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来了我们应该去哪(游点意思在2033年世界末日)
世界末日来了我们应该去哪(游点意思在2033年世界末日)《地铁2033》游戏中重现的地铁站生态图只有少数地铁站还能通过充斥着核废料的地下河流发电,大多数人类都只能使用篝火照明和取暖。而浓重的黑暗和地铁隧道中遍布的各种危险,更是让人类几乎不敢从地铁站踏出半步——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就连最勇敢、全副武装的整支巡逻队,都不敢走到距离地铁站600米远处,任何离开地铁站的人都要随身佩戴机枪、充足的弹药和防毒面罩。现实中莫斯科地铁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地铁(图为莫斯科发电厂站)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名为阿尔乔姆的青年,他所身处的地铁站受到一股不明力量的威胁,他接受了猎人亨特的嘱托,孤身一人穿越地铁线,前往大都会站,他的使命关乎着地铁系统中人类的存亡...在书中,人类文明的成功几乎已经近乎泯灭在黑暗之中,庞大而神秘的地铁隧道在人类的眼中已经成为了“神的奇迹”,年轻人们几乎不敢相信这条给他们提供庇护的隧道是人类所开掘出的。黑暗的地铁隧道中危险无处不在
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在蘑菇云中,一切文明与科技的辉煌成果都毁于一旦,为了躲避辐射,人类躲入了地下的避难所...啊,笔者今天并不是想介绍《辐射4》的新DLC,而是想来给大家推荐一下俄罗斯作家德米特里·格鲁克夫斯基所著的小说《地铁2033》。
虽然玩家们可能都对《地铁2033》这部作品相当熟悉,不过笔者还是想擅做主张先来介绍一下小说中那黑暗神秘、充满危险的莫斯科地铁:莫斯科地铁和我们上下班经常乘坐的地铁系统可能有所不同,它始建于1931年,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铁之一,全长200多公里,共有11条线,200多个地铁站。
充满艺术气息的莫斯科地铁站
更主要的是,莫斯科地铁离地面的深度有近百米,如此深的地铁,世界罕见。虽然这样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莫斯科地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了苏联重要的防御工事和庇护所。它既是防空洞,也是临时的武器生产车间。在小说中,它也成为了人类文明最后的“避难所”,庞大的地铁系统就是故事的主要舞台。
现实中莫斯科地铁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地铁(图为莫斯科发电厂站)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名为阿尔乔姆的青年,他所身处的地铁站受到一股不明力量的威胁,他接受了猎人亨特的嘱托,孤身一人穿越地铁线,前往大都会站,他的使命关乎着地铁系统中人类的存亡...在书中,人类文明的成功几乎已经近乎泯灭在黑暗之中,庞大而神秘的地铁隧道在人类的眼中已经成为了“神的奇迹”,年轻人们几乎不敢相信这条给他们提供庇护的隧道是人类所开掘出的。
黑暗的地铁隧道中危险无处不在
只有少数地铁站还能通过充斥着核废料的地下河流发电,大多数人类都只能使用篝火照明和取暖。而浓重的黑暗和地铁隧道中遍布的各种危险,更是让人类几乎不敢从地铁站踏出半步——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就连最勇敢、全副武装的整支巡逻队,都不敢走到距离地铁站600米远处,任何离开地铁站的人都要随身佩戴机枪、充足的弹药和防毒面罩。
《地铁2033》游戏中重现的地铁站生态图
这部小说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它详细又独到地构造出了后末日世界中人类在地铁中挣扎求生的情形,极具真实感,让人读罢脊背发凉:人类在地铁中种植不需要阳光照射就能生长的菌类作为食物,喂养那些苍白病弱的猪和鸡,通过残存的滤水装置来净化被污染的水源。“潜行英雄”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悄悄爬上地表,“偷回”武器、药片和其他稀有资源;熟悉地铁路线的地铁工作人员成了人们心目中绝对的偶像与权威。
地铁中通用的货币则变成了冲锋枪子弹,在这里作者毫不留情地用残酷的笔调写道:“一颗子弹——一条人命。有的人的生命就这样没了。100克茶叶就是5条人命。一条腊肠呢?对不起,很廉价:只要15条人命。一件质量上乘的夹克衫,就比如今天卖的这件,打个折扣只要25颗子弹,所以,你救了5个人。”在地铁中,子弹和机枪已经成为了人类的生活必需品,尽管大多数人一辈子活动半径都只有500米,但他们还是要随时准备抄家伙开枪:有时是为了生存、有时为了争夺资源,还有一些人则是为了所谓的“信仰”。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地铁2033专区
在《地铁2033》中最奇特的景观就是各种千姿百态各具“信仰”的车站,很难想象,在地下百米的深处,这些“信仰”的种子居然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纳粹、基督徒、宿命论者、神秘主义者,甚至在“文明”的大都会地铁站也有着独特的“种姓制度”。在作者笔下,地铁系统成为了人类意识形态纷争的缩影,让读者大开眼界。
可笑的是,在这个文明行将毁灭的世界里,人类非但没有因为危机团结在一起,反而因为各种意识形态的差异互相倾轧。例如,红色环线就为了争夺“革命广场站”和汉莎同盟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斗,理由仅仅是这个地铁站的名字,以及它离“革命圣地”列宁墓很近——试想,世界上仅存的几个活人为了一个死人和他提出的理念而拼得你死我活,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并不好笑的黑色笑话。作品中有着许多关于“信仰”、战争、宗教的描写与论述,观点相当独到而深刻,值得读者们细细揣摩。
地铁系统被不同的势力划分成了很多部分,很多地铁站因为不同原因被废弃
正因为“意识形态”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地铁站也变得多姿多彩:既有中国城站这样热闹嘈杂又混乱的地铁站,也有展览馆站这样靠着出口“茶叶”(晒干的蘑菇和添加剂)发家致富的“农业”小站,汉莎联盟的地铁站守备森严、秩序井然,而大都会地铁站的人们对于藏书与知识的热爱近乎狂热。在格鲁克夫斯基笔下,地铁站成了人类文明最后的灯塔,这些“灯塔”造型各不相同,有的还在黑暗中灼灼闪耀,而有的则早已土崩瓦解,只留下颓垣断壁——一部分在巨鼠的入侵中被撕成碎片,有的被不知名的力量杀光了全站人,更多的则是因为辐射、疾病、战争而被废弃。
作者对书中出现的每个地铁站及其居民几乎都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它们可不像《无人深空》里单调重复的星球,这些地铁站都是活的,读者几乎可以透过书页,看到地铁站里闪烁的篝火、破旧的帐篷、疲倦的商人,而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相信每个读者在读到这部作品时,都会被作者栩栩如生的描写、不可思议的想象力震惊。
《地铁2033》通过第三人称视角来展开,作品中从未出现过宏大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胜景,更没有惊艳亮相的美女或者一骑当千的英雄。故事随着阿尔乔姆踽踽独行的脚步缓缓展开,作者没有刻意渲染末日后世界的荒凉与悲寂,而是通过阿尔乔姆的眼睛来一点点揭示地底世界的全貌。同时大量的旁白和阿尔乔姆的内心独白,起到了类似上帝视角的作用,“上帝”在局外冷眼旁观,无情的宣判人类的灭亡:巨大的地铁隧道不是人类的避难所,而是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坟墓”。
在阿尔乔姆终于有机会离开地铁,到达地表的城市时,他明白了:“人类离自己先前的成就和收获有多远,就像一只正在骄傲地飞翔的小鸟,突然受到了致命的伤,降落在地上并躲在缝隙里,在那里藏好了,也慢慢地死去了。”当人类将自己埋入了地底深处的墓穴,挤在狭小地铁站的篝火旁终此一生时,文明的光辉早已熄灭,即便是核辐射的影响就此消散,人类也无法再次在阳光下昂首阔步地行走。
在故事结尾处,阿尔乔姆突然发现了一丝希望的火种,然而一切又已经太迟了,他所做的本以为是“拯救”地铁站的努力,反而将人类最后的希望悄然熄灭。阿尔乔姆在绝望中返回了地铁站,《地铁2033》的故事也就此告一段落。笔者此处不想剧透更多,只想说:作者对情节的设计非常精巧,故事的结局处的突然反转让人震惊,也加深了末世的深刻绝望感,令人触目惊心。
当阿尔乔姆第一次走上地表,他才真正体会到人类究竟在浩劫中失去了什么
《地铁2033》的故事背景在近年来屡见不鲜:核爆后的世界,人类的自救,罪与罚还有反思,作者就是用了这些老套的要素,探讨的也是一个相当老套的主题: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但是由于作者深刻的思索与引人入胜的讲述,让读者无法忽视这个2033年的“末日预言”,因为它显得与我们的生活太过贴近,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作为一部小说来看,它以后末日世界为舞台,故事情节悲凉而曲折,没有末日电影中那种天崩地裂的灾难场景,也没有孤身一人拯救世界的英雄壮举,有的只是一个彷徨又恐惧的青年穿行数十公里地铁的所见所闻所感,读罢全书,读者对他的心情、感受与经历也会有一种强烈的共鸣,默默地思索:究竟怎么样才能算是真正地活着。正因为这些原因,笔者以为,这是一本值得一读,也值得收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