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螳螂拳来历(螳螂拳简介)

螳螂拳来历(螳螂拳简介)主要的徒手套路精武螳螂系指精武体育总会早期武术教师罗光玉、杨维新在执教期间所传授下来的徒手套路、长短器械套路,早期学生根据罗、杨两位老师的口授所作的记录。除罗光玉先生外,精武会还先后聘请过杨维新先生、王传义先生、张宝厚先生等人在精武会传授过螳螂拳。二、螳螂拳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作为优秀的武术流派,螳螂拳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徒手、器械、功法、理论齐全,仅传世的徒手套路就有几十上百套之多。

一、王郎创编螳螂拳

螳螂拳来历(螳螂拳简介)(1)

螳螂拳,武术中象形拳术的一种,螳螂手、猿猴步为其特征,据传,创编此拳的是山东即墨人士王郎。

关于王郎创编螳螂拳一说,是螳螂门公认的说法,凡习螳螂拳者都把王郎奉为该派武术的创始人,是开宗始祖。生活年代大约明清时期。

螳螂拳在酝酿初创时期,主要在山东一带流传,外界知之甚少,直至上世纪二十年代,精武体育总会聘得罗光玉先生在精武会专授螳螂拳后,才开始在上海等地区流传。以后,又随着精武会务的发展,传到了广州佛山,香港澳门,东南亚沿海国家直至世界各地。

除罗光玉先生外,精武会还先后聘请过杨维新先生、王传义先生、张宝厚先生等人在精武会传授过螳螂拳。

二、螳螂拳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作为优秀的武术流派,螳螂拳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徒手、器械、功法、理论齐全,仅传世的徒手套路就有几十上百套之多。

精武螳螂系指精武体育总会早期武术教师罗光玉、杨维新在执教期间所传授下来的徒手套路、长短器械套路,早期学生根据罗、杨两位老师的口授所作的记录。

主要的徒手套路

1、螳螂拳系列:

崩步、左刚、右灵、拦截、突击、歼诛、插捶、飞雁掌、十八手、黑虎交拆、螳螂出洞、螳螂偷桃、大架式、小架式、大番车、小番车、大护掩、小护掩、四路奔打、十二螳螂手、十四路弹腿、短打八连环、九路连环、连环锦套等。

2、螳螂梅花拳系列:有梅花一路至梅花五路所组成,计5套。

3、螳螂摘要拳系列:有摘要一路至六路组成,共6套。

4、螳螂白猿系列:计有:出洞、偷桃、进洞、献书、献果、孝母,计6套。

主要器械:

1、单刀(燕青刀)、2、五行单刀、3、军中大刀、4、地趟刀、5、六合双刀、6、子午剑、7、八仙剑、8、螳螂双手剑、9、虎尾三节棍、10、六合棍、11、五郎棍一路、12、五郎棍二路、13、梅花枪

主要功法:

1、十八罗汉功、2、分筋截脉法、3、铁砂掌法、4、红砂掌法5、周身排打功

三、螳螂拳在近代的流传

螳螂拳在历经了长时间的累代传习后,逐步繁衍出“七星、梅花、六合”三大派系以及“摔手、鸳鸯、精手、八步、少林、太极”等流派,其中,其中以“七星、梅花、六合”三大派系的影响最大。

1、有关梅花螳螂派

代表人物为李秉霄。清乾隆年间(1736—1795)人,莱阳县志有明确记载。传赵珠。

赵珠,清嘉庆年间莱阳赤山村人。赵珠演练螳螂拳,动作环环相扣,招术招招相连,后人将赵珠所传的螳螂拳称为“梅花螳螂拳”。这些情况在莱阳县志上也有记载。赵珠传艺於梁学香。

2,梁学香,(1810—1895) 海阳县榆山夼人,梁以教拳为生。梁写出了《拳棍 枪谱》主要收录有三套拳谱,就是(崩补)、(乱接)、和(八肘)。

1)郝宏,字莲茹(1865年-1914年),一生以授拳为业,六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衣钵,被武林界盛赞为“郝家六虎”。

2)姜化龙,山东莱阳人,姜与八卦掌的王中庆、形意拳的陈德善一起创编了“八步螳螂”并传授给了冯环义。冯将八步螳螂传到了台湾。

3)宋子德(1855年-1926年),莱阳赵格庄人,清末莱阳首富,武学主要由姜化龙代师。宋将自己所传的螳螂拳称为太极螳螂。

宋与姜的传人中,数李昆山、崔寿山和王玉山(三山)纪春亭、(二亭)等人最为出名。

李昆山,(1890年-1982年)1931年出任山东国术馆武术教官,1948年,李昆山去了台湾,也把螳螂拳带到了台湾

王 玉山,1933年参加山东省擂台赛获笫一名。

3,孙元昌系梁学香早期的学生。弟子众多,再传弟子赵竹溪 还将螳螂拳传播到了香港和海外。

任凤瑞(1878年-1947年)三十来岁时,挟技到烟台闯荡谋生。凭真本领在烟台站住了脚。

苏克斌(1914年-1996年)早年在烟台随任风瑞习练武功。25岁时即开场授徒。

还有在香港南洋一带传授梅花螳螂拳的鲍光英一枝,据传也得传于孙元昌一脉。鲍曾在武馆前竖旗,上书“教斗山东螳螂武艺”八个大字。

二,七星螳螂派系

七星螳螂拳的首创人可追溯到山东平度县崔家集李家庄的李之箭。据传李之箭生于清嘉庆15年(1810年),卒于光绪17年(1891年)。李之箭和梁学香是同时代的人,据罗光玉先生说,李的武功传之“升霄道人”。李的师承与梁的师承不同,也说明螳螂拳在那时已经是很有影响的武术流派了。李传王云生。

王云生,光绪十四年(1888年)随李之箭学螳螂拳。王云生将拳法传给了范旭东。

范旭东(1875年-1935年),山东烟台人,生得高大魁梧。相传清光绪年间,范公以娴熟的螳螂拳技法,连连挫败俄拳击家,捧得锦杯而归。大涨了中国武术的威风。

范旭东的传人主要有大弟子郭嘉禄(莱阳人)、二弟子杨维新(蓬莱人)、三弟子林景山(莱阳人)、四弟子罗光玉(蓬莱人)五弟子王传义(王云生之孙)。

二弟子杨维新,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在上海山东同乡会教螳螂拳。与弟子陆青萍一起注册创办了“螳螂拳研究会”,这是在螳螂拳发源地山东以外最早成立的、以传授、研究螳螂拳为宗旨的社团。

肖树斌后到大连教拳,传给了张庆和、傅有贵和几个日本人,这几个日本人又将螳螂拳传播到了日本。

陆青萍(1908年-1977年)长期在复兴公园等处设场教拳,张世正、侯长信、周奂春等人都随陆先生练过螳螂拳。后来,张世正、周奂春长期在中华武术会传教螳螂拳,张世正还是上海中医学院的武术教练,侯长信担当过上海武术队教练。弟子林景山,山东莱阳人,(1888—1977)主要在家乡教拳,还曾在天津褚玉璞部队任武术教官,林的学生中胡永福后在大连开武馆,传李占元、李瑞年、徐洪勋、王清刚等人。李占元后在青岛传教螳螂拳,刘崇禧等得其真传。王清刚在大连传教螳螂拳。于天路、于天堂(于海)、钟连宝等人也都是林的学生。与林师同在褚手下当武术教官的还有一人叫王云鹏,传人王庆斋,传霍瑞亭。

弟子罗光玉,山东蓬莱人(1889—1944), 罗于民国八年(1919年)受聘于上海精武总会任职。罗光玉是南下传授螳螂拳的第一人,在上海任教的十多年里,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

马建超,江苏南京人,医生,精武会早期会员,师从罗光玉,中央国术馆国术考,马以螳螂拳出场,获得最优秀奖。

陈震仪,广东佛山人,上海精武会早期会员,曾随师兄马建超一起赴南京参加国考。1932年随罗光玉先生赴广东佛山、后又到香港教习螳螂拳。

丁儒侠(1906年-1960年),上海浦东人,擅练内功,一生坚持习练螳螂门秘传功法“十八罗汉功”、“分筋绝脉法”等功法。

郭子硕、精武早期会员,罗光玉先生的学生,专习螳螂拳,后成为广州市武术协会主席,1988年出版的《少林武功》一书中,就收录了由郭子硕提供的罗光玉传螳螂崩步拳。

五弟子王传义乃王云生之孙,曾在上海精武会和山东会馆任教八年,一九五二年开始在大连设馆任教。其弟子有迟学元等人,迟学元后来将螳螂拳传到了辽宁一带。

范旭东的三个弟子,罗光玉、杨维新、王传义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上海精武会教授螳螂拳,为螳螂拳的南下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六合螳螂派系

六合螳螂,魏德林,随魏三学艺的人中得其真传的数林世春名声最大。

林世春(1826年—1912年)山东招远市人,后拜魏三为师。林学有所成后,成为当时鲁东“三府”首屈一指的武林高手。

林后被当地首富“丁百万”聘为护院。林把螳螂拳传授给丁百万之子丁子成。弟子后成为抗日大刀队的武术教官,著名的抗战英雄。

丁子成(1880—1957)山东黄县人。一九二三年,丁出资成立了黄县武术馆,自任馆长,聘请螳螂拳师曹作厚、八卦拳名家宫宝田、大枪李书文等为教师。

丁子成的学生中有张祥三、赵乾一、单香陵、刘云樵等人。

单香陵山东黄县人,1933年,参加华北武术擂台赛得冠军。单致力于六合螳螂的传播。

刘云樵,河北沧州孟村人。刘得益丁子成的六合螳螂,后去台湾,历任侍卫队的武术教官。

张祥三,山东黄县人。张祥三后去了台湾,曾任台湾省国术会理事,著有《六合螳螂拳》为台湾地区螳螂拳的主要传人。

卫笑堂,山东栖霞人,自幼学家传武艺,后从冯环义学八步螳螂。冯环义是得到姜化龙八步螳螂精髓的主要传人。

螳螂拳来历(螳螂拳简介)(2)

四、其它流派

除了上述三大流派,螳螂拳还有许多很有声望的流派。螳螂拳流派辨识歌诀云:“太极螳螂辟阴阳、梅花运柔而成刚、五峰两点是七星、五毒俱全为光板、心意源出六合拳、混元一气精手传”。这歌诀中的“混元一气精手传”一句就是指代清林老先生所传的莱州精手螳螂拳法。“精手”、又称“诘手”、“勍手”螳螂,招法架势古朴简炼,多明刚劲。拳法以“插捶拳”为母拳与根基,“插捶拳”便是五老为纪念结拜之情而共同创编的。其门下弟子也都可以通学五人的功夫。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