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吴征镒获得了哪些奖(今生既为昆曲迷)

吴征镒获得了哪些奖(今生既为昆曲迷)俞平伯与夫人许宝驯1933年,我到上海参加报考清华大学的考试,考完后到大世界看了两场仙霓社的演出,演员是昆曲传习所的学员,正值青壮年,戏码很硬,艺术上乘。第一场看全本《牡丹亭》,确是演得自然“出色当行”,印象最深的是沈传锟的“冥判”,那个“八黑”中的胡判官的“七十二个蝴蝶势”,其神情、舞蹈均叹为观止。而后来看浙昆全本《牡丹亭》,结尾是“冥判”,但恰是红扮,七十二势已不可见,谅已真正失传。第二场是全本“渔家乐”,剧中的鲜于佶和门官两人的对白,实在尽嬉笑怒骂之能事。“渔家乐”中的“相梁刺梁”,刺梁最后那万相士带着众歌姬从梁冀相府中逃出的一节,王传淞演得十分紧张精彩,那方巾丑相士前手袖向左转,后手袖向右转,随着歌姬们走圆场而逐渐加快的特技演得十分娴熟。从此才认识到昆剧除了文雅的载歌载舞的生、旦戏外,净、付、丑诸角色,富有人情世故的表演艺术也是其他剧种所远远不及的,是一套已趋绝灭的文学和艺术,确有

吴征镒获得了哪些奖(今生既为昆曲迷)(1)

三言戏语 | TALKING

吴征镒获得了哪些奖(今生既为昆曲迷)(2)

吴征镒(1916.6.13-2013.6.20),江苏省扬州市人,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955年6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1月8日获得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1年12月1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第175718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征镒星”。吴征镒参加并领导中国植物资源考察,开展植物系统分类研究,发表和参与发表的植物新分类群1766个,是中国植物学家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外国学者命名的历史。他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现有植物的种类和分布问题,摸清了中国植物资源的基本家底。提出“被子植物八纲系统”的新观点。

吴征镒获得了哪些奖(今生既为昆曲迷)(3)

1984年,贵州梵净山考察,在玉屏笛店挑笛子

读初中时,我旁听过“扬昆”的两次活动。在我家大厅中举行的“同期”,很是正规,厅中设“作台”,有红桌围。清唱主角端坐正中,要将所唱曲目写在桌上牙牌上。唱折子戏都是全出,带引子,诗、道白,有配角,由文武场面伴奏,只是不穿戏装,没有舞蹈身段手势。

另一次“同期”大约在后一年,特邀国乐大师杨荫浏和吴梅之子吴南青参加,我父亲唱弹词,也和他人清唱。吴南青为女士唱《长生殿·絮阁》伴奏时,按笛孔的指尖均能颤动,使笛音宛转悠扬,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吹法。

1931~1933年高中期间,参加扬州中学“昆曲”研究会,人不多,我是三年一贯制的唯一人。谢芚江老师为我们拍的第一出开蒙戏是《幽闺记·走雨》,该剧是宋元四大南戏荆、刘、拜、杀中四大传奇中的一折。谢老师用的是带引子、诗和宾白、点鼓锣段的简谱,这类简谱,上海出版过。“同期”常唱的是大路曲目,一般是拍完后,大家齐唱,很少个别唱的机会。一般在散学后练唱,大约每周一次。

谢师的戏曲知识很广,据说会四百余出,达到当时昆曲传习所演出的水平。他能排演的剧目有《咏花》《游园》《闹学》等。在扬州中学的毕业典礼上,他自己演过《儿孙福·势僧》一折,那是“扬昆”的典型剧目,生丑两角都说扬州话。我到谢老师家,真是“家徒四壁”,满屋曲谱、苏笛。

1933年,我到上海参加报考清华大学的考试,考完后到大世界看了两场仙霓社的演出,演员是昆曲传习所的学员,正值青壮年,戏码很硬,艺术上乘。第一场看全本《牡丹亭》,确是演得自然“出色当行”,印象最深的是沈传锟的“冥判”,那个“八黑”中的胡判官的“七十二个蝴蝶势”,其神情、舞蹈均叹为观止。而后来看浙昆全本《牡丹亭》,结尾是“冥判”,但恰是红扮,七十二势已不可见,谅已真正失传。第二场是全本“渔家乐”,剧中的鲜于佶和门官两人的对白,实在尽嬉笑怒骂之能事。“渔家乐”中的“相梁刺梁”,刺梁最后那万相士带着众歌姬从梁冀相府中逃出的一节,王传淞演得十分紧张精彩,那方巾丑相士前手袖向左转,后手袖向右转,随着歌姬们走圆场而逐渐加快的特技演得十分娴熟。从此才认识到昆剧除了文雅的载歌载舞的生、旦戏外,净、付、丑诸角色,富有人情世故的表演艺术也是其他剧种所远远不及的,是一套已趋绝灭的文学和艺术,确有亟待保存的价值。

吴征镒获得了哪些奖(今生既为昆曲迷)(4)

俞平伯与夫人许宝驯

考入清华后,老是不忘旧学昆曲。看到红豆馆主溥侗在清华教昆曲京戏,汪健君(梅校长秘书)、华粹深(华忱之兄弟)、陶光第等曾从他受教。俞平伯大师在清华组织“谷音社”,社员有陈竹隐(朱自清夫人)、浦江清、汪健君、谭季龙和华粹深、陶光第等多达三十人。我自知生性内向腼腆,不善自我表现,只是身则一旁的旁听者。记得1933~1934年在清华同方部有过有两次“同期”,第一次是《琵琶记》,由俞平伯妻弟许宝騄唱正旦,唱的是“描容”中的“三仙桥”一折,许的嗓音低哑,虽当行已经不能出色(许后留英国,学统计数学,解放后成为院士);第二次是《长生殿》,俞平伯全文干唱“定情赐盒”中的“东风第一支”引子,“端冕中天”颇有帝王气势。俞平伯抱着怀鼓,亲自敲打,唱了那愈来愈快的“上小楼”“扑灯蛾”,充分表达了“臣民逃散……乾坤覆翻……社稷摧残”“西风送晚……一轮落日冷长安”的“亡国亡家”气氛。

我住在明斋319号宿舍时,听到楼下(219号)传来悠扬的昆曲笛声。不觉喉痒,就下楼自荐,原来室主人是殷炎麟(湖州人,外文系七级)。他也腼腆,不敢大唱,只是低吹浅唱,过过曲瘾,我们都未参加“谷音社”。从此我们成为曲友,无话不谈。

直到1956年,由周传瑛改编昆曲《十五贯》,才得以“救活这一剧种”和这批艺人。我也有幸亲睹周、王扮况钟和娄阿鼠的精彩表演:“访鼠测字”。看来昆曲会有新生的机会。

1958年调昆后,住郊区黑龙潭,难求昆曲的知音。公休时,我独自擫笛练唱,吹小工调昆曲笛子。我购得20张昆曲片,自娱了六七年,有时也按笛。“十年动乱”结束,唱片仍在,伴我眼病中吟唱,可谓幸事了。

“文革”劫后,云南省彝族文化宣传干部沙江白尼母女来访,其女沙沙要拜我为师学昆曲,我固辞不可。我不会表演,又喜唱“阔口”,生旦戏虽拍过一些,因缺乏实践,多半忘却,无法为师。

吴征镒获得了哪些奖(今生既为昆曲迷)(5)

1978年,在昆明与夏威夷大学杨文静教授在练唱昆曲

1987年,逢清华生物系九级毕业五十年纪念,喜见陈岱孙、俞平伯、汪健君等诸君,虽未能度曲,但聚晤甚欢。一年后,遇夏威夷大学唐崇实、杨文静夫妇来昆讲学,闻我爱唱昆曲,就一定要我唱。我一时技痒,无笛伴唱“夜奔”一段,加唱“骂曹”片段,唐、杨二位还录音。唐、杨合唱昆曲折子《牧羊记·望乡》中的“谒金门”(疑望眼,极目关山远。思想君亲肠寸断,怎消忠孝愿?回首羝羊散乱,幸遇野人为伴。试把节旄一看,表我君亲面。)和《荆叉记·见娘》中的“江儿水”(啊呀唬!唬得我心惊怖,身战簌,虚飘飘一似风中絮。谁知你先赴黄泉路,孤身流落知何所?不念我年华衰暮,风独不宁,啊呀亲儿吓!教娘死也不着一所坟墓。一纸书亲附,啊呀我那妻吓,指望同临任所。是何人套写书中句?改调潮阳应知去,恁头儿先做河伯妇。啊呀妻……指望百年完聚,半载夫妻,也算做春风度!),杨文静擫笛。见他们确实爱好昆曲,我将收藏的《昆曲大全》送给他们,于是我手边笛、谱全无,真是“屏除丝竹入中年”了。

巧在昆明的一次全国书展上,突然寻得《振飞曲谱》,如“他乡遇故知”一样,立即买下,伴我至今。总之,我还是自娱自乐,以尽昆曲之兴,意在把对昆曲的钟爱坚持下来。

29年后,唐、杨来书,祝我九十华诞,饶有兴致地特告我:他们唱昆曲自觉很有进步,熟练折子有20余首,每周均有活动,盼再与我合唱昆曲。真是“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科学家间类同的业余爱好也让对事业的追求有很大的内助作用。

吴征镒获得了哪些奖(今生既为昆曲迷)(6)

2000年2月,上海三晤老友王元化、张可

2000年,沪上与三晤王元化,在我所住宾馆的楼上邀约上海的昆曲票友举行了一次昆曲票友、名角演唱活动,王邀来上海昆曲名角老生计镇华,孙天申邀来票友顾兆林、顾兆琪兄弟(其弟顾兆琪是执笛名手)。我不由开怀唱了一支《长生殿·弹词》,各位都无拘激扬放唱,唱得尽兴尽情,这是我最后一次放唱昆曲,也是最后一次与王元化相聚,每每回忆此景此情,总有舍不下的缘情。


投稿/报道合作/商务与赞助等,联系

主编小蝶339410986,

运营晓曦xiaoxi772155131

(加微信时注明需求)

欢迎关注【中华戏曲】微信公众号,搜索【zhonghuaxiqu】即可关注!

我们是嬉习喜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最大民营演出商聚橙网旗下的子公司,我们将利用一个加强版微信产品——“中华戏曲”,为所有戏曲爱好者学戏、看戏、聊戏、追星、交友等需求提供一个便捷的平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