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人生的四大定力(不执念于外物的变化)
孔子说人生的四大定力(不执念于外物的变化)老子说:“能得到真道就是最美妙快乐的,能体会到而最美好,而有幸于最快乐的经历,就是自然。孔子就问老子:请问游心于真道的情形。孔子拜见老子,老子刚洗完头散着头发晾干,站在那里像一个木头人一样。孔子在旁边等着,过来一会儿说:“我是眼花了还是真的这样,先生的形体像枯木一样直立在那里,就像遗忘了外界,脱离了人世,处于独化的状态一样。”老子就说:“心困而不知道,闭口而不能说,为你说个大概,至阴酷寒,至阳酷热,寒冷出于天,炎热出于地,两者互相融合,而生于万物,或成为万物规律。却看不见形象,消逝,生长,盈满,空虚,滋阴,实现,日转月移,始终循环而不进,若不是这样,哪一个是本原呢?”
孔子问道老子:不执念于外物的变化,重视自身,方有人生的坦然。有时候人生的烦恼,是在于外事外物总是轻易入心。当内心有了执念,自然就产生了情绪,而喜怒哀乐的情绪,就是对一个人最大的一个影响。
所以在道家思想中,就提出无为而治的一个道理,以无为无念的状态,面对自我的人生。在生活中不断的调节和平衡,让内心达到一个合理平衡的状态。
无为之心并非是一种消极避世的心态,而是处于入世之中,在面对事情的时候能够不入我心,有一份积极和坦然。对于得失祸福之事,不念于其中,也不会扰乱自我。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不会因为外在的变化,而丧失了内心的一份坦然。
孔子与老子之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孔子去问道老子,通过与老子的对话阐述了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核心内涵。
孔子拜见老子,老子刚洗完头散着头发晾干,站在那里像一个木头人一样。
孔子在旁边等着,过来一会儿说:“我是眼花了还是真的这样,先生的形体像枯木一样直立在那里,就像遗忘了外界,脱离了人世,处于独化的状态一样。”
老子就说:“心困而不知道,闭口而不能说,为你说个大概,至阴酷寒,至阳酷热,寒冷出于天,炎热出于地,两者互相融合,而生于万物,或成为万物规律。却看不见形象,消逝,生长,盈满,空虚,滋阴,实现,日转月移,始终循环而不进,若不是这样,哪一个是本原呢?”
孔子就问老子:请问游心于真道的情形。
老子说:“能得到真道就是最美妙快乐的,能体会到而最美好,而有幸于最快乐的经历,就是自然。
吃草的野兽不怕变化沼泽,水深的虫子不怕变幻池沼,这是因为只有小的变化而没有失去根本,喜怒哀乐不会进入内心。所谓天下,就是万物统一集中的地方,天地万物达到了统一,这四肢百体将成为尘垢,此生如同昼夜变化一样不受扰乱,更何况是得失祸福。
舍弃得失祸福之类的事情,把它视作外物,就像丢弃烂泥一样,懂得自身比这些附属的东西更为珍贵。珍贵自我自身,不因外在变化而丧失,宇宙的千变万化没有终极,怎么能让内心忧虑呢?
在孔子问道老子,通过老子的回答,来感受道家思想所产生的心中无物的一种境界。
老子就说,让自身不受外界的扰乱,就连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没有终极,更何况是一些得失祸福之事呢。
就是说不要太计较一些外在的得失,让内心持守一份安稳,持守一份坦然,永远要明白,内在自身的一个东西,永远比外在的变化更加重要。
不要杞人忧天,更不要忧虑外在的一个事物,这就是通晓的道理,这也是道家中所说的无为而治的内涵。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散乱于外在的红尘俗世,有的时候一件事情的一得一失,也会让自己产生很大的情绪波动。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无形之中就产生了喜怒哀乐的情绪,内心就产生了痛苦。
我们品味这些国学智慧,就是通过国学智慧深层次的一个思想,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多一些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纷扰的时候,懂得有另外一种更深层次的境界,能消除掉那些喜怒哀乐对于自身产生的影响。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孔子问道老子这一智慧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