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叶绍袁与他父亲一样,也考中了进士,曾任南京武学教授,再迁国子助教,官至工部主事。正当壮年的他却以母老为由辞官回家,因为他不满魏忠贤阉党篡权祸国的勾当,也不喜欢官场中的繁琐礼节,宁愿隐居在分湖之滨的宅院午梦堂里,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和妻子儿女尽歌咏唱酬之欢。1589年11月24日,叶绍袁出生了,他是进士叶重第的儿子,因为体弱多病,出生不久就过继给芦墟赵田的袁黄抚养,取名绍袁,绍是继承、相传的意思,袁指袁黄,后改名袁了凡。北宋初年,吴中叶氏的始祖叶逵带着家人由乌程(即现在的浙江吴兴)迁居到苏州太湖洞庭山,到了玄孙之子叶梦得这代就成了官宦书香门第。叶梦得的后裔分十个支派,散落在苏州附近一带,其中一支迁居到了吴江同里。明初,朝廷强令江南富户迁居南京,居住在同里的吴中叶氏第十五世叶振宗(绰号叶骑门)不愿离开家乡,以重金贿赂官员,事发后,惨遭满门抄斩,唯有刚满周岁的小儿叶福四被佣人悄悄带出,送到分湖边

叶家埭村位居北厍社区黎星村莲荡的东北角,318国道之北100米左右,是个古村落。她很出名,因为这儿400年前出了个午梦堂和多位才女。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午梦堂遗址上的腊梅树。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1)

《午梦堂集》展示

一、叶家埭,梦圆梦碎沧桑里

叶家埭不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它有着一段并不平凡的来历。

北宋初年,吴中叶氏的始祖叶逵带着家人由乌程(即现在的浙江吴兴)迁居到苏州太湖洞庭山,到了玄孙之子叶梦得这代就成了官宦书香门第。叶梦得的后裔分十个支派,散落在苏州附近一带,其中一支迁居到了吴江同里。明初,朝廷强令江南富户迁居南京,居住在同里的吴中叶氏第十五世叶振宗(绰号叶骑门)不愿离开家乡,以重金贿赂官员,事发后,惨遭满门抄斩,唯有刚满周岁的小儿叶福四被佣人悄悄带出,送到分湖边的陆家,改姓陆。后来,明朝大赦,福四恢复叶姓,并将居住地称为叶家埭。叶福四是分湖叶氏的始迁祖。

在叶家埭这个自然村里,经过几代人的含辛茹苦,叶氏渐渐成为当地大姓,到了明朝晚期,更是人才辈出。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2)

叶绍袁

1589年11月24日,叶绍袁出生了,他是进士叶重第的儿子,因为体弱多病,出生不久就过继给芦墟赵田的袁黄抚养,取名绍袁,绍是继承、相传的意思,袁指袁黄,后改名袁了凡。

叶绍袁与他父亲一样,也考中了进士,曾任南京武学教授,再迁国子助教,官至工部主事。正当壮年的他却以母老为由辞官回家,因为他不满魏忠贤阉党篡权祸国的勾当,也不喜欢官场中的繁琐礼节,宁愿隐居在分湖之滨的宅院午梦堂里,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和妻子儿女尽歌咏唱酬之欢。

二、午梦堂,文学家族之坐标

午梦堂是叶氏家族建在分湖之北、大港上之西的宅院,占地面积约30多亩。据考证,内有叶重第所提匾额的清白堂、叶绍袁书房谢斋、叶绍袁夫妇寝室秦斋、叶小鸾卧室兼书房的疏香阁、叶纨纨卧室兼书房的芳雪轩……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3)

叶绍袁编《午梦堂集》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4)

沈宜修介绍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5)

沈宜修著作

应该说,叶绍袁辞官回家后的前几年,是叶氏午梦堂最为风光的时期,叶绍袁与妻子沈宜修以及生养的七男四女,形成了家族文学群体,陶醉在诗词唱和之中,并诞生出大量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后来收集在《午梦堂集》里。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6)

叶纨纨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7)

叶小纨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8)

叶小鸾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9)

叶小鸾、叶小纨的著作

叶绍袁与夫人沈宜修都长于文笔,四个女儿都写得一手好诗。长女叶纨纨工书法,尤其精通小楷,著有《愁言》;二女小纨写了杂剧《鸳鸯梦》,成为我国第一位女戏剧家;三女叶小鸾不仅貌美聪慧,还能填词赋诗,能琴善画,著有《返生香》,被赞为古代十大才女之一,可惜婚前五日去世,年仅17岁。因为曹雪芹祖上与叶家交好,有人称叶小鸾是《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10)

叶燮著作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11)

叶燮、叶舒璐的著作

叶绍袁的六子叶燮是清代诗论大家,所著《原诗》被视为清代诗学最高水平的论著。暮年的叶燮隐居吴中横山(当地人称叶燮为叶横山),以收徒授课为生,教出了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其中一位备受乾隆帝赏识的礼部侍郎沈德潜就是他的学生。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过三个文学家族,分湖叶氏是继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苏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后的第三个文学大家庭。叶氏午梦堂满门风雅,出类拔萃,成为千古奇谈。

三、腊梅树,一树诗文一树香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12)

叶绍袁的《湖隐外史》《甲行日注》

可惜,幸福的日子太短暂。除了诗酒陶情,琴书养志,叶绍袁不懂柴米油盐的重要,也不知道经营生计,家庭经济渐渐入不敷出。贫困之际,厄运却接连不断地降临到叶家,叶绍袁的三女儿叶小鸾、大女儿叶纨纨、母亲冯氏、次子世偁以及妻子沈宜修、三子世傛、五子世儋,先后一个个离他而去,叶氏午梦堂笼罩在一片凄苦的阴云中。再加上,朝代更替,江山易代,叶绍袁又不愿臣服新贵,于是,五十七岁的他带着剩下的四个儿子逃亡到了浙江余杭,过着颠沛流离的穷苦生活。此后,叶绍袁所写的日记命名为《甲行日注》,“甲行”之意来自于屈原的《哀郢》,“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因为他与屈原有同样的故国乔木,黍稷之悲。

清军南下,日渐衰落的叶氏家族又惨遭兵燹,午梦堂受到劫掠与重创,昔日的繁华仅存一片遗址。幸好,遗址上还保留着叶小鸾亲植的腊梅树、梅树边的太湖石、河桥边的旗杆石,让后人睹不尽的沧桑,表不尽的缅怀。1994年,午梦堂遗址成为吴江市文物控制保护单位。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13)

图书中的叶小鸾像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14)

《吴江叶氏诗录》《疏香阁遗录》

现存的这棵腊梅树,是叶小鸾十岁那年,从寄居多年的松陵舅妈家回来后,作为纪念,在疏香阁前亲手种植的,黄花瓣、红花蕊,香气淡雅,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15)

叶小鸾手植的腊梅

小鸾喜欢梅花,曾吟诵过多篇腊梅诗。据说,这树腊梅极通人性,小鸾去世后,腊梅连续三年没有开花,三年后,才重新开放。

腊梅树底部围着的太湖石是从分湖里挖来的,叶绍袁在《自撰年谱》里写道:“崇祯五年(1632年),夏天大旱,湖水为涸,湖底垒垒耸迭,俱太湖石……取载而归,儿女好事,摛辞而记。”为了这些太湖石,小鸾写就了著名的传世散文《分湖石记》。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16)

旗杆石

叶家河边的旗杆石与前几年一样,横卧在那里,几块在岸上,几块淹没在水中。据说,到清末,分湖叶家共有11名进士,17名举人,224名秀才,历史上曾有13对半旗杆石铺陈在午梦堂前的临河岸边。昔日,当鲜艳的旗帜呼啦啦迎风飘扬的时候,映红了大半个分湖,成为美谈。

现存的旗杆石,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不满13对半了,但仅存的几块始终坚守在河桥上。

四、竹林里,有情却被无情恼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17)

汝金荣家

三百年前,叶绍袁六子叶燮的女儿嫁给了黎里汝家的儿子,叶汝联姻,也算强强联合。后来,叶家遭难,家园破碎,叶家女儿毅然带着汝家夫婿回到娘家,坚守起残存的家园。到了汝金荣(人称汝阿二)这一代,老婆早逝,儿子痴呆,日子过得极其凄凉。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18)

汝金荣

为了那树腊梅,我每年要去叶家埭,汝老伯一直都在家,只要听到有人来看腊梅,他就呵斥着那条狂吠乱跳的草狗,然后出来开门,带领大家进入里面的梅园。

大多数情况下,汝老伯的独生子小汝也在,他帮我们拉住狗的链条,然后对着狗一阵轻抚,让它平静下来,方便我们进进出出。

这次去叶家埭,我没有见到汝老伯父子,围墙门也紧闭着。透过镂空的铁门张望,院子里一片静悄悄。据说,汝老伯今年去世了,看护腊梅树的任务暂时由他儿子小汝接替。这个年过四十、依然单身的弱智儿,显然不太称职。听隔壁邻居说,那条凶悍的看门犬被小汝牵到菜市场,以80元钱卖掉了。而他,也不知游荡到了哪里?

走不进去,只能踩着围墙外的一堆乱砖,探头远望。门洞那边的腊梅树完好无恙,枝头上似有星星点点的花苞。

远远地看上一眼腊梅,心里踏实多了。转身去后院,妄想寻找些什么,一块老石头?一张旧瓷片?它们压在水泥板底下或在墙角落里,默默无声。

后院的竹林是汝老伯在午梦堂遗址上亲自种植的。他是汝家的后人,他的职责就像他的前辈,忠心耿耿地守护在叶家的遗址上,直至生命的消亡。

五、小鸾墓,诗魂只剩吊梦图

叶小鸾去世时,叶家已经衰败,虽然有夫家送来的棺木入殓却未能安葬。8年后,被移置在大富圩宝生庵后荷花池的北面。又50年后,寓居横山的弟弟叶燮才回来安葬三姐。清朝咸丰五年(1855),吴江县令王寿迈仰慕小鸾才华,出资修葺墓地,并立碑刻石,刻有600多字的重修碑记。

历史的烟云在叶家埭的上空飘过,带走了曾经的热闹和繁华,只留下一树腊梅,几块太湖石,几条旗杆石。然而,叶家的子孙还在,即使不在叶家埭,也会从四面八方归来认祖。辛亥革命的风云人物叶楚伧就是分湖叶氏的后人。1908年岁末,叶楚伧首次来到叶家埭寻根,他没有找到叶小鸾之墓,伤心之余,在午梦堂遗址前作词一首《踏莎行》:午梦当年,文章几代,返生香爇诗魂碎。第二年的1909年末,叶楚伧又来到叶家埭,终于在一位白发村妇指引下,找到了荒芜已久的叶小鸾墓茔,并写下七律二首,题为《正月初三过分湖旧居,访得祖姑叶琼章墓址》。两年后,叶楚伧请来苏曼殊,作画《分堤吊梦图》。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19)

叶小鸾之墓

1923年春,柳亚子与南社社友沈长公等人寻访叶小鸾墓,这时的墓地:仆地残碑字半蚀,临湖片土冢全荒。为此,他们在荒坟前重树了墓碑,并种上数枝梅花以示标记,打算日后修葺。但是,时局动荡,修墓的打算最终没有实施。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由于开挖太浦河、修建318国道,需要大量泥土,叶小鸾的坟茔被整体挖走,留下一个大水坑。这个水坑现在黎星村张家港水闸边。

六、绿荫堂,诸叶交辉梦谁知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20)

午梦堂入口处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21)

午梦堂陈列馆

午梦堂陈列馆,在北厍社区老文化中心,原名绿荫堂,又名树萱堂,曾是分湖柳氏所建的清代宅居。由于历经百年风雨,又得不到修缮,早已岌岌可危。2000年初,政府拨资重修,于是,一幢二层楼五开间的古建筑出现在我们眼前。楼下图书馆,楼上陈列馆,外面的小院里摆放着“叶小鸾之墓”的石碑,这块石碑就是当年柳亚子和沈长公在叶家埭大富圩为叶小鸾坟茔竖的墓碑。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22)

西方庵碑记

第二进的院子里有个碑廊,大部分石头已经风化,字迹模糊不清。著名的《西方庵碑记》排在碑廊的首位,依稀能辨别字样,特别是叶绍袁和沈宜修的印章,更是清晰可辨。

历史上的西方庵在叶家埭之北的大义村南厅,由村民海如舍宅而建。明朝时的庵主德安,法号净心,与叶绍袁的母亲交往相当密切。崇祯七年,德安请叶绍袁撰文、沈宜修书写《西方庵碑记》,然后请人勒石竖碑,放置在庵内。碑记全文约400字,具体记述该庵的来龙去脉,最后注明该庵所属田产面积和坐落地址,并注:“长洲弟子章堪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碑文起到了法律文书的作用,使庵产得到有效保护。因为彼此交好,明朝灭亡时,叶绍袁带着儿子们远走他乡,家里的女眷小孩都寄养在西方庵。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23)

叶家生活场景塑像

陈列馆的楼梯边,有一相通的狭长小间,布置着一幅实景图:叶绍袁与妻子沈宜修坐在堂上,三女叶小鸾正在吟诗,六子叶燮站在一旁。这幅场景,体现出叶氏家族长于诗词吟唱,满门风雅。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24)

崇祯《午梦堂集》、民国本《午梦堂全集》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25)

中华书局版《午梦堂集》

楼上都是展厅。分湖叶氏灿天下;满门风雅午梦堂;诗论大家叶横山……在中国文学史上,“午梦堂”是一个璀璨的名字,它似一朵亮丽的奇葩摇曳在明清鼎革的历史天空下。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26)

费孝通题词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生前为午梦堂陈列馆题词:“分湖诸葉,葉叶交辉”!

春节前后,叶家埭午梦堂遗址的腊梅树就要开花了,我还想去看看。

本文作者:费秀华

本文编辑:王来刚、徐剑、吴英

图片来源:费秀华

花园老屋七绝(一树梅花唱风雅)(27)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 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 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szwjdaj@163.com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 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 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