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晋升正高的书评(永不懈怠第七章)

晋升正高的书评(永不懈怠第七章)1994年参加第六届亚洲社会学大会1995年11月 第六届亚洲社会学大会在北京召开 我参加了这次会议 并向会议提交了“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与民间关系的重构”一文。我在10月29日乘火车北上,30日抵南京,31日晚与周晓虹一起乘车 次日中午抵北京。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多达230人 分别来自亚洲19个国家与地区。11月5日会议结束,当晚我即赶往火车站乘车 在北京打工的弟弟胡家亮将我送至车站。7日上午6:30 火车抵广州。由于1995年我申请了到哈佛大学研究的项目,此次来广州的目的就是参加面试。8日中午哈佛大学的Partick Hannam教授抵达广州 当天晚上我们到他下榻的东方宾馆面试。我和刘峰、陈甬军买了9日晚回厦的机票,但因航班延误,于10日上午才飞回厦门。经过自己的努力,我在厦门大学和中国社会学界都逐渐有了一定影响。在完成《社会学导论:社会单位分析》一书的写作后,1992年我又动手翻译了

1993年12月 经国家教委批准 厦门大学哲学系成立社会工作专业。张友琴多次提出 要我调到哲学系充实社会工作专业的力量。虽然我做的不是社会工作,但与政治学相比,毕竟社会工作与我的社会学研究更接近一些。权衡利弊,我决定调到哲学系。从南开毕业到厦门大学 我在政治学系呆了8年。8年来 我踏踏实实地工作 主动承担系分配的任务 1990年开始任班主任 1992年12月又开始任系研究生秘书。虽然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 但不知道是因为我是外校来的,还是因为我是做社会学的,系里的好差事总是轮不到我。记得有一次师资处让各系上报后备出国教师的名单。按学校的规定 凭我突出的学术成就和外语水平 我是应列在上报名单之中的 但结果偏偏就是没有我。1994年初我向政治学系领导提出要调到哲学系。尽管不少人劝我不要走 尽管政治学系“创收”的收入要多于哲学系 但为了专业 为了不再被边缘化 我已下决心要走。政治学系以人手缺为由不让我走。我请学校领导出面协调,最后我在1994年6月份将关系转到了哲学系。哲学系领导让我担任社会工作教研室主任 实际上我己经成为这个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我刚过来时这个教研室只有8个人 我和张友琴、陈墀城是副教授 王宗烘、张加才和彭学农三人是讲师,张时飞和童敏为助教。张加才在1996年到南开大学读博士学位 彭学农也回到哲学原理教研室 这个教研室就只剩6人。为了扩大影响 我们积极与外面建立联系。1995年3月3日 香港城市大学吴水丽和关锐煊二人来访 商谈城大应用社会科学系与厦大社会工作专业建立联系事宜。1996年1月18日至21日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陈永泰一行11人访问我系,19日上午在政法学院11楼签订了合作协议。1996年校庆期间 我出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学艺教授来校作报告 我们请他到系里与教师进行了座谈。《社会学研究》主编张琢携夫人与日本爱知大学法学部加加美光行、绪形康一行四人于1996年5月2日至6日来厦 我陪他们走访了集美的一家台资企业和几家私营企业,台资企业是通过集美区副区长柯志敏联系的,一家私企是通过灌口中学的王春英老师联系的。6日还带他们到石狮参观了几家私营企业。

晋升正高的书评(永不懈怠第七章)(1)

与张琢、加加美光行、绪形康一起游鼓浪屿

我担任的课程除原来的社会学概论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外 还新开了组织社会学和专业外语。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时间少、死记硬背课堂笔记应付考试的情况 我在社会学概论的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听、读、问、写、议"五字方针 通过课堂讨论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所谓"听"就是先由我在课堂上突出重点,少而精地讲授课程内容,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讲得透彻明白 并要求学生牢牢记住:“读”就是每一单元都给学生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目,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问”就是要求学生多提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可以随时发问 甚至可以打断教师的讲课提问。为了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我对学生所提问题都作了记录,不仅在课堂上表扬积极提问和提出好问题的学生,而且还给这些学生的期末成绩适当加分;“写”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围绕布置的讨论题目写读书心得;“议”就是进行课堂讨论 每学期安排四至五段课堂讨论 我对每位学生的发言情况都作了记录 并以此作为期终评定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主讲的社会学概论课程1995年被评为厦门大学优秀主干课,1996年又被评为福建省普通高校优秀课程。

晋升正高的书评(永不懈怠第七章)(2)

接待香港城市大学关锐煊教授

经过自己的努力,我在厦门大学和中国社会学界都逐渐有了一定影响。在完成《社会学导论:社会单位分析》一书的写作后,1992年我又动手翻译了乔治.米德的经典名著《心灵、自我与社会》。1991年周晓虹通过台湾大学杨国枢教授与台湾桂冠公司签订了翻译该书的合同,原定由我与晓虹各译一半 后由于晓虹没空改由杭州大学的王小章与我共同翻译。经过一年多断断续续的努力,1993年11月我将全部译稿修改完毕,交学生抄正后托人带给台湾桂冠图书公司,该书于1995年1月印出。1993年11月,我参加了由厦门大学教师组成的"厦门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研究"课题组 负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11月24日课题组成员在校办接待室召开会议 林祖赓校长和郑东斯副书记到会讲话。12月21日至23日 我们参加了在厦门宾馆明霄厅召开的厦门进一步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研讨会。参加会议的除厦大课题组外 还有国家体改委课题组、福建省课题组和厦门市课题组,厦门市的主要领导也参加了这次会议。1994年2月27日至3月1日 厦大课题组还参加了厦门市举行的纪念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十周年活动和进一步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研讨会。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厦门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研究》于1994年由鹭江出版社出版。该书由王洛林担任主编,朱崇实是副主编,课题组成员有李文溥、翁君奕、吴世农、黄建忠、杨斌、张小金、徐楚弦等,我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负责社会保障部分的撰写。自由港课题组的大部分成员还于1995年参加了由陈振明主持的特区政策研究课题 我仍负责社会保障政策的研究 研究成果《跨世纪的中国经济特区:政策回顾与展望》1995年由鹭江出版社出版。1994年下半年至1995年上半年 我在张友琴社会调查讲义的基础上撰写《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书 该书是社会工作专业自学考试的教材 1995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除上面几本著作外 这几年我还在《社会学研究》和《厦门大学学报》上发表多篇论文 其中一些(如《市场经济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市场经济与我国社会组织的功能分化》、《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模式选择》等)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学》全文转载 在社会学界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在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1994年我获厦门大学“素端科研奖”。1993年,我当选为福建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 1994年12月中共厦门市委政策研究室聘我为特约调研员 1995年我被增补为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会理事。

我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当时厦大中文系的林兴宅教授和哲学系的陈嘉明教授发起成立了厦门市社会发展研究会,挂靠厦门市政协,得到时任政协主席蔡望怀的大力支持。厦大有影响的一些教授,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都被聘为这个研究会的理事或常务理事。从1995年5月开始 厦门市社会发展研究与厦门日报合作,对公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因为我是做社会学的,公众调查的任务就由我来承担了。从选题到问卷设计,从问卷的发放到数据分析,还有调查报告的撰写,全都由我来完成。第一期调查的是居民生活质量 我当时对统计软件还不熟悉,就请张时飞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第二期是独生子女调查 我请海洋系的商少平协助用QBASIC处理数据。1995年10月罗教讲同学给我寄来了SPSS软件 我很快就掌握了这一最新的工具处理数据。每次调查结果都用专版在厦门日报上刊出 先后刊出8期 读者反映热烈。另外我还参与电视台和电台的一些活动,例如1995年4月参与厦门电视台两期“大众话题"的策划;应厦广经济台“虎溪纵横谈”节目主持人王亚男的邀请 我两次作为嘉宾到演播厅制作节目;1996年8月1日,应“厦视热线”主持人房慧萍的邀请,我到电视台谈了自己对赌博现象的看法。

我是学校重点培养的第二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校的资助下,我参加了多次重要的学术会议。1994年5月5日至12日在上海浦东参加了中国社会学会年会。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我提交的论文是“市场经济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我在5日飞往上海 住上海造船厂宾馆 6日上午在上海造船厂科苑举行开幕式,下午是大会发言。7日上午全体与会代表参观少年宫和外高桥保税区,下午分组参观 我所在的第二组参观了建平中学、东方医院和陆家嘴养老院。8日上午在浦东新区管委会的会议室分组讨论 我在会上做了发言 主张彻底打破城乡界限、所有制界限和劳动者的身份界限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社会保险制度。开会前雷洁琼副委员长还与各组代表合影留念,我把新出的《社会学导论:社会单位分析》一书送给了雷老。8日下午代表们参观了东方明珠电视塔、外滩 接着我和周怡逛南京路购物。9日上午在金桥公司举行分组讨论会 下午为大会发言和闭幕式。在大会发言之后余下有限的十几分钟时间让代表自由发言 我上台介绍了自己的社会单位理论 引起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 会后代表们将我团团围住,不少人向我索要《社会学导论:社会单位分析》一书。原拟10日乘火车回来 但因不能及时买到车票 我只好在12日乘飞机回厦。

1995年11月 第六届亚洲社会学大会在北京召开 我参加了这次会议 并向会议提交了“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与民间关系的重构”一文。我在10月29日乘火车北上,30日抵南京,31日晚与周晓虹一起乘车 次日中午抵北京。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多达230人 分别来自亚洲19个国家与地区。11月5日会议结束,当晚我即赶往火车站乘车 在北京打工的弟弟胡家亮将我送至车站。7日上午6:30 火车抵广州。由于1995年我申请了到哈佛大学研究的项目,此次来广州的目的就是参加面试。8日中午哈佛大学的Partick Hannam教授抵达广州 当天晚上我们到他下榻的东方宾馆面试。我和刘峰、陈甬军买了9日晚回厦的机票,但因航班延误,于10日上午才飞回厦门。

晋升正高的书评(永不懈怠第七章)(3)

1994年参加第六届亚洲社会学大会

根据厦门大学职称评审规定 参加中青年选拔晋升教授职务者 需具备规定的6项条件中的3项。由于已具备其中的3项条件,我在1995年9月报名参加中青年选拔晋升教授。1995年9月29日晚哲学系推荐组开会,我全票通过。10月份 校职改领导小组通过了我的资格审查。接着是送审代表作。12月17日晚 学科组开会表决 我也顺利通过。从18日开始,我将个人材料送至文科组各位成员手上。12月22日,文科组开会,我得22票,超过三分之二多数。经过半年多的折腾,我终于晋升教授职务。33岁的我成为中国社会学界最年轻的教授。

像政治学系一样 为了生存 哲学系也在办班“创收”。经有关部门批准,1994年的福建省自学考试开考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由厦门大学哲学系主考 在开考的13门课程中 共有9门课使用哲学系教师编写的教材。哲学系在龙岩和漳平办了这一专业的自学考试辅导班。1994年10月6日至18日 我到龙岩辅导社会学概论。由于许多学员没法花太多的时间学习,及格率并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哲学系又在龙岩办了一个专业证书班。1995年8月23日至9月1日 我到漳平辅导社会学概论课,1996年1月11日至15日又到漳平辅导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省自考办、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单位联合办了一个行政管理学专业自考辅导班,原先请厦大政治系的老师辅导,后又改为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1993年9月16日至23日 我到福州省直机关党校给这个班的学员上社会调查方法课,回厦时路过莆田看望了在那里当县长的刘可清同学。1996年4月10日至14日又去给第一次未参加考试的20多位学员上社会调查方法课。哲学系在集美办了一个社会工作与管理的专业证书班,1995年6月我去给集美班的学员上社会学概论,12月又去给他们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晋升正高的书评(永不懈怠第七章)(4)

1994年在厦大上课

1994年12月8日 胡枫和姐姐送爸、妈来厦。霞已有9个月的身孕,我们想请妈妈来帮助做家务和带孩子。在霞怀孕期间,一日三餐都由我煮,每天还要用摩托车接送她到源顺公司上班。那家公司是一家台资企业,在厦大医院旁,不少厦大教师的家属在那里工作,哲学系潘世墨老师的太太郑力加也在这家公司上班。霞在临产的最后一个月还坚持上班。为了能顺利分娩 她每天步行上下班。在最后一个星期 她才回家休息。预产期是12月22日,但24日到医院检查,医生说胎儿才半入盆。12月26日凌晨4:40 霞几次上厕所 发现有羊水流出 她便把我叫醒。俩人洗漱毕 霞还煮了两个鸡蛋吃下,并为我俩各泡了一杯牛奶。接着我便骑上摩托出去找出租车 先在海滨转了一圈 发现海滨校门和白城校门都锁上了 便往大南校门方向驶去 恰好在圆形餐厅的路边看到一辆桑塔纳的士停在那里。我即叫上这辆的士往回走。待回到楼下把摩托放进地下室 霞已经上车了。车子驶出校门 穿过宁静的街道 大约在5:40便到达174医院。下车后我们便直奔妇儿科。霞在凳子上坐好后 我便到门诊部办理住院手续。办完手续回来,霞已经进了待产室。医生对胎儿作了检查 说不久即会产出。霞上了一趟厕所,出来又想上 医生说不能再上了 否则会把孩子生在厕所里。接着霞便进了产室,接生护士也来了。7:05 孩子顺利产出,是个男婴。

孩子出生 全家人既高兴又忙碌。26日上午8点 待174医院门口的公用电话亭开门后,我便给妈打了电话 随后又到岳母家报告这一喜讯。我在她家拿了脸盆和毛巾 她烧好开水后赶到。接着我又回家煮红糖水和稀饭给霞吃。当天下午姐领着妈、爸来看小孙子了。26日晚由霞妈照顾她 我回家睡觉。兴奋忙碌了一天 一闭上眼睛脑子里就会浮现儿子那细小可爱的脸庞。27日上午我骑车把妈载到医院 赶回学校上完3、4节课后又到174医院。27日由我陪霞在医院睡觉。28日上午霞母子出院回家。

儿子取名泽浩。我在床边安放了一张旧木凳 上置三块木板,作为他的小床。由于晚上时常哭闹影响我的休息,5月13日开始便让他和我妈妈一起睡 把两张旧沙发并在一起作为他的床。5月28日 我上街给他买了一张新的弹簧床。有妈在料理家务和带孩子 我们不仅不会手忙脚乱 甚至比过去都轻松了许多。妈不仅给我们带孩子 还要做饭、洗衣服 一天忙到晚 是很辛苦的。爸爸来厦后,闲着无事,便在宿舍楼左边的空地和山上挖了几畦菜地,种上青菜、萝卜等。1995年春节前 他又到公路边跟一位吉林来的师傅学补鞋。买了一架补鞋机之后,他便每天挑着补鞋担到海滨校门口给学生和来往的客人补鞋。有个事情做 不会闲得发慌,且每天也有几十元的收入。爸有些生活习惯和我们不太一样 我们在叫他养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都尽量尊重他。

晋升正高的书评(永不懈怠第七章)(5)

1996年回南开聚会见到苏驼老师

从南开毕业到厦门大学任教 不知不觉中十年时间过去了。人生匆匆,有几个十年?为纪念毕业十周年,在大家的倡议下,1996年5月社会学系84级研究生班的同学回到南开园举行了一次聚会。我在5月30日下午乘厦航班机飞往天津 待我赶到南开大学谊园时,已是晚上8点钟。在谊园服务台 我见到了张文宏同学 他领我到靠近天津大学的一家餐厅。等我们到了那里 关信平、钟元俊和邓子强正吃完饭往回走 见我来了,又跟我一起进去点了几个菜、要了啤酒,大家坐下喝酒叙旧。老同学见面分外高兴。前一年在第六届亚洲社会学大会上见过关信平同学 我回校答辩时见过钟元俊 而邓子强已是十年没见面。接着刘祖云和罗教讲也来了 他们从武汉飞往北京后坐车到天津,大家谈到很晚才回宾馆休息,31日上午,我和刘祖云、罗教讲三人在关信平的陪同下专门去看望了苏驼老师。在北京工作的同学也陆续来了。在谊园餐厅吃午饭时 我见到了方宏进、王奋宇、张静、景跃进。下午大家在谊园会议室座谈,每个人都谈了自己十年来的工作和家庭情况。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十年前的情景。十年的岁月流逝了,虽然大家都老了些,但大家也变得更加成熟了。应该说十年来大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刘祖云、周晓虹和我已升为教授 我们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社会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方宏进到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栏目担任主持人;张静从香港取得博士学位后到了北京大学;严立贤从社会学转到近代史研究 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的学术带头人。晚上全体回校同学聚餐,场面异常热烈。大家珍惜这相聚的分分秒秒,久久不肯散去。6月1日上午是自由活动时间 我和谢志强一起在校园转了一圈 我们又来到新开湖畔 我们又站在了图书馆门前。在我们住了整整两年的九宿舍门口 我举起相机拍下了两张相片。1日下午 在系办公室 老师和同学们见面。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苏驼老师、孔令智老师先后讲了话。当天晚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聚餐。这一天是苏老师最高兴的日子。6月2日上午同学们陆续回去 我在6月3日飞回厦门。

为了进一步充实提高自己 1995年我决定申请到香港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初,我分别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要到了申请材料。香港大学需TOEFL成绩 我1990年的TOEFL成绩已不能用,所以我不能申请港大。我填写好申请中文大学和城市大学的申请材料,接着又请王康和袁方教授写推荐信。6月7日晚,我给王康教授打了电话,12日晚又给袁方教授去电。城市大学的120元申请费请关锐煊代交 中文大学的320元申请费请吴水丽代交。9月份中文大学来信,对我的申请做了较高评价,认为我很适合到他们那里攻读博士学位,但需寄去代表作和详细的研究计划才可最后决定。因忙于参加1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亚洲社会学大会,我等到11月底才回信。11月从北京开会回校后,我收到了香港城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因当时正在申报教授职位,我暂未动手办理手续。我写信与陈永泰主任联系,想改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攻读学位,梁君国教授给我来了电话,说待他们来厦访问时再进一步商量如何办理手续。1996年1月18日至21日陈永泰等来厦,他说无法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攻读博士学位。送走香港客人后,我即向学校递交申请到香港学习的报告。3月7日我给国家教委港澳办寄去了申请到香港学习的材料。经过近三个月的等待,5月底收到了国家教委与国务院港澳办公室的批件。在匆忙填完各种表格后,我在5月29日将有关材料交校外办,由他们代为办理护照和签证。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仍未拿到签证,担心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我在8月8日给香港去电话,14日又给在港的同学高丽琴发传真,托她询问有关情况。8月15日下午,校外办来电话,说我的签证已到。16日下午,我终于拿到了等待多时的赴港学习签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