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有雄烈还需要盛气凌敌吗(看他的三个计谋)
张飞有雄烈还需要盛气凌敌吗(看他的三个计谋)曹操等人追赵云追到长坂桥,张飞又心生一计。让身边几个士兵将树枝拴在马尾奔跑,尘土四起,模拟出千军万马的景象。曹操等人到了这里,果然心中忌惮,又恰看到张飞面色无惧的叫喊,心中担心这正是诸葛亮的计谋,于是掉头就走。二,当阳道用疑兵且说刘岱坚守不出,任由张飞叫骂。几日之后,张飞突然心生一计:对下人说,今夜劫营,自己却依旧在帐内饮酒。又打了一个小兵,捆绑起来并说今夜出击时拿来祭旗,私下却让人偷偷放走了小兵。小兵带着伤一路跑到张岱那里通报军情,张岱信以为真,带人埋伏在外。夜里,张飞兵分三路,一路营中放火,两句包抄张岱,张岱的士兵们自乱阵脚,想要逃回营中,则又与张飞狭路相逢。如果这个计策,是诸葛亮使 出来的,敌人恐怕不会那么轻易相信,只因为诸葛平日便是聪明智慧的形象,一举一动莫不有目的。相反,张飞一贯鲁莽,突然使用计策是敌人始料未及的。这一计,即利用了自己的“鲁莽”,又利用敌人轻敌心理。毛宗岗版本的评
张飞乃是三国时期蜀国猛将,专职武夫。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他一直是以鲁莽,勇敢著称。《三国演义》中,更是说他为“莽将军”。
殊不知,张飞这一生也用过三个计谋,每一个都相当厉害。
一,智擒刘岱
且说刘岱坚守不出,任由张飞叫骂。几日之后,张飞突然心生一计:对下人说,今夜劫营,自己却依旧在帐内饮酒。又打了一个小兵,捆绑起来并说今夜出击时拿来祭旗,私下却让人偷偷放走了小兵。小兵带着伤一路跑到张岱那里通报军情,张岱信以为真,带人埋伏在外。夜里,张飞兵分三路,一路营中放火,两句包抄张岱,张岱的士兵们自乱阵脚,想要逃回营中,则又与张飞狭路相逢。
如果这个计策,是诸葛亮使 出来的,敌人恐怕不会那么轻易相信,只因为诸葛平日便是聪明智慧的形象,一举一动莫不有目的。相反,张飞一贯鲁莽,突然使用计策是敌人始料未及的。这一计,即利用了自己的“鲁莽”,又利用敌人轻敌心理。
毛宗岗版本的评三国,是这样说的:莽人忽用计,未尝莽也,且正妙在以莽惑人也。
二,当阳道用疑兵
曹操等人追赵云追到长坂桥,张飞又心生一计。让身边几个士兵将树枝拴在马尾奔跑,尘土四起,模拟出千军万马的景象。曹操等人到了这里,果然心中忌惮,又恰看到张飞面色无惧的叫喊,心中担心这正是诸葛亮的计谋,于是掉头就走。
这一计策中,张飞利用了曹操喜欢猜疑的性格,塑造出一个“伏兵”的场地,吓退敌人。曹操未必对这件事没有怀疑,可是一面是“失败一次”,另一面“被俘就死”,孰重孰轻,怎么选择,很是明显。同时,张飞再来一下虚张声势,敌人更是疑惑加重。
毛宗岗这样评价:之前写张飞都是死战,他有死战之勇。这回写张飞不战,也有不战之威,同样出色。
三,智擒严颜
张飞要到巴蜀与刘备汇合,虽然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但是到了江州这里,遇到老将严颜的阻拦,两方开始拉锯。进退两难之时,张飞又心生一计:
传令,让士兵们不急着应战,只是砍柴探路。严颜一看,这动静不太对,就让十来个小兵混入张飞的探路军团,打探消息(此时,已经中计了!)。
张飞回到营中,着急大骂(这是张飞平时的作风,可是此时却是装的)。小兵说到“将军不用担心,我们已经打探到小路了!”张飞于是开心下达命令“今夜就走”。
奸细回去将消息告诉严颜,严料定张飞一行是抄小路“逃跑”,必然较重的粮草在后,于是设下伏兵,截胡后路。
当晚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当严颜眼看着“张飞”的前路军队通过,打响暗号,伏兵四起。谁料,前路的张飞是假扮的,真正的张飞正在后路,与严颜相遇,敌人措手不及。
这一计策中,本来张飞是被“囚”的被动方,正面应战,无法突破此局,于是只能想办法化主动为被动,让敌人自动进入全套,反客为主,牵着对方鼻子走。同时,他也利用了自己一贯的“鲁莽”形象,又是诛心之举。
后记:
张飞用计策的地方,不止于这三处,可是这三处却是最能证明他“揣摩敌人心理”的。
在三国故事中,聪明人多的是,但是聪明又兼顾其他素质,才是让这些人有名的根本。比如,诸葛亮聪明,但是他同时也身先士卒,鞠躬尽瘁。我们知道他最多的是出师表,也是忠心耿耿;曹操也聪明,但是他身上还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素质,一提到他,都说枭雄,挟天子令诸侯,收买人心等等关键词。可见,这些聪明人,都不仅仅是聪明人。
在我看来,张飞也算聪明人(可能不通透),但是倒霉就在于,他除了聪明,另一个素质是勇猛。自古以来,都说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一说武夫,都会质疑他的智慧。因此,长此以往,当讨论张飞时,大家想到的是勇敢,忠心,潜意识就会排斥他的计谋。殊不知,在危急关头,叫骂都不管用了,张飞亦能心生一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