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山西永济十大教师(河北一家四代出了21名乡村教师)

山西永济十大教师(河北一家四代出了21名乡村教师)胡清汝爷爷用过的笔记本“1945年平乡解放的时候,我爷爷26岁,他在村民腾出的两间民房里创办了贾村第一所小学。”胡清汝讲述道,他的爷爷名叫胡金锜,早年读过私塾,较早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所以爷爷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让村里的人有知识、有文化,知书达礼。现场胡清汝今年57岁,已经从教40年,曾获得过“最美乡村教师”“教育功勋世家”等近30项荣誉称号,牌匾、奖杯、证书将胡清汝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不过最吸引记者的却是书房墙上的一张照片,照片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据胡清汝介绍,这是他们家族中所有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员合照,前排是他的父母、叔叔等,中间是他和堂弟、堂妹等,后排是儿子、侄女等,如果再加上他已经去世的爷爷,家族四代中已经有21位乡村教师。胡清汝全家福

胡清汝是河北省邢台平乡贾村的一名教师,在他的家里,珍藏着一口学校的老钟,看起来十分破旧,还缺了一角。

山西永济十大教师(河北一家四代出了21名乡村教师)(1)

旧时学校的老钟

据胡清汝介绍,这口钟,他的爷爷敲过、父亲敲过、自己也敲过。尽管到现在自己孩子也成为了老师,钟声已经被铃声取代,自己却始终不愿丢弃。在胡清汝看来,这口钟贯穿了家族四代的教育故事,更承载着村里76年的教育史。

山西永济十大教师(河北一家四代出了21名乡村教师)(2)

胡清汝

现场

四代出教师,祖父最早在1945年办学

胡清汝今年57岁,已经从教40年,曾获得过“最美乡村教师”“教育功勋世家”等近30项荣誉称号,牌匾、奖杯、证书将胡清汝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不过最吸引记者的却是书房墙上的一张照片,照片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据胡清汝介绍,这是他们家族中所有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员合照,前排是他的父母、叔叔等,中间是他和堂弟、堂妹等,后排是儿子、侄女等,如果再加上他已经去世的爷爷,家族四代中已经有21位乡村教师。

山西永济十大教师(河北一家四代出了21名乡村教师)(3)

胡清汝全家福

“1945年平乡解放的时候,我爷爷26岁,他在村民腾出的两间民房里创办了贾村第一所小学。”胡清汝讲述道,他的爷爷名叫胡金锜,早年读过私塾,较早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所以爷爷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让村里的人有知识、有文化,知书达礼。

山西永济十大教师(河北一家四代出了21名乡村教师)(4)

胡清汝爷爷用过的笔记本

“当时没有教材,爷爷就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编写了一本《珠算新集》,把一些珠算法则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胡清汝介绍,贾村小学从第一批的8个学生增长到后来的60多个,一直都是他爷爷一个人承担着所有的教学任务,“‘要让村里的孩子都读上书’是我爷爷一直以来的坚守。”

故事

因家庭困难,曾想过放弃教师工作

据介绍,之后胡清汝的父亲胡庆瑞、叔叔胡亮都延续了爷爷的职业,成为乡村小学教师。本来他们是有过其他想法,可是胡清汝的爷爷常对他们说的是“村里偏僻,没人愿意来这里教书,可是学校不能没有老师啊,我们这里的孩子需要上学,你们就留下来教书吧。”就这样,胡清汝的父亲和叔父相继接过了爷爷的教鞭。

令胡清汝没想到的是,爷爷对父亲、叔父说过的这句话,在自己长大后,父亲竟几乎原封不动地对自己说了一遍。

山西永济十大教师(河北一家四代出了21名乡村教师)(5)

胡清汝的爷爷和胡清汝的父亲合影

胡清汝告诉记者,他的理想本来是去当兵。1981年,17岁的他刚高中毕业,便报名参了军,父亲却说:“留下来教书吧,学校里缺老师,你先帮忙代课吧。”父亲期许的眼神让胡清汝无法拒绝。

1989年,胡清汝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当时妻子在家务农,全家的经济来源只有胡清汝每月90元的代课工资收入。“孩子穿的都是缝了几遍的衣服,真的可以用‘节衣缩食’来形容了。”胡清汝回忆道,当时平乡的自行车产业发展的不错,不少村民已经能依靠它年入一两万了,看着一家子跟着自己艰难度日,胡清汝实在于心不忍。

“你要是不干,就没有老师了。”当胡清汝把辞职书交给校长时,校长苦口婆心地劝他留下。

舍不得学生,让他下决心留了下来

“真正让我不舍、让我决心留下来的还是学生。”胡清汝称。

决定辞职后,胡清汝准备给孩子上最后一课。“不知道那天怎么就下起雨了,我淋了一身,看起来也有点狼狈。我站到讲台上对孩子们说‘今天我给你们上的是最后一堂课,以后就不教你们了’。”胡清汝回忆道,“孩子们鸦雀无声,一双双眼睛直盯着我,不一会好多学生就趴在了桌子上,哇哇地哭了起来。”

“有一个胆儿大的学生站起来说了句‘老师你为啥走啊,老师你别走’。紧接着,所有的学生都带着哭腔对我说‘老师你别走,你不要走啊老师’。”胡清汝说,

“那一声声呼唤,震耳发聩。”胡清汝抹了抹眼泪说,他从心里实在拒绝不了这帮孩子,他对学生说:“老师不走了,永远也不走了。”

胡清汝称,尽管现在已经过去了许多年,每每想起这件事,他的心里还会因想过辞职而心生愧疚。

山西永济十大教师(河北一家四代出了21名乡村教师)(6)

胡清汝记录下来的孩子们的理想

胡清汝把这件事讲给自己的爱人后,原本支持她辞职的爱人也受到感动,转变了态度,她安慰胡清汝道:“既然选择留在讲台,就好好地教孩子。今后你的任务就是把孩子教好,我的任务就是把农活做好。”

有了爱人的支持,胡清汝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

延续

儿子接“教鞭”, 一家培养2万多学生

40年来,胡清汝带出来的学生一批接着一批,农业科学家、作家、医生……他们从事的职业更是多种多样。“我能从村里走出去,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离不开胡老师对我的培养。”这是他的学生时常说的话。

2016年,胡清汝发起创立了“贾村教育基金会”,对全村优秀高中生、大学生颁发了奖学金,向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学生颁发了助学金,并对培养出优秀学生的80户家庭赠送“贾村教育功勋锦旗”。

“我们村是一个小村,80户大学生对我们来说,基本是家家户户都有大学生了。”胡清汝这时候才意识到,村里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大学生,而胡清汝的教育工作同样也延续到了下一代。

胡清汝的儿子胡树栋是一名“80后”,从小喜欢美术,高考时原本想报考美术院校,可胡清汝还是说服儿子报考了师范院校。胡树栋毕业后入职了平乡县第三中学,成了一名地理老师。

“接过父亲的教鞭,压力很大,家族就是这样的。我既然在这个岗位上,我就要坚持下去,做一名好老师。”胡树栋说。

山西永济十大教师(河北一家四代出了21名乡村教师)(7)

胡清汝与学校孩子们

胡清汝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四代教师在一起时曾做过粗略的统计,目前,他们已经培养出了2万多名学生。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有使不完的劲,有做不完的事。”胡清汝最后告诉记者,他的座右铭是“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只要我还有能力,就会为家乡的孩子、家乡的教育发挥余热。”说着,胡清汝向记者“秀了秀”自己手臂上的肌肉。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智建勋

■摄/河北青年报实习记者方泽阳

■编辑/杨旭妍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