咨询环节给大家分享我帮别人赚钱的逻辑。
一、定位目标
如果和客户没沟通好目标,很可能你费尽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之后以为自己做到了完美交付,但客户瞄一眼之后就一巴掌把报告呼你脸上:”老子要吃香蕉,你给我一车苹果干吗?“。为了防止货不对板的情况出现,和客户沟通目标时费再多口舌都不为过。
经过和对方老板的长时间通话讨论。最终精准确定了一个主要目标:
形成完整的外卖运营方案,使团队有独立运营好外卖的能力:少操心、自运转、有利润。(连锁品牌的目标往往并不是简单的冲多少单,赚多少钱等等)。
另外我也从老板的语态情绪中也拆分出了一个支线任务:
干掉山寨店!
二、成功要素拆解
如果想让客户公司拥有独立运营能力,那么我就应该做到用一份报告讲清楚所有环节,并且我不应该该亲自插手任何执行环节,而是把咨询报告交付讲解之后,客户公司就可以独立操盘了。如果方案交付了之后还有问题找到我,那是我方案做得不到位。我需要做的是修改方案以让他们具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直接给他们解决问题。
另外,如果想要让客户干掉山寨店,那么这套方案执行下来必须要相对于山寨店有明显优势,简而言之,就是需要单店月售大于5000单。
成功要素拆解出来了:
1、咨询报告要包含外卖生意的全部流程及其背后原理,不能只讲出几个优化点就完事儿了。
2、单量目标是单店5000单,也就是全市第一,不能仅仅是上线盈利就可以。
3、不能赔本赚吆喝(这条是我自己加的,为了今后的江湖声誉)。
成功要素有什么作用呢?它们是“三根金线”:在接下来我们进入的”用户需求”、“产品结构”、“产品定价”、“体验流程”、“价值闭环”等等正式的咨询分析流程中,我们对每一个决策都拿这三根金线来恒量,只有全部符合的决策才能写入报告,确保这个咨询报告能实现客户目标。
三、用户需求匹配
餐饮市场是一个自由市场,我坚定的认为好吃、便宜、有趣等等特征都不是餐饮成功的要素,唯一的成功要素就是”满足用户需求“。如果顾客需要的就是臭的东西,你做得再香也是死路一条。
那么外卖用户需要的是什么呢?好吃便宜等等咱就不必赘述了,这是品牌的立身之本。咱们这里面要明确一个事实:外卖用户有很多类型,比如,咱们总理说过中国还有6亿人月收入低于1000,也就是大部分人民吃东西是以省钱作为第一要务的;再比如有些顾客不一定要省钱,但是一定要“占便宜”,也就是对优惠活动没有抵抗力;还有的顾客完全不在乎点一次外卖花多少钱,让我吃好了吃满意了就可以了。
我们如果想要达成单店月售5000单的目标的话,光瞄着一类人打肯定没戏,我们需要同时满足多类型用户的需求。简而言之,就是让开玛莎拉蒂的和开五菱宏光的都喜欢吃我的东西。
这一点可能堂食店很难做到,因为堂食店往往在选址上就已经决定了顾客类型:小胡同路边摊做社区居民的生意;商场里的餐厅做的是中产阶级休闲小聚的生意;海鲜酒楼做得是商务宴请的生意。但是外卖就不一样了,不管是西虹市首富还是街边乞丐,打开美团外卖看到的都是同一批商家。我们完全可以同时把这些不同类型的用户伺候好:
1、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用户,在我这儿可以买到最实惠的套餐。
2、想要挑挑选选过精致生活的白领,在我这儿有丰富的选择,精美的包装,公道的价格。
3、完全不在意价格,只想要吃好一点,再吃好一点的顾客,在我这儿可以买到更好的菜品,更丰富的搭配。
如何同时伺候好这群人呢?我们用不同的产品结构匹配这些不同的人群的需求就好了。所以现在我们进入下一步。
四、产品结构匹配
大部分生意,产品是一切的根基,营销和服务都是给产品补位的。产品如果足够完美,那么营销和服务咱不做都不影响赚钱,比如苹果手机。所以,不先从产品入手的解决方案都是耍流氓。
看了一下客户现在堂食的产品结构,心凉了半截。一共只有3个类别:12种炖盅、3种米饭、1种时蔬。没有饮料,没有甜品,没有小吃。堂食顾客的单价就在16-22之间徘徊,所有产品毛利润率特别平均的都在60%左右。
这种产品体系,只能匹配高不成低不就的一小部分顾客的需求,放到外卖平台上都活不到第二集。所以为了实现单店月售5000的目标,我提出了让老板心惊胆战的大刀阔斧的产品修改意见:
1、为了匹配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用户,我需要两三套低成本的炖盅 米饭 时蔬的套餐,并且把利润打到0,以低于任何竞争对手的价格售卖。原因很简单:这部分顾客虽然很多,但是他们眼里只有价格,任你做得再好,别人比你便宜一块就可以把他们抢走。所以我不可能从他们身上赚到利润,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赚到单量——在外卖平台上,单量是决定排名的最重要的依据,所以单量会撬动更多的单量,实现正向循环,而这些被撬动过来的单量,里面就会有更体面的顾客了,比如下面两种:
2、想要过精致生活的白领,通常不会乱花钱但是希望自己能随自己心愿选餐。他们通常会购买正价的炖盅 米饭 时蔬套餐。你可能会很奇怪,已经有了比谁都便宜的低价套餐了,为什么白领非要选正价套餐,跟钱过不去吗?哈哈,那我要反问你一声:工作多年的你,去肯德基和麦当劳之前还会上网下载优惠券吗?
这是同一个道理。我的低价套餐常年一共就两三款,我让价格敏感型的用户牺牲了“选择权“换取了”优惠权“。而客户的炖盅一共12种,白领客户收入尚可,大多希望随心所欲的点餐,不想为了省几块钱而牺牲”选择权“,这几块钱就是我们从这批客户身上赚到的利润了。
3、对价格无所谓,想要吃好点,再吃好点的顾客。对于他们来说,如果直接上堂食菜单的话,他们会面临着”想吃好点但是无菜可点“的局面:只有炖盅、米饭、时蔬三种东西,你让我怎么点?喝一碗倒一碗吗?
所以这种时候,我的方案是:在菜单中增加小吃(比如卤鸡翅、卤鸡腿、卤蛋、小菜)、饮品(比如自制酸梅汤、豆浆、果汁)、甜品(比如大福、双皮奶、酸奶等),三种品类,每个品类中的单品不用多,三四个选项就可以,产品也不用太费工夫,采购市面上的半成品或者成品都行,毕竟没有人会指望从一个炖盅的店里喝到最好的豆浆。
这样的话,消费能力足够的顾客只要想吃好点儿,就可以一直加菜:炖盅套餐不够就加个鸡腿、鸡腿不够来杯酸梅汤、再不够就加个双皮奶。。。这样的话客单价可能达到炖盅套餐的2倍,其中的利润自然也很可观了。
我知道有同学看到这里会问:为什么客户的堂食店开了35年都没想过用小吃、饮料和甜品来提升客单价呢?这个就是外卖和堂食的差异所在:客户的堂食店都开在商业区,遍地小吃店奶茶店,出门走几步就能买到专业选手的产品,为什么要在你这里点小吃饮品和甜品呢?所以客户只保持简单的菜品结构是正确的战略。
但是外卖平台上就不一样了:顾客一般一餐饭只会在一家店点,因为有配送费的关系而且涉及到下几次楼、开几次门的费神儿,所以顾客是不大可能一中午同时在四家店点饭菜、小吃、饮品和甜品的,这就给我们在同一家店做齐4个品类的机会,也就是我们外卖店提升客单价的独有手段。
我们针对每一类用户都匹配上了相应的产品结构,这场仗就赢了一半了。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产品定价。
五、产品定价匹配
什么样的产品要定什么样的价格,很多同学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根据成本加上固定的利润率来定价。这个只适合于竞争比较弱的市场。客户的堂食店一般不会开在离同类竞品很近的地方,而且大多数商业综合体在招商的时候也会避免短兵相接的竞争情况产生。所以堂食店的竞争是相对比较柔和的,所以客户之前以“毛利润60%”作为统一定价的标准没毛病。
但是这个标准如果平移到外卖平台上来,必死无疑。
因为外卖平台上是5公里范围内所有同类店铺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价格明显低于竞争对手的商家出现,马上就会形成“流量洼地”,把其他同行的单量给吸走。所以在外卖平台上,不搞让利促销是活不下去的,而就算搞让利促销,如果只是阶段性的搞促销,活动结束的那一刻也就是前功尽弃的那一刻——因为5公里范围内,每天都会不间断的有新店开业搞让利活动,你让利促销停了,单量怎么来的就会怎么被抢回去。
所以在外卖平台上唯一的活路就是:持续地搞让利促销,同时保持店铺盈利。这个看起来非常扯的一个标准,我们还是有办法做到的。
1、对于匹配价格敏感型用户的产品,我之前说了直接把两三种套餐利润打到0,这个就是持续性的让利促销了。这能保证我们的单量不会少。
检查了一下竞争对手,最便宜的炖盅在12元左右,说明竞争对手还是不愿意完全放弃利润的,我们把利润打到0可以做到9.9元的炖盅,虽然外卖上算“后来者”,但是可以占据优势。
2、对于选择正价套餐的白领,我们保持和堂食一样的价格,只要大多数产品线上线下价格一致,品牌形象就可以维持统一。
3、对于想“吃好点,再吃好点”的用户,我们反而会把小吃、饮品、甜品的价格定得高于市场价。原因特别简单:进入到点小吃、点饮品、点甜品阶段的顾客,一是不差钱,二是没得选。这些“改善性消费”的订单就成为了我们利润重要来源的一部分。同时也让我们的低价优惠做得更有底气。
最后我们再检查一下商圈的市场,有没有比我们低价套餐还要低的产品?有没有所有产品价格普遍低于我们正价套餐的品牌?如果都没有,那么现在的定价就十拿九稳了。
好了,完成了“需求、产品、定价”三个阶段,决定目标是否能达成的“一锤定音阶”段完成,下面都是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可笑的是,行业里的很多咨询师不管接到什么项目,上来就开始拆解“体验流程”,在各种细节中磨方案,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样的案子里,企业别说利润倍增,你能用那点增量把咨询费赚回来就不容易了。
六、体验流程拆解
对于体验流程,大家就记住一句话:成交是信任的递增。顾客点外卖下单时无非是基于几个相信:相信你能把饭菜做得好吃,相信你的饭菜足够干净,相信你的配送会及时,相信你的价格很实惠,相信在你这里点外卖不会出现不愉快,就算出现不愉快也相信你能诚心诚意地及时解决。。。。。
那么顾客一旦在任何一个环节对你失去了信任,也就流失掉了。所以对于体验流程的梳理,战术方案其实特别简单:把顾客从发现我们的店到最终下单付款再到复购的所有环节列出来,一一检查每个环节的每个动作和设置,有没有起到增加用户信任的效果?我们应该如何更加强这种信任?如果有降低用户信任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改进?
我们把战术方案确定了,剩下的执行工作就很朴实无华且枯燥了。全列举出来可以写本书了,我就列出几点比较有意思且有意义的改进:
1、曝光阶段1:
外卖店的曝光方式和堂食店是云泥之别。堂食店所处的位置都是商业区,一条街上就算饭馆再密集,你步行经过一个饭馆怎么也得5-10秒,这短时间内你只能看到这一家饭馆,你来得及细细地看它的名称,品类,招牌菜,店内装修,促销活动,甚至还能闻到店里散发出来的香味等等。。。
你在外卖平台上能看到啥?小小的手机屏幕上挤着至少6家店的信息,1秒钟内手指一划就换了6家店。你的LOGO设计得再美观,别人能有0.1秒的注意力看到你就不错了,更多的时候,看都看不到你。看都看不到你,还谈什么信任的累积呢?所以怎么样才能在0.1秒的时间内让用户看到你的店呢?我们只能把logo的审美和多余信息全都放弃,只求让对方能够扫一眼就能认出你才可以。
具体方式很简单:冲撞色背景 又大又粗又简单的字体。我的客户的logo就是天然适合外卖的logo:大红色背景 4个白色的中国字。其他客户的logo我多多少少都建议他们做了修改。
要说这个快餐logo的设计,祖师爷还是麦当劳肯德基这种洋快餐。因为美国几十年前就已经进入了汽车社会,人们在寻找吃饭的地方的时候往往正在开车,这时候路边的招牌真的是来不及细看就一闪而过了,逼得麦当劳和肯德基这种店,只能把自己的招牌设计得越来越扎眼,越来越简单。。不信你现在去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开车兜一圈,高速路口一堆广告牌挤在一起,你一定最先能看到麦当劳。。。总之,向祖师爷学习肯定没错!
2、曝光阶段2:
看到你的logo了只是知道有你这么个东西存在,用户是否动动发财的小手点进来,还需要看到更多的信息,譬如说,你的店名。
在快餐外卖这种随机决策的场景里面,用户的时间成本是最宝贵的,也就是说,如果打眼一看没有想要的东西或者不确定有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用户大概率会选择放弃。所以我们在外卖平台上的店名至少应该包含“品牌 品类”两部分信息。如果你是连锁大品牌,那么只写品牌也可以,但如果你是不知名小品牌新品牌,建议把品牌做小,把品类放大,毕竟人们关心的是自己想吃什么,而不是要不要吃这个自己不认识的牌子。
如果店名长度还有空余,我们还应该把自己的招牌菜写上去。因为如果你看到“冷饮”二字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如果你看到“芝士奥利奥冰淇淋”是不是就会流口水了?招牌菜会让人产生具体的想象,更能够刺激人的感官。
这就达成了让用户相信你有他能接受的品类,并且有他想吃的单品,就能够显著增加用户入店率。
当然受制于种种原因,这个细节并没有被客户落实,如果落实了,干翻山寨店可能用不了3个月。
3、点菜阶段1:
用户从商家列表里进了你的菜单,他需要相信你可以给他想要的菜品才会顺利买单。那么我们就需要把前面说的3种目标用户分开来考虑:
(1)价格敏感型用户,这种用户只看价格而且非常没有耐心,我们一定把最便宜的引流套餐放到最前面,当他们进来看到的第一个菜品就符合他们的消费预算的时候,往往就会直接买单。如果他第一个看到的是比较贵的菜品,他会倾向于相信你整个店内的菜品都很贵,从而根本没有耐心翻到特价菜品就跳出了。
(2)精挑细选的白领用户,这部分用户往往是坐办公室的,不介意多花几分钟时间来挑选菜品,所以最便宜的套餐如果是他们想要的,他们也会下单,但更多的情况下他们希望多挑一挑口味,这时候低价套餐后面的十几种正价主餐就可以让他们随意挑选了。一般以他们的消费力,还是愿意为了自己喜欢的菜品多花5-10块钱的。
(3)不差钱,想吃好点的用户,再挑选完自己的主餐之后,我们菜单后面会及时奉上小吃、饮品和甜品。我自己其实就属于这部分用户,比如,我比较爱吃螺蛳粉,但是每次我点了螺蛳粉之后,发现没有蛋白质,正好底下就会有卤鸡腿,卤蛋之类的小吃,我就会不犹豫地加进菜单。接下来我又看到了酸梅汤,大夏天的就加一杯吧。再往后看又发现了蛋挞、榴莲酥、红豆双皮奶等甜品,饭后来一块不失为一件乐事,也加到菜单里。这样我就可以活生生把一顿20块钱的刚需外卖点到50块钱。所以这部分用户虽然少,但着实是我们外卖商家的摇钱树,就是怕他想多点点儿但是你菜单里没有。
4、点菜阶段2:
在顾客点菜的时候,还要利用他们的心理玩一些小套路。比如说,在菜单的最上面放上个0.01元的小菜,标明:"收藏店铺送XXX" 这个就是利用顾客爱占便宜的心理,让顾客点击收藏。收藏店铺不但可以提升你店铺的排名,还能让客户有一定的“付出感”,从而更加珍惜你的赠品,如果用户可以无条件的拿到赠品,你的赠品在他心目中的价值感也会趋近于0.
这还不算完,在顾客领完赠品之后,第二个菜品最好摆上一个低价小吃,比如0.99元的卤蛋等等,很多顾客会认为无论我接下来点什么菜,加个便宜的小吃都是锦上添花的。这就又中了我们的套路:这个看起来还没有买单的用户,其实已经往购物车里加了两个东西,因此付出了“操作成本”。也就是他如果后面因为任何原因退出我的店,前面的一系列操作就白做了,任何人都会有“损失厌恶心理”,也就是怕已经做了的工作白做,所以此时这枚用户最终完成下单支付的概率就高了很多。
5、点菜阶段3:
在顾客点菜的时候,还有一个堂食老板经常忽略的问题,就是菜品图片的大小。因为堂食菜单的大小是老板随意选择的。每一张菜品图片都可以放大到人类看着比较舒服的大小,菜品细节也是一览无余。但是外卖就不同了,手机屏幕总共那么点儿空间,外卖平台对菜品图片大小也有严格的尺寸限制,导致菜品图片很容易过小。用户看不清细节,就不容易引起食欲,降低下单概率。
所以我几乎会“强迫”每一个咨询客户都会把菜品放大,以至于牺牲菜品完整性,只放一半也比看不清菜品细节强。比如面对这个客户,我就简单粗暴的把它们原来的菜品图片砍了一半尺寸下去,终于能让用户看清菜品细节了(如图)。
6、支付阶段:
你听说过顾客点好了一桌子菜,临到买单的时候决定换一家餐厅吃吗?这个在堂食领域非常罕见,但是在点外卖的时候就屡见不鲜了。原因也比较简单:堂食点菜,点多少菜买单的时候就是多少钱,不会多不会少。但是外卖点菜在最后支付的时候,用户看到的不光是菜品的价格,还加上了餐盒打包费以及配送费,你的菜品就有可能从30变成37。
别小看这些费用,因为外卖用户的心理是这样的:菜品贵有贵的道理,便宜有便宜的理由,唯独这餐盒费和配送费并不能让我吃得更好,所以这就是我不该花的冤枉钱。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合理分配客户的营销费用了:
在客户有营销预算的时候,先不要盲目的对菜品进行打折降价,而是优先补贴用户的配送费,并且将餐盒费减到最低,让顾客买单的时候总价尽量不要受到影响,这样下单率就会高很多。
7、用餐阶段:
餐品送出去了,交易并不是就完成了,因为用户用餐阶段出现任何问题,都可能一个差评或者投诉扔过来。而两大外卖平台为了讨好用户,对差评多的餐厅降权非常厉害,所以防止差评是所有外卖商户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外卖店很多工作纰漏是在所难免的,无论如何培训员工和现场监督还是免不了百密一疏。而顾客很多时候给差评的原因一半是商家工作出现了失误,另一半的原因是出现了问题无法及时联系到商家进行处理,所以只能给一个差评以示警示。
所以我们最好的防止差评的办法就是:让用户无论在哪个环节都可以方便的直接联系到商家处理。所以我会让客户在任何可以写字的地方都能尽量打出自己的店长手机号(而且最好微信同号),为什么不是固话号?因为固话号代表人与店的沟通,并不是人与人的沟通,顾客更倾向于直接找到负责人。
我们会把店长手机号放在小票上、每个餐盒的腰封或者标签上,餐垫纸上,包装袋上,甚至顾客点了餐之后也会在平台上给顾客发一条包含手机号的通知。这样的话确保顾客在任何环节出现不满意的情况,手边就能够找到我们店长的手机号,这样能拦住大部分差评。
以上,都是非常枯燥的细节,只列出了7种,实际上整个外卖咨询可能涉及到几十上百种细节的调整。应了那句话:魔鬼都在细节中,但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够驾驭细节的魔鬼。
七、价值闭环雕琢
细节整理完毕之后,用户的下单损耗率就会降到最低,这还不算完,我们还需要让发掘出其中能够转化出新的价值的节点,榨干用户的“剩余价值”。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1、堂食和外卖的流量可以相互引导。
有些人怕堂食和外卖价格不一致会导致顾客放弃堂食只点外卖或者不点外卖只来堂食打包,其实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因为堂食面向的是日常从店门口经过的顾客群体,而外卖面向的是5公里内的固定工作或居住的人群,事实证明这两种人的重合度非常低。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引导,1 1>2。
所以我们可以在堂食的桌子上摆上外卖的引流桌签,在外卖的包装里塞上堂食的优惠券。在现在动辄获客成本需要十块八块的情况下,只需要付出一点点印刷成本,就可以换来免费的流量,何乐而不为?
2、将用户导入私域流量
虽然你花了钱,但不好意思,外卖平台给你分配的流量根本不是卖给你的,而是租给你的。同一个顾客,你服务了他一次之后,不管他满不满意,下次你再服务他的时候你还需要重新再给平台交一回“买路钱”,再加上本身就动辄超过20%的平台佣金,美团现在的万亿市值就是剥削这些可怜的老板们榨出来的。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好评返现卡之类的工具,将用户引到我们的微信里,拉起我们的粉丝群,对于忠实用户我们可以用微信小程序进行服务,这样在给用户让利之后我们的利润甚至还会提升不少,双方受益。
3、用小恩小惠换取好评、收藏。
在我们用返现的方式拉用户进私域流量的同时,我们可以同时让用户给我们写图文好评 收藏店铺,一鱼多吃。图文好评可以增加店铺的排名权重,店铺收藏一方面增加排名权重,另一方面可以让店铺在收藏者的外卖首页中置顶。这三个好处,值得我们多花一些成本来干这件事。
目前行业内一般都用返现2元-5元的方式进行奖励,不过我探索出来了一个最有效的方法:用私域流量外卖代金券10元进行奖励,这样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很难拒绝的数字,而且对于我来说,成本肯定不到5元。
再说多了又都是细节问题了。所以这里面就是一个类似“能量回收再利用”的逻辑,最终的结果是提高了客户的投资回报比。
八、项目成果
最后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项目成果展示:在调整了近1/3的菜品结构以及数十个运营细节之后,方案交付之后,客户只补充咨询过我一个问题,其他时间都在自己操作。
3个月的时间,单量最高的一个店月销突破5000单,压过了山寨店,并且其他分店也有后来居上的势头,这个方案可以说是完美实现了客户的预期,值得我写一万字来吹牛逼。
最后,总结一些我在咨询业务中总结出的一些心法吧:
1、要花大量时间和客户沟通精确的目标,而不是沟通执行细节。细节随便改,随时改,都不影响,但是目标错了整个项目都要推翻重来。
2、成功要素、用户需求、产品结构,这三个部分是在任何细节落地之前先要确定出来的工作指标,一切细节都需要为这些指标负责。
3、细节是魔鬼,但是没有顶层设计约束指导的细节是沙雕。
最后的最后,希望各位老板都能够从本文中收获对自己有用的营养,天天爆单,一起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