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英国当代文学名作赎罪)
英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英国当代文学名作赎罪)写到这里,小说叙述的视角开始在赛西莉亚和布里奥妮两人之间来回切换。在庄园里的藏书室里,布里奥妮突然发现赛西莉亚和罗比抱在一起,在做一些完全超越自己理解能力的可怕的动作。这一幕给了她极大的心理冲击,在她看来,罗比是在袭击姐姐。紧接着,就好像电影回放一样,小说又通过赛西莉亚和罗比的视角把这一段重新写了一遍。我们知道,小说中的性描写对任何作家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英国文学界每年都会评选所谓的“最差性描写奖”,就是因为这个问题非常有争议性。《赎罪》中的这段性描写,不仅对于情节推进具有关键作用,而且处理得准确而优美,把这对情侣在极度压抑之后像礼花般绽放的激情,描写得异常动人。在一种魂不守舍的状态中,罗比写了封信,让布里奥妮交给赛西莉亚。可是,直到布里奥妮离开,罗比才猛然醒悟,装在信封里的那一张纸是他原先准备扔掉的,里面不仅有直接热烈的表白,甚至还有露骨的性暗示,而那封得体的、适合送到赛西莉亚手里的信却还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英国当代文学名作《赎罪》。说起这本书的作者伊恩·麦克尤恩,那可是当之无愧的英国国民作家,他不仅产量奇高、本本畅销,而且文学评论界也对他赞不绝口。在2007年布克奖的入围名单中,他一本书的销量零头,就超过了其他所有入围作品的销量总和。
2006年,在伦敦和剑桥,我先后和几位作家及大学教师谈起过麦克尤恩,他们的反应非常相同,一开始都说了很多客气的奉承话,后来夸着夸着就陷入了尴尬的沉默。也难怪,就在2002年,麦克尤恩的作品在布克奖的最终评选中失利,据说那一年的评委会主席后来大发雷霆,他说:“这本书之所以输了,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嫉妒,另一个也是嫉妒。”麦克尤恩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既让读者疯狂追捧,又让同行嫉妒不已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这本《赎罪》来感受一下。
今天我们来讲第一部
小说的第一部,用的是传统的全能视角,洋溢着英国古典小说的氛围:精致,优雅,周密,准确而精密地展示微妙的人物关系。跟着叙述,我们走进了1935年英国南部的一个庄园。当时,二战迫在眉睫,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但整个庄园依旧努力保持着秩序井然的状态。首先出场的是庄园的二小姐,13岁的布里奥妮。她是个早熟而狂热的文学青年,刚刚写完处女作,一个将霍乱与爱情纠缠在一起的剧本,描述富家小姐跟外来的男人私奔。布里奥妮写完剧本之后,兴致勃勃地指挥表姐罗拉和她的一对双胞胎弟弟把这个剧本演出来。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这姐弟三人的另一个任务,似乎是衬托布里奥妮一家有多幸福,因为他们的父母即将离婚,姐弟三人前途未卜,只能暂时借住在庄园里。值得注意的是,比起写作,布里奥妮似乎更热爱秩序,因为她认为“一个无序的世界完全可以在写作中条理化”,而她“对秩序的喜好也催生了公正的原则”。在她看来,死亡是道德沦丧者的专利,而婚姻是对好人的报答,必须到最后一页才出现。
接着,我们看到庄园的女主人,布里奥妮的妈妈。从她身上,我们渐渐发现,原来庄园拥有的只是表面的和平。为了维持所谓的幸福,她不得不长期压抑自己,对丈夫的出轨视而不见,隐忍而麻木地继续操持家务。我们还看到,大少爷带来了尊贵的客人,刚靠着战争发迹的巧克力大亨保罗·马歇尔。马歇尔的人设非常有意思,因为通过这种方式,靠祖产为生的贵族和靠做生意发家的暴发户似乎在庄园里达成了完美的对接。马歇尔到庄园来,多少带着一点相亲的意思。从不少细节中,我们或许会猜想,他的目标是漂亮的大小姐赛西莉亚。但是落花有意而流水无情,赛西莉亚看不上马歇尔的暴发户嘴脸,她心里一直在琢磨的是另一个男人,管家的儿子罗比。
赛西莉亚跟罗比年纪相当,志趣相投,一看就是古典故事中合适的男女主角人选。在布里奥妮眼里,如果把姐姐和罗比的形象放到戏剧里,作为一对抽象的、浪漫的金童玉女,她也许可以接受,然而她渐渐觉察到生活并不像戏剧那样简单,比如她观察到赛西莉亚和罗比似乎闹了点别扭。不过,我们很快又通过赛西莉亚的视角得知,这对青年男女的情感正处在火山爆发前的临界点,他们的欲拒还迎,其实是理智与情感之间的拉锯战。表面上,罗比和他的父亲是幸运的,庄园的男主人慷慨地资助了罗比的学费,使他有机会跟赛西莉亚一起在剑桥念书。但实际上,阶层鸿沟深不见底,渗透在庄园里的各种生活细节中,罗比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也因此迟迟不敢正面接受赛西莉亚的情感。
在一种魂不守舍的状态中,罗比写了封信,让布里奥妮交给赛西莉亚。可是,直到布里奥妮离开,罗比才猛然醒悟,装在信封里的那一张纸是他原先准备扔掉的,里面不仅有直接热烈的表白,甚至还有露骨的性暗示,而那封得体的、适合送到赛西莉亚手里的信却还放在他的打字机边。赛西莉亚很快收到了这封信,但她也发现,布里奥妮事先偷偷拆开看过。事实上,布里奥妮不仅看了,还动用自己一知半解的洞察力,从这些粗鲁言辞中感觉到了某种危险,她觉得“某种完完全全的人性化的东西,或者男性的东西,威胁到了她家的秩序”。不过,赛西莉亚顾不上谴责妹妹,因为信里滚烫的话语让她心潮起伏。
写到这里,小说叙述的视角开始在赛西莉亚和布里奥妮两人之间来回切换。在庄园里的藏书室里,布里奥妮突然发现赛西莉亚和罗比抱在一起,在做一些完全超越自己理解能力的可怕的动作。这一幕给了她极大的心理冲击,在她看来,罗比是在袭击姐姐。紧接着,就好像电影回放一样,小说又通过赛西莉亚和罗比的视角把这一段重新写了一遍。我们知道,小说中的性描写对任何作家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英国文学界每年都会评选所谓的“最差性描写奖”,就是因为这个问题非常有争议性。《赎罪》中的这段性描写,不仅对于情节推进具有关键作用,而且处理得准确而优美,把这对情侣在极度压抑之后像礼花般绽放的激情,描写得异常动人。
然而,少女布里奥妮无法理解自己看到的这一切,她心里渐渐积累的敌意,即将在此后的情节中产生致命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从小说的结构上看,这个在藏书室里发生的事件成为一个集中的爆发点,所有人物此后的命运都因为这一幕发生急剧改变。这种“麦克尤恩式瞬间”出现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成为他的标志性特点。
当天晚上,月黑风高,布里奥妮的表姐罗拉遭到强暴,庄园上上下下乱作一团,想找出罪魁祸首。联想到之前发生的一切,布里奥妮武断地把她心目中的“色情狂”罗比推了出来。在她的诱导下,罗拉含糊其辞地指认了罗比。布里奥妮进一步发挥她的戏剧天分,声称自己是目击证人,加油添醋地把案情补充完整。她甚至跑到姐姐房间里翻出了那封言辞热烈的情书,拿给警察充当证据。小说用冷静的笔触描写了布里奥妮如何一点点让自己的谎言变得真实:从心理暗示到一时冲动的惊人之语,再到后来事态越来越严重,一个谎言只能靠无数个谎言去证明,最后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连她自己都越来越相信,她真的曾经看到罗比犯下滔天罪行。在布里奥妮给自己设定的戏剧情境中,她成了闪闪发光的正义的化身,而庄园里其他沉默的人们,在无形中也当了布里奥妮的帮凶——因为在这个贵族的世界里,管家的儿子罗比地位最卑微,把他推出来当替罪羊是最合理的选择。唯一相信罗比无辜的是赛西莉亚,罗比被押去坐牢,而赛西莉亚毅然与家族断绝联系,第一部到此结束。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老司机的文章就果断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