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技巧(深化产教融合的冷思考与热实践意见系列研修班)
深化产教融合技巧(深化产教融合的冷思考与热实践意见系列研修班)从定界走向跨界: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只有学校一个学习地点,产教融合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做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落实《意见》的理性思考:《意见》充分肯定并升华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和模式——“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意见》鲜明地指出并拓宽了各类教育产教融合的路径和办法——职业教育要“结合区域功能、产业特点探索差别化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基础教育要“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生产实践体验”,高等教育要“引导高校将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 健全高等学校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业型企业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意见》前瞻地设计并预留了教育发展产教融合的制度和空间——“逐步提高行业企业
1月23日,《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系列研修班第二期在京顺利开班。与会专家通过主题报告、典型案例、座谈交流等形式,与学员共同分享深化产教融合的冷思考与热实践。
《意见》具有明显的创新之处,提出了开展产教融合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
首先,《意见》明确了“四位一体”产教融合体系架构,强调发挥政府统筹规划、企业重要主体、人才培养改革主线、社会组织等供需对接作用;
落实《意见》的基本解读:
《意见》充分肯定并升华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和模式——“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
《意见》鲜明地指出并拓宽了各类教育产教融合的路径和办法——职业教育要“结合区域功能、产业特点探索差别化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基础教育要“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生产实践体验”,高等教育要“引导高校将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 健全高等学校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业型企业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
《意见》前瞻地设计并预留了教育发展产教融合的制度和空间——“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鼓励区域、行业骨干企业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共同组建产教融合集团(联盟)”。
落实《意见》的理性思考:
从定界走向跨界: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只有学校一个学习地点,产教融合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做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从学校走向企业:在传统模式下,学校是人才供给侧,企业是人才需求侧。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性)企业发挥办学主体作用,行业协会发挥监督作用,职业教育集团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纽带作用。
从层次走向类型:升级版的中国经济需要升级版的应用型教育,也需要升级版的职业教育。转变单一的以人的社会分工为标准来确定教育层次的观念,坚持教育类型观,做到类型中有层次。
从去身走向具身:从外在于人的物化形态的技术人工物或技术规则,到内在于人的人化形态的能力,即从实体性的人工物与规则到身体技术。
从封闭走向开放: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教育体系成为了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实现职前与职后融通的“立交桥”式的开放教育体系。
从储存走向应用:从重知识的存储到重知识的应用,推动从学科知识结构系统到工作过程结构系统的转变,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的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四个思维路径,即创新思维、融合思维、撬动思维、协同思维,走他人没有走过的路,错位发展,以此来推进产教融合的落地。各地省情、市情、校情不一样,对于产教融合不可能有完全统一的模式,应该是多种类型、多种模式、多种路径,总体应该是和地方结合、产业结合,和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结合。
首先,产教融合是对传统教育和产业关系的系统改造,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多元办学体制,鼓励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推进高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构建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密切联合的创新生态系统;
其次,产教融合工程涉及多元主体,需要具有融合发展思维,学会借力、借势、借脑,整合不同合作主体的软硬件资源,通过跨界融合构建新的育人平台与机制,以提高应用型人才的质量;
第三,产教融合多元主体在新体系中要贯彻协同思维,同向发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元主体、多种要素的对接与调整,高校要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撬动全校的综合改革,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系统推进产教融合各项措施的落实。
最后,在产教融合路径的设计上,高校要按照行业、产业对人才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与环节,按照应用型人才的特质需求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按照应用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学科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绩效评价。
这就对学校的深化产教融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提出办学定位的过程,是全校取得共识的过程。学校的办学定位要与全校所有人都紧密联系起来,每一个人都来思考为实现办学定位能做出什么样的努力。
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根植地方、服务地方。在与地方的紧密结合中提升水平与质量,打造特色,走出创新之路。
实施错位战略,走特色发展之路,在同类高校和区域高等教育体系中寻求错位,打造自己的特色,成为区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或一点,支撑区域高等教育现代化。
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2016年3月,天津市在泰国建立了中国职业教育的首个“鲁班工坊”。2017年,又分别在英国、印度以及印尼建设了三个“鲁班工坊”。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吕景泉表示,到2020年,天津市要在境外建成10个“鲁班工坊”,同时再开发50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为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依据。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配合中国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天津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将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创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新窗口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鲁班工坊”是助力天津职业教育“走出去”,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创新型职业教育服务项目,其建设集中了天津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旨在创立国际合作与教育交流的新窗口,探索“职业教育 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支点,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品牌。“鲁班工坊”以“大国工匠”为依托,将天津国家现代职教改革创新示范区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职业教育文化,采取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输出国门,搭建天津职业教育与世界对话交流的实体桥梁。
鲁班工坊,一方面是帮助职教树立自信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倒逼自己克服不足,促进职教内涵发展的过程。参与鲁班工坊建设的学校在国际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在专业教育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深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产教融合的核心目的是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经济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立以校企合作为主轴、“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产教融合模式,在政府的引导下完成顶层设计,以企业和学校为主轴、行业协会为纽带。提升企业水平和素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将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作为产教融合的主攻方向,具体的措施包括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做好产教融合,高校应该抓的几项重点工作:
1.推进治理模式改革
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大学治理体系的保障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树立行政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想,处理好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产教融合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2.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建立现代学徒制,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联合教授课程,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的权利。
3.构建开放、合作、共享的融合平台
汇聚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跨边界合作,突破产、学、研、用各自为阵的壁垒。
4.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突破既有专业设置壁垒,专业设置依据地方产业需求,突破既有专业运行管理机制,推进教育体制变革,允许学生交叉学习,突破“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弊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5.推进配套改革
实施专业群招生,重构基层教学运行组织,突出专业群作用,协调统建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跨学院、跨专业共享,积极探索学校、企业人才双向流动制度。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是一家由建设教育有关部门、单位、团体、机构自愿参加的非营利性的专业社会团体,为全国建设教育工作着服务,是政府联系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桥梁,是建设教育主管部门的参谋和助手。协会与各类院校、企业以及继续教育机构、培训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了广泛的行业交流平台,包括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各类专业技术竞赛,协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德国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方案,选取试点学校开展双元制教学班。
未来任务:提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质服务水平,深层次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在行业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修订现行行业职业人员标准与学校教学培养目标,使其更加贴近企业岗位的实际能力需求;根据建设行业的特点,采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校内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习机会;与企业充分合作,制定综合素质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欢迎关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官方头条号——教育之弦!我们为教育创新而来,以权威的解读、有料的信息、有趣的新闻,服务用户,传播价值,在浅阅读时代为您提供深阅读体验。
网 址://www.csdp.edu.cn
官方moe-csdp
邮 箱:csdp@mo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