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身上寄生虫怎么杀(生吃8只青蛙导致10厘米长寄生虫入侵脑内)
蛙身上寄生虫怎么杀(生吃8只青蛙导致10厘米长寄生虫入侵脑内)参与手术的汤佳俊医生回忆,为了保护运动区大脑皮层,将致病“肿物”完整分离,必须在显微镜下仔细辨别分离脑沟,反复超声验证,切开脑沟深处皮层,仔细寻找病变。期间,术中超声提示“病变明确,但位置有变化”,这进一步明确了病变可能为寄生虫。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段纤细摆动的虫体在显微镜屏幕上显出了原形。从医院保留的手术影像视频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手术时,寄生虫还在颅内蠕动,而手术医生既要仔细保护运动区大脑皮层,还要确保完整地将“罪魁祸首”完整取出,手术难度可见一斑。仔细研究患者的影像资料后,薛亚军团队发现病变位于右侧中央前回内部,但当时并不能明确致病“肿物”就是寄生虫。“该部位作为脑部重要功能区,严重损伤可导致偏瘫,因此不宜在术中直接切开。进一步研究磁共振检查结果我们发现,有一条脑沟底部距离病变仅2毫米,从脑沟底部切开脑组织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最小。”薛亚军说,找到突破口后,团队随即定下了手术方案,即采用磁共
生吃食物容易“病从口入”,引发食源性寄生虫病等相关危害。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神经外科团队成功救治了一位因寄生虫入侵颅内导致继发性癫痫的患者。据专家判断,此次从患者额叶脑沟内“捉”出的这条长达10厘米的寄生虫,应是多年前生吃青蛙埋下的祸端。
听信民间偏方生吃青蛙 埋下祸端不自知
患者为何要生吃青蛙?“经历了这场大病,以后一定谨记相信科学。”当事人艾先生说,在老家江西有一种说法,生吃青蛙能够疗伤,多年前,为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他听信“民间偏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一次性生吃了8只青蛙。“当时就想着作为辅助办法,没效果也不会损失什么。”艾先生说,不曾想到有寄生虫侵入体内的风险。
3个月前,艾先生突发癫痫,跑了不少医院,头颅CT显示可能是颅内肿瘤压迫神经,但因为医生一直未下明确诊断,加之癫痫发作后又恢复了正常,所以治疗一再被搁置。“不是头一次发作,但都没有这次严重。”艾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回头想想,几年前身体就发出过警报,偶尔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但因为其间遭遇过一次车祸,头部受创,所以一直以为是车祸留下的后遗症。
这次“意外发现”源于患者数日前晚间的一次意外摔伤。当时,在工地上班的他晕倒在地,头部受伤。送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院区时,急诊值班医生刘珈杞在做清创缝合询问病史时了解到,患者是因为癫痫发作摔倒而导致头部受伤,而急诊头颅CT检查显示患者右侧半球有一片低密度病灶,并混杂有高密度改变。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颅内肿瘤风险,艾先生被收治入院做进一步检查。
抽丝剥茧终于活捉“凶手” 明确致病因
“癫痫发作时通常会短暂地丧失意识,造成跌倒或是高处坠落,引起继发性损害。如果反复或持续发作,可直接损伤脑神经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执行副主任(南)薛亚军介绍,造成继发性癫痫的原因很多,包括颅内肿瘤、损伤、出血和寄生虫等,只能抽丝剥茧进行排查。患者入院后,磁共振检查进一步明确了颅内占位性病变,手术指征明确。既然已经明确艾先生的癫痫是由于颅内“肿物”引起,那么如何精准确定病变位置、随机应对“肿物”类型、完整切除病变同时妥善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便成为团队关注的重点。
仔细研究患者的影像资料后,薛亚军团队发现病变位于右侧中央前回内部,但当时并不能明确致病“肿物”就是寄生虫。“该部位作为脑部重要功能区,严重损伤可导致偏瘫,因此不宜在术中直接切开。进一步研究磁共振检查结果我们发现,有一条脑沟底部距离病变仅2毫米,从脑沟底部切开脑组织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最小。”薛亚军说,找到突破口后,团队随即定下了手术方案,即采用磁共振导航引导设计手术入路,入颅后使用术中超声实时、精确定位脑沟、病变位置,在显微镜下微创切除病变。
参与手术的汤佳俊医生回忆,为了保护运动区大脑皮层,将致病“肿物”完整分离,必须在显微镜下仔细辨别分离脑沟,反复超声验证,切开脑沟深处皮层,仔细寻找病变。期间,术中超声提示“病变明确,但位置有变化”,这进一步明确了病变可能为寄生虫。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段纤细摆动的虫体在显微镜屏幕上显出了原形。从医院保留的手术影像视频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手术时,寄生虫还在颅内蠕动,而手术医生既要仔细保护运动区大脑皮层,还要确保完整地将“罪魁祸首”完整取出,手术难度可见一斑。
多年前艾先生就生吃了青蛙,当时并无不适,为何多年后身体才产生不良反应?薛亚军解释,在患者脑内“流窜作案”的寄生虫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在自然界长见寄生于蛙、蛇等动物体内。当人进食了生的、未经充分烹煮的蛙、蛇等食物后,裂头蚴会先在食入者的肠壁上吸附,然后穿破肠壁,感染人体各种组织。从感染到发病,过程可长达数年。专家提醒,生吃食物一定要严格把关,保证食材的质量和健康,市民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免病从口入,引发食源性寄生虫病等相关危害。
■文 王梅 ■图 王梅
■栏目责编 杨露
■栏目主编 代启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