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唐诗望岳全文解析(唐诗鉴赏会当凌绝顶)

唐诗望岳全文解析(唐诗鉴赏会当凌绝顶)荡胸生曾云“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远远的望去,泰山有很多的云朵在飘荡,这些云仿佛涌起在诗人的胸怀当中,使人襟怀大开,把眼睛睁得很大,甚至要睁裂眼眶,才能把天空中归来的鸟儿都看清楚。这两句实际是说自己想睁大眼睛把这泰山的气象尽收眼底,同时自己的胸怀也无比地博大。“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岱在说文上解释为“大”;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所以称为“宗”。齐鲁,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鲁国基本就处在今天山东省境内,所以通常以齐鲁大地代指山东。泰山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呢?就在齐鲁大地上,那郁郁葱葱的山色望不到尽头。这两句除了说泰山之大和齐鲁之大外,还有一层意思。孔子和孟子的故乡都在山东,齐鲁这地方是孔孟思想的发源地,孔子曾自比泰山,所以诗句也有赞叹孔孟之道像泰山一样高大,齐鲁大地都笼罩在孔孟之道当中的意思。杜甫出身于一个儒家文化浓厚的家庭,其家风就是“奉儒守官,立功立言”,尊崇儒家思想是相当正常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诗望岳全文解析(唐诗鉴赏会当凌绝顶)(1)

泰山风光

诗圣杜甫擅写律诗,这首《望岳》是其五言律诗中的名篇。“望”,远远的眺望,瞭望,这是在准备登泰山之前远远望到泰山,被泰山壮丽的景象所震撼,难抑激动之情,从而写下了这首诗。“望”也是全诗的诗眼,以望统领全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岱在说文上解释为“大”;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所以称为“宗”。齐鲁,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鲁国基本就处在今天山东省境内,所以通常以齐鲁大地代指山东。泰山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呢?就在齐鲁大地上,那郁郁葱葱的山色望不到尽头。这两句除了说泰山之大和齐鲁之大外,还有一层意思。孔子和孟子的故乡都在山东,齐鲁这地方是孔孟思想的发源地,孔子曾自比泰山,所以诗句也有赞叹孔孟之道像泰山一样高大,齐鲁大地都笼罩在孔孟之道当中的意思。杜甫出身于一个儒家文化浓厚的家庭,其家风就是“奉儒守官,立功立言”,尊崇儒家思想是相当正常的。

唐诗望岳全文解析(唐诗鉴赏会当凌绝顶)(2)

孔庙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就是钟灵毓秀,把天下的钟灵毓秀都集中在了泰山,山南山北的时空被泰山割裂为晨昏。“割”字用得极为神妙,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出了泰山的高大与雄浑,将时间割裂为傍晚和早晨,真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远远的望去,泰山有很多的云朵在飘荡,这些云仿佛涌起在诗人的胸怀当中,使人襟怀大开,把眼睛睁得很大,甚至要睁裂眼眶,才能把天空中归来的鸟儿都看清楚。这两句实际是说自己想睁大眼睛把这泰山的气象尽收眼底,同时自己的胸怀也无比地博大。

唐诗望岳全文解析(唐诗鉴赏会当凌绝顶)(3)

荡胸生曾云

从前六句来看,是一个逐步递进的层次,从宏观到微观,先是遥望泰山矗立于齐鲁大地,再到近观泰山景色神奇丽,进而细观到泰山云海以及数不尽的归鸟。杜甫极力渲染泰山的博大,泰山的奇观,泰山所独有的气象。这种气象最终被杜甫拔高为最后两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什么在开头就说这是望岳,不是登岳?“会当凌绝顶”就是设想如果登到泰山顶上,其结果就是“一览众山小。”只要登到泰山顶上,那天下的山就都是小山。这里面有一个典故,孟子说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东山觉得鲁国很小,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很小,说明人的境界是不断提升的。类似的诗句还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等等,你的层次越高,就看得越远,看到的天下就越大。杜甫写的是望岳,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其内涵是望境界。到了泰山,胸怀博大;到了泰山,一览天下之奇;到了泰山,可以登上最高的境界。

唐诗望岳全文解析(唐诗鉴赏会当凌绝顶)(4)

洛阳古城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杜甫到东都洛阳参加科举考试,以杜诗圣的旷世大才,竟然没有考中。公元736年,杜甫开始了在中原一带的游历生活,按一般情况来说,此时杜甫的心情应该很郁闷,很失落,但从这首诗里来看,诗圣的心情偏偏相当好,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为什么?因为诗人一来当时正青春,二来生逢盛世,“天生我材必有用”,考不上没事,再考就是了,青春与盛世给了诗人底气和豪气。可见年轻时候的杜甫与我们印象中那个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情、悲愤的形象不同,也是写情怀,写未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诗也是关于未来的诗。

唐诗望岳全文解析(唐诗鉴赏会当凌绝顶)(5)

杜甫像

杜甫的家世与众不同,在唐代是非常显赫、尊贵的。杜母是清河崔氏,魏晋以来顶级望族;杜甫外婆是唐太宗重孙女;杜甫外公母亲是唐高祖的孙女;杜氏的远祖是西晋名将杜预。可见杜甫一来是远房皇亲,二来本身也是名门,这些尊贵的血统关系带给杜甫的使命感、荣誉感是不能忽略的,他的家国情怀也是尤为浓厚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安史之乱后,杜甫目睹大唐盛世的破灭是多么的沉痛,民生的艰难是多么的痛心,以至诗风大变,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人诗人,成为一代诗圣。

唐诗望岳全文解析(唐诗鉴赏会当凌绝顶)(6)

孔子登泰山小天下

公元736年,杜甫来到了泰山,二十四岁的诗圣当然不会想到十年之后会爆发将大唐王朝推入深渊的“安史之乱”,此时的大唐帝国,仍然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黄金时代,所以暂时的考试失利,在年轻的杜甫看来并不算什么,他满怀希望与豪情的写下了《望岳》,在他的心目中,自己的未来一定和大唐一样,是辉煌而灿烂的。

敬请关注“山枫说文化与历史”,本人必定投桃报李,及时回关。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提出意见,与作者互相交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