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三眼桥(生死桥民国24年我来赴三年之约)
清末民国三眼桥(生死桥民国24年我来赴三年之约)电视剧《生死桥》丹丹赴约民国24年,广和楼。丹丹来赴三年之约。当丹丹瑟缩卑怯地张望台上的志高的时候,她不想被发现,她也不可能被发现吧。她的样子变老变憔悴了,加之一身的烟瘾旧病,全无生气。快些忘了啊——故事情节围绕梨园弟子唐怀玉、宋志高和江湖艺人丹丹——两男一女的成长爱恨离合展开。自民国14年冬至民国24年秋,时间跨度近10年,而以北平天桥和上海十里洋场两处铺展开去。都说民国爱情,十有九悲。军阀贵少爷和有志女学生尚且暗香消散,兰因絮果,更何况这三个飘零的江湖儿女呢。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四面楚歌,虞姬奈若何。
我们或许还记得《霸王别姬》,因此也便记得李碧华。她真可算得上是文妖,笔触蔓延,缱绻凄诡,就是一桩桩轮回爱恨无限悲欢。
刘登翰评价她:“既不在纯文学的中心苦思,又不在消费文化阵营盘桓过久,尝试走一条中庸之道—— 其作品既不严肃到无人问津,又不俗到走火入魔,而是熔二者于一炉。”
《生死桥》要数其中不可忽视的作品。这故事浸染了《霸王别姬》中的梨园意绪,又让断桥串了一回场,可谓好不热闹。
故事情节围绕梨园弟子唐怀玉、宋志高和江湖艺人丹丹——两男一女的成长爱恨离合展开。自民国14年冬至民国24年秋,时间跨度近10年,而以北平天桥和上海十里洋场两处铺展开去。
都说民国爱情,十有九悲。军阀贵少爷和有志女学生尚且暗香消散,兰因絮果,更何况这三个飘零的江湖儿女呢。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民国24年,广和楼。丹丹来赴三年之约。当丹丹瑟缩卑怯地张望台上的志高的时候,她不想被发现,她也不可能被发现吧。她的样子变老变憔悴了,加之一身的烟瘾旧病,全无生气。快些忘了啊——
电视剧《生死桥》丹丹赴约
10岁,和他们相识,在雍和宫。
17岁,杨家大院,她那又长又黑的辫子还在,洗过后像黑缎,他们都看呆了。
广和楼,怀玉救场登台初露头角,一出《火烧裴元庆》, 那飒爽风姿也印在她心里。
元宵过了,怀玉红透了北平,要去上海闯了。她在前一天夜里,偷偷拿着荷包在他家门外一针一线缝着,期望缝住他的魂,留住他的心。3人约好了,3年后再见。
18岁,她还是没有接受志高,而决意去上海找怀玉。可是怀玉已经和当红女星段娉婷在一起了,妒忌如狂,她终是失了理智,依托在商业大亨金啸风身下,实施着报复。
丹丹开始依托于金啸风
圣三一堂,她和怀玉秘密见面,恨意早已化云,竟是要私奔。金啸风知道了,派人挖去了怀玉的双眼,他失血受伤最终没有赴约。
唐怀玉和丹丹在圣三一堂
19岁,她将“自来血”(含败血菌)投在金啸风每日饮食里,杀害了他,当是为怀玉复仇。
金啸风死去了,新的大亨史仲明接收了她,迫她吸食鸦片,欲仙欲死,不识人世。后来,她被弃了,带着一身的病。
20岁,那只狡黠的惯爱使出千方百计的黑猫又出现了,像10年前它领着她见到他们一样。她厚重的棉袄吸尽她的血了。大地茫茫然的静。或许是不甘心。
这是个带着血腥味的奇情故事。
李碧华以年份结合地点为每一章节的名字,集成8章。
她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腻深刻,十分独特,加之情节之间千粘百连,不好分割。我们若舍去这些,只谈故事梗概未免有些可惜。
故以下内容并非是对每一章的内容概括,而是将我阅读时的一些发现和体会做出简单梳理。
问生路:三入雍和宫民国14年,一入雍和宫。
正是一个冬日,北平已近黄昏时候,通往雍和宫的大街上人流拥挤。
只听得焚焚袅袅的诵经声,又见一个戴着兽面具的喇嘛在驱赶一黑一白两只鬼。原来,这日是“打鬼”日,意在将邪祟不祥都驱逐了,保佑人们平安的。
10岁的女孩子丹丹也在人群里,她在为黄哥哥祈福。黄哥哥是黄叔叔的孩子,他们都是讨江湖杂耍的,可是黄哥哥在一次卖艺表演“上刀山”时意外摔伤,成了瘫子。黄叔叔便带着他们来祈福。
少时丹丹祈福
丹丹追着黑白二鬼的踪迹辗转到了万福阁,正在磕头祈福时却似乎得到了神佛的回应。
“噢——”
原来是一只浑身皆黑的猫。黑猫引着丹丹走到了一处院落。在这里,丹丹遇见了两个少年——12岁的唐怀玉和宋志高。如果非要论个先后,那就是遇上勤奋练功志在登台的唐怀玉在先,遇上戴着猴面具的宋志高在后了。
就那么短短几刻相处,丹丹的一头黑长的辫子莫名耀眼,竟摇曳进两个少年的心里。
经由唐怀玉说明,丹丹知道了黑猫的主人是在这儿养老的王老公公——先前侍奉过老佛爷的,后来随着皇朝覆灭出了紫禁城。三人送还猫的时候,怀玉央求王老公公为他们算上一卦。
王老公公推不过三个孩子像猫儿似的撒娇,就让三人一人抽了一枝蓍草。
三人问签
正要解签,那只黑猫忽地窜出来,吓得丹丹松了手,连带着另两人也松开了蓍草。这下可好,三人的命签混在一起了。
且听王老公公怎么说——
“一个是,生不如死。一个是,死不如生。”王老公老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暧昧的表情。是你们逼我的,我不想泄露的,“还有一个,是先死后生。”
王老公公无法解签,三人也该各奔东西了。
丹丹得回去找黄叔叔,一同去天津。
唐怀玉还要继续钻研他的功夫,等有朝一日登上梨园戏台,博一回万众喝彩。
宋志高却还不那么清楚自己能够做什么,只能在没钱度日时,煎熬地来到胭脂巷他娘“卖”的地方拿点钱。
这是故事中第一回入雍和宫。出身贫苦的少男少女向王老公公问命。好像问了后心里会得些念头,有点盼头似的。没想问过后,竟是更乱了。
民国21年,二入雍和宫。
丹丹跟着苗师父一行回到北平。三人重聚,那些年少心事愈发明朗了,却愈发不好说破。他们再次来到雍和宫,向王老公公问卦。7年过去,王老公公早已不记得这桩事了,但他这回说出了更神秘莫测的预言。
就在大家都忐忑失望时,这个一步步走近黄泉的、洞悉一切天机的算卦人,又以一种难以置信的语气,指着这三个青春少艾:“你将来的人,不是心里的人。”
“你将来的人,不是心里的人。”
“你将来的人,也不是心里的人。”
当他这样一说完了,便坐倒:“我累了!回去吧。”
一直不肯再说话了。
一直坐着,不消一刻,便沉沉睡去,魂儿不知游荡何方。连猫也累了。斗室益发地黯闷和凄寂。
三个人手足无措,便回去了。
我们现在大约很少卜卦信卦的,但是对于这三个对未来困惑而挣扎于现在的少年而言,一个美好的愿景蓝图或许是必不可少的,迫切的实在的。
未来还摸不着影子,但是眼下的日子还得过。就这样,一步一步铺砌明天的路。
民国22年,三入雍和宫。
怀玉已在上海凌霄大舞台唱出名声了。心念怀玉的丹丹始终没有接受志高。两人各怀心事又去访那洞悉今生今世的王老公公了。这一回,室内更显暗沉污秽,累累白骨缠白发。王老公公已死!还向何处问呢。
丹丹像是陷入了命运的痴妄,竟幻想出怀玉从上海回来的场景,可一转又是那黑猫飞扑下来,撕扯咬啮她的肉骨……
雍和宫是前朝遗骸,也是精神圣殿,带着莫名的信服感和威严感。
三入雍和宫,或许是三番走到命运的转折,不知如何选择了,来问问天。
到此,李碧华仿佛将三人的命运悬置在了北平天桥上,是生是死,是前路是后路,权在他们选择。可又实在,没什么余地给他们选择。巨大的宿命感和悲剧力量成了那条扼住咽喉的挽绫。
死魂灵:在颓败飘摇的北平和醉梦诡丽的上海上海一景
北平和上海,是故事人物的寄居地,却不是他们魂灵的庇佑所。
这里选取了两地的两名女子,或许可作解读《生死桥》的另一把钥匙。
01 红莲
红莲开在北平胭脂巷。
红莲,先是一股闷浓的香味儿直冲志高的小脑门。然后见一双眼睛,很黑很亮,虽然浮肿,那点黑,就更深。
颧骨奇特地高,自欺而又倔强地耸在惨淡白净的尖盘儿脸上。
她老是笑,不知所措地笑,一种“赔笑”的习惯,面对儿子也是一样。
(民国14年)
信目而下,咦,是志高的娘来了,她胖了很多,非常地慈祥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总有接班的人。
红莲成为面目模糊的良家妇女,不停地嗑怪味瓜子,真是,当家是个卖瓜子儿的,自己却是个嗑瓜子儿的。
也许还有包炒松子,是留给志高,散戏时好送上后台,很体面地恭贺儿子出人头地。
(民国24年)
红莲
红莲是谁?她一手拉扯大了志高,她是志高的母亲。志高父亲不知所踪,她只得一人抚养孩子长大。她给光棍汉缝补过衣服,还给苦力洗过臭袜子,再后来,她开始“卖”了。
她不敢让志高失掉最后一点尊严,当着外人,只让他喊她“姊”。她的牵挂她的骄傲皆系于自己的骨血。从她的角度理解志高这个形象的成长足迹更是极富意味的。
红莲的精神气质是北平式的。原是素朴的,仅透支着原始般顽强的生命力,在国门破家飘零时,偏又浸染了血泪的红。
为着不舍,为着要见识到儿子的出息。她眼见着儿子从吊儿郎当,耍小聪明,到踏实苦练,一朝登台,快要成家了。兴许是满足了,她便松懈了那口气,变得模糊了。
02 段娉婷
段娉婷,上海一代女星。
她在聚光灯下,演绎离合悲欢,好让被战争围困,压抑恐惧的人们躲一会儿,哭一会儿,梦一会儿。
整个摄影场中的苍生,都在聆听她的独白。不知是她的演技,抑或是这个虚构的老套故事,总之骗尽了苍生。
她拿起了安眠药,一片一片,一片一片地吞下去了。
段娉婷吞服安眠药
段娉婷,原名是秋萍,被人戏言像长三堂子里的名儿。
她太懂得权力的重要,一点点从十九线攀爬到一线的位置。在遇到唐怀玉以前,她没想过会喜欢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在她假戏真做,几乎决意吞安眠药死去时,唐怀玉跳出来救了她。
唐怀玉被金啸风的势力逼迫,不得再上台演戏,凌霄大舞台第一武生没落了。她却是不忌惮,拉着他去了圣三一堂,讲了《青蛙王子》的故事。
吻错那么多回青蛙确实冤枉,但她这回是认准了。
唐怀玉和段娉婷在圣三一堂
那个久远的预言似乎成真,丹丹的影子渐渐模糊,这个高傲的神经质的美丽又饱受苦难的女人化进唐怀玉心里。
段娉婷在畸形发展的上海洋场里削骨塑魂,好让自己一点一点地符合这座城市这一行的规则。她像上海一般陷入一种清醒的梦境。
怀玉盲眼后,她就和他一同去了杭州。看断桥,过新生。
唐怀玉和段娉婷说断桥
此外,从教书先生变为书摊贩子的丁老师、培养一代名角,决然离开上海欲海的老师傅李盛天、走入“共舞台”后迷失在上海娱乐中的乾旦魏金宝、四面经营最后死在初恋影子下的商界巨擘金啸风等也在这故事中,延申开各自丰富的文化意味。
过天桥:夜中冷寂,白日喧嚣题名“生死桥”,像是佛家度化。
见了欢喜佛,想起美少年,浮沉大上海,血尽天桥边。
丹丹爱极恨极,最终割腕赴死,不知算不算过了这桥。
她知道自己要死了,不仅知道,也正一点一点地觉出来,忽地有一种奇异的轻快,步步走近,那未知的东西。
间中她身体惊跳,抽搐,那是因为她的血要流泻出来,中途受了险阻,然而,厚重的棉袄贪婪地自她腕上深切的刀口子,骨碌地吸尽了血,颜色因而加深,更红了,无法看出本来面目。
丹丹临死
读《生死桥》,从不同人不同线索探进去,感受便会不同。宿命解签、俗世艺人、戏台舞台等元素综合起来,让这个故事显得猎奇繁丽。
然而故事中人物背负的沉重又让人觉得压抑和恍惚。或许在快消费的时代,它是为了让你一眼看下去,然后揪住你的一颗心不放,直喊疼,好冲散生活的庸常寡味。
情之为物,生而感之。像呼吸那样,总是自然寻常,但也有那屏息喘息窒息的时候。李碧华便专将这些幽情痴情交织在古今的时空里,让我们卸了当下躯壳,魂穿旧梦。
正如王德威评价她:“李碧华的文字淡薄,原无足观。但她的想象穿梭于古今生死之间,探勘情欲轮回,冤孽消长,每每有扣人心弦之处。而她古事今判的笔法,也间接托出香江风月的现貌。”
参考文献:
①刘登翰:《香港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②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