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赫尔墨斯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柏拉图主义哲学的勃兴)
文艺复兴时期的赫尔墨斯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柏拉图主义哲学的勃兴)柏拉图哲学的勃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主讲人介绍梁中和: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和兴趣:古希腊哲学(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文艺复兴哲学(近代人文主义与宗教)、古典学与经学,已经出版专著3部、译著5部,主编丛书5套,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项目、教育部项目多项。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入选首批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社科菁英,获得四川大学首届“五粮春”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学术兼职:四川省哲学学会副秘书长 法国科学研究院“丕平研究中心”(Centre Pépin au CNRS)外籍合作研究员、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柏拉图传统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the Platonic Tradition Trinity College Dublin)海外研究员;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国古希腊罗马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文艺复兴思
文艺复兴时期柏拉图主义哲学的勃兴中山大学谦之云讲堂2
上一讲强调了亚里士多德主义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延续的影响力,这一讲要强调,柏拉图主义不光在中世纪有相当影响,而且重点要介绍柏拉图主义如何在文艺复兴成为一种显见的主流。
注
本讲稿概要为“中山大学谦之云讲堂”文艺复兴讲座总结。
主讲人介绍
梁中和: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和兴趣:古希腊哲学(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文艺复兴哲学(近代人文主义与宗教)、古典学与经学,已经出版专著3部、译著5部,主编丛书5套,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项目、教育部项目多项。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入选首批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社科菁英,获得四川大学首届“五粮春”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
学术兼职:四川省哲学学会副秘书长 法国科学研究院“丕平研究中心”(Centre Pépin au CNRS)外籍合作研究员、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柏拉图传统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the Platonic Tradition Trinity College Dublin)海外研究员;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国古希腊罗马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文艺复兴思想论坛召集人、四川大学通识教育专家小组核心成员、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国际柏拉图协会(IPS)会员、美洲文艺复兴研究会(RSA)会员。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柏拉图哲学的勃兴
一、拜占庭哲学与柏拉图主义
1.拜占庭的语言与文献保存
许多世纪以来,拜占庭中世纪的希腊语口语已经远离了古典希腊语,古代时的经典化希腊语成为文学语言。
东方文献学研究的蓬勃使得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在开始对古希腊文学感兴趣时不得不转向拜占庭,以便获得阅读和理解这些文本所需的语言学和文献学知识。15世纪和16世纪,不仅拜占庭学者向西方迁移,许多希腊手稿也大量涌入西方国家。第一批希腊古典文本在佛罗伦萨和米兰印刷,威尼斯很快成为希腊作品印刷最活跃的中心。在十六世纪,几乎所有拜占庭保存下来的古希腊重要文本,都已经被西方学者所获得。
2.拜占庭的柏拉图主义
11世纪拜占庭出现了一种哲学性和思辨性更强的柏拉图主义,代表人物是Michael Psellos,Michael Psellos。还有一位著名代表叫柏莱图,他赞同斯多葛学派的观点,但强烈反对怀疑论者,尤其是亚里士多德。他坚持一般的现实性和观念世界的神圣起源,以及灵魂的不朽,批判亚里士多德将道德美德描述为介于相反恶习之间的折衷,他坚持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必然的结果。
柏莱图关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不同之处的论述,开启了关于两者相比谁更优秀的著名论争,延续数十年,且重要性在15世纪的某些记载中被提到了近乎夸张的地位。
二、文艺复兴早期的的柏拉图主义
与反柏拉图主义
1.概述
“更多的人赞扬亚里士多德;更伟大的人却是柏拉图”
彼特拉克首先发现和复活了早已泯灭的古代文化的华丽风格。他想通过柏拉图的学说革新当时的伦理道德。
中世纪学者对柏拉图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当时人们从古人那里分别继承了两个不完整的《蒂迈欧篇》的译本,分别由西塞罗和卡科狄乌斯(Calcidius)翻译。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有众多学者参与到柏拉图对话的翻译中来,如布鲁尼、德凯姆贝(Uberto Decemberio)和胡斯迪克(Cencio de Rustici)以及流亡希腊的克鲁斯劳赫斯(Manuel Chrysoloras)的所有学生们。
2. Decembrio父子
米兰有一些领袖和贵族重视柏拉图,理由和政治时态密切相关。
乌贝托和他的希腊语老师拜占庭学者赫里索洛拉斯(Chrysoloras),于1402年译出了首个拉丁文的《理想国》版本。
乌贝托之子皮耶尔和费列佛(Francesco Filelfo)成为十五世纪20-70年代伦巴第人文主义的领军人物。
3.柏拉图主义与宗教内的思想斗争
十五世纪下半叶柏拉图变成这场雄心大志的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权威。
十五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批判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特拉布宗的乔治在他1458年出版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比较》(ComparatioPlatonis et Aristotlis)一书中对柏拉图权威的攻击。
乔治开始意识到柏拉图对雅典"四人"Miltiades、Themistocles、Pericles以及Cimon的攻击没有爱国心;柏拉图谴责修辞学家,这是对一般而言优秀文学(good literature)的攻击;罗马天主教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亲缘性,以及拜占庭教会的“腐化”与柏拉图主义的关系。
三、佛罗伦萨:
柏拉图哲学勃兴的中心
1. 教会和大学中的柏拉图主义
1405年,教皇英诺森七世的秘书布鲁尼向教皇呈献了他翻译的《斐多》,当时教会人士发现,柏拉图著作中有末世论的神话(如《王制》卷十中的),有灵魂不朽的证明,这些都是和基督教教义相符合的。
1490年尼亚维斯(Paulus Niavis)在莱比锡讲授柏拉图书信,自此柏拉图学说在欧洲大学逐渐开始传播。1497年,陶迈欧(Niccolo Leonico Tomeo,1456—1531)在帕多瓦(Padua)大学讲授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希腊文著作。此后很多重要的柏拉图主义学者公开授课,大学里对柏拉图的限制也逐渐取消,到近代甚至出现了所谓剑桥柏拉图主义学派,文艺复兴时期以斐奇诺为核心的柏拉图学园,则为柏拉图学说和柏拉图主义的继承和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2. 佛罗伦萨柏拉图学园的建立
在佛罗伦萨,起初大家和科西莫•美第奇一样,只是关注柏拉图的道德学说,随着讨论的深入和眼界的开阔,逐渐想要基于柏拉图构建一整套道德的、自然的和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了。
美第奇家族掌管下的佛罗伦萨,表现出对柏拉图的非凡热情,家族三代人给予斐奇诺各方面的有利条件,1438年柏莱图在佛罗伦萨大会上的演说激发了科西莫创办学园的设想,阿格泡洛和阿西乌里(Acciaiuoli)于1454年创办了亚里士多德漫步学园(peripatetic academy)。1462年,柏拉图学园在佛罗伦萨正式建立,1499年,斐奇诺死后他忠实的门徒蒂亚开多继续着他的事业,学园的活动一直延续到1522年。
3、斐奇诺执掌时期“柏拉图学园”的活动和思想
斐奇诺在自己家中接待友人,被接待者被称为“学员”(Academici),导师被成为“学园首席”(Princeps Academicorum),入会的条件是博学、道德高尚、和斐奇诺保持友谊。在这些“柏拉图兄弟”中,还有诗人、修辞学家、政治家、律师、教父、医师和乐师,讨论的内容和主题涉及哲学、神学、医学、语法学、文学、法律和政治学等等。
佛罗伦萨柏拉图学园的活动和观点主要围绕斐奇诺著作中的两个思想核心:其一是借自柏莱图的观点,斐奇诺力图将哲学和神学传统与基督教正统思想融合起来,其二是他相信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和谐一致的。
4、柏拉图学园的衰落和影响
斐奇诺最得力的门生之一蒂亚开多,在斐奇诺死后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学说。当时他把学园迁到了奥瑞克莱(Orti Oricellari),这时的已经不再是制度化的教育和研究基地,除了神秘主义、抽象哲学和宗教沉思,聚会焦点转移到了对历史、修辞、文学和社会政治要素的具体争论上。
1522年学园中很多成员卷入了反对佛罗伦萨大主教、日后的教皇克莱门七世基乌里奥•美第奇(Giulio de Medici)的阴谋,学园就此关闭。七世纪有一位青年维瑞(Francesco de Vieri)想要复兴斐奇诺的学园未果。
斐奇诺的柏拉图学园是古典学园教育的绝响,在他之后大学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斐奇诺倡导的学园教育不只教授专业知识,还要培养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四、斐奇诺的人类学
1、人类的定义、欲求与本性
(1)人的定义及人与动物的区别:作为神的人
人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的本性即人的种类的本性,二是不一定属于那个种类的偶性。人之为人是单一的,是个特殊的种,其标志性的种差是其"理性"(PTH,15.6-8)。人本身是理性灵魂,是自身稳定的。灵魂自身管理,朝向思想,它会因为和身体分离而进步和喜悦,也会在与身体的互动中感到喜悦(PTH,16.8.3)。
人和动物共有一种本性,即易朽的营养和感觉的能力。但人还和神圣者分享着不朽的东西,灵魂不光分享着神圣者的理性而且还有意志,它可以自由地命令身体。之所以比动物优越,唯有对神圣者的沉思(PTH,14.9.1)。
人生而是为了沉思的。人会沉思,表现了人回归神的努力和途径及其自身的神性。
(2)人的欲求、能力与作为
人是通过理性来掌控人类事务,他们发明了无数的技艺,能做自己的选择。人的能力很像神圣本性的权能,因为人通过自己的意见和作为治理自身,模仿更高本性的作品。
人天生无法忍耐被奴役(PTH,13.3.4),奴役是违背其本性的(PTH,14.4.2)。人是在努力成为神,所有人其实都渴欲未来能成为神圣者(PTH,14.4.2),人的理性总是自然而然地向往不朽的生活。理性灵魂渴望永恒正如其渴望存在(PTH,14.5)。
人总是不会甘于现在习惯的生活样态:他不满于现在所处的居所。他们渴望回归天上的家园(PTH,14.7.3)。
(3)人的本性:宗教性
宗教性是人的本性。人类有艺术和管理的天赋,自身就是工匠而不是其他工匠的工具。人会像崇拜诸神一样崇拜自身,人们会把其他人当作神圣者崇拜也会崇拜本心的良知,唯有人会用爱、姿态、话语、圣所、牺牲来敬拜神,人的神圣性就藏于其中。(PTH,14.8)。
斐奇诺在强调人的神圣性时,强调其和神圣者的链接,以及人的来源和归宿,但是客观上将人看作一种神,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自身的看法。
斐奇诺强调宗教性作为人的本性的重要性。文艺复兴人们看到的是人的重要性,而现今人们要努力看到的是人之本质的宗教性。
2、生命和人类的生活
斐奇诺将生命视为给予事物力量和方向的东西。秩序来自理性,理性又包含在生命里。斐奇诺按照人的生命中运用理性、气性和欲念的多少,将人的生命分为六种。决定人之等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理性,其次是气性最后是欲念。灵魂是真实的自然的生命。真实的生命本身会给予身体形式并管理身体。身体会分解成无数部分,理性灵魂无论如何变化都总是生命(PTH,5.15)。而在形体如身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有一种生命的和谐,它来自给予生命的精神(PTH,7.11.1)。
在这种生命引导下,人过的生活(vita)则比知识(scientia)更自然。因此对真正的生活和生命的渴念就比对真知识的渴念更本真(自然)。人应该过一种真正的朝向和回归上帝的生活,理性占主导地位的生活。
3、人类现世生活中的问题和出路
斐奇诺认为并不是所有人形事物都能被称作人,如果是人的话就应该爱他人如手足。人性就是人类互爱,大多数人坚守人性。爱离上帝最近,残酷是疯狂和未来悲惨的标志(Letters,1.55)。
斐奇诺说人是一种可怕、疯狂而可悲的动物。有死的人每天都向上帝索要美好的事物,但是他们从不祈祷他们可以很好地运用它们。
"人们把石头弄成活人的模样,却把活人弄成了石头;"(Letters,1.58)。
斐奇诺针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隐含了倾向和答案的质问,而解决这些问题和毛病的唯一办法,就是人和上帝保持一致,爱上帝,追寻上帝以及一切祂所追寻的。
4.人的神圣沉思:本性、能力、条件、内容和意义
斐奇诺认为,对神圣者的沉思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标志(PTH,14.9.1),而真正的沉思又是有条件的,要受到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的影响(PTH,9.5.22)。
要沉思上帝的面——至高的光。灵魂的主要职:一个是沉思(speculari凝视),一个是考虑(consultare商议、算计)。思维展示给人的是上帝的阴影。上帝的阴影是最美的可感事物。在上帝的无限的仁慈、无限的光中,人们可以经验到无限的愉悦。
斐奇诺认为,灵魂的智性力量与神圣的存在的活动多少是相似的:它也沉思其自身以及自身的能力;它也沉思上帝和上帝的神圣的作品。在沉思中人类灵魂与神圣的存在相和谐(PTH,9.6.3)。人对神圣者的沉思既符合上帝的要求、自己的本性也是回归上帝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