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才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你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才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选择太多,岔路太多,没有明确的目标,容易迷失自我,最后一生遗憾。大道以多歧亡羊,因为岔路太多了无法确定羊跑向那条道路而最终丢失了羊,这不就像我们的人生吗?杨子问道:“嘻,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居回答说:“岔路太多了。”追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邻居:“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没有追到,还是让它跑掉了。”杨子问:“为什么会让它跑掉呢?”邻居回答说:“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从哪条路上跑了,所以只好回来了。”
大家知道歧路亡羊的故事吗?
我特别喜欢这个寓言故事。
主要意思是:
杨子的邻居家丢失了一只羊。这位邻居已经带领了他的家属亲友等人去追寻,又来请求杨子的童仆帮忙去追寻。
杨子问道:“嘻,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居回答说:“岔路太多了。”
追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邻居:“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没有追到,还是让它跑掉了。”
杨子问:“为什么会让它跑掉呢?”邻居回答说:“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从哪条路上跑了,所以只好回来了。”
大道以多歧亡羊,因为岔路太多了无法确定羊跑向那条道路而最终丢失了羊,这不就像我们的人生吗?
选择太多,岔路太多,没有明确的目标,容易迷失自我,最后一生遗憾。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是人生一等一的大事。
对于现在的我而言,一个真正有意义的目标一定是和内驱力紧密相连的,会让人有胜任感、自主感和归属感。
1目标需要胜任感
胜任感是指人们对行为或行动能够达到某个水平的信念,相信自己能胜任该活动,它强调人在与社会互动时,希望能够产生有效反馈。
换句话讲,目标要设在能力圈附近,自己在执行目标时,能获得有效反馈。
什么是好的目标呢?
洛克定律告诉我们:好目标要“跳一跳”够得着。
比如说打篮球,如果把篮球架做的像两层楼那样高,那么进球就会变得非常难,玩的人也就会失去挑战的欲望。
反过来,如果篮球架只有一个普通人的高度,进球倒是很容易了,可又凸显不出自己的优势,玩的人还是会很少。
正因为篮球架有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高度,才能使篮球这项体育活动有挑战性和征服的欲望,它才能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
同理,设置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才最具有吸引力,我们才会有热情去追求,有信心能实现。
俄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浦洛夫在临终前,有人向他请教如何取得成功,他的回答是:“要热诚而且慢慢来。”
他解释说“慢慢来”有两层含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
意思是,既要让人能享受到劳动成果,不至于被失败鞭打失去信心,又不要让他轻易摘到果子,让他费点心力跳一跳才能够得到。
获取一件东西的成本太低,你的心理层面就不会珍惜它;制定的目标可以完全胜任,也就失去了征服感的积极意义。
所以目标要具有“跳一跳够得着”的胜任感才是最合理的。
芒格在一场演讲中说到,“找出你最擅长的事情,然后持之以恒,乐此不疲地去把它做好”。
芒格为啥要强调“擅长的事”,因为你越擅长做,做得越好,就越有自信,这是相互促进的正反馈,任何事都如此。
我们看看这个故事。
一群老鼠吃尽了猫的苦头,它们召开全体大会,商量对付猫的万全之策。
最后,有个老奸巨滑的老鼠出了个主意:给猫的脖子上挂上个铃铛,只要猫一动,就有响声,大家就可事先得到警报,躲起来。
这一方案得到了一致赞同。
无可置疑确实很NICE。
可是我们知道,给猫系上铃铛,这个目标是任何老鼠都无法做到的事。
就像那个不要第一、第二层,要求建筑工人直接建第三层的家伙,多少有点不知好歹了。
把一个不能实现的目标当成目标,就像拿自己的人生开了个玩笑,有点可悲。
一个有效的目标,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操作性。
没有操作性的目标就像是海市蜃楼,远景美好,但你永远也无法到达。
所以不要忘记让目标有胜任感哦!
2确定目标要有自主感
自主感是指人们的行为是自发的,并且完全出于自己自由的选择,它强调的是人们对主动权的感受。
目标要有自主感也就是说,目标是自己喜欢的愿意执行的。
因为只有喜欢的事,你才能坚持刻意练习。
而长时间的刻意练习,才能让目标成为现实。
有个著名的定律叫“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
格拉德威尔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假如,你每天做一件事4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年。
心甘情愿花上一万个小时来做用一件事的人,要不是摸鱼老手要不是自主感十足。
稻盛和夫曾经在《活法》一书中把人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可燃型”,点火就着;
第二种是“不燃型”,点火也着不了;
第三种是“自燃型”,不用点火,自己就能燃烧。
自主感强的就是第三种人,他们凭借“喜欢和爱”这堆柴火不断供能,噼里啪啦的轰烈燃烧。
他们就算没有外界的掌声也能实现自我打鸡血,所以自主感强的人更能做到“一万小时定律”,他们往往更容易做成功一件事。
乔布斯说:“只有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坚持。”
心理学家发现,“想要达到”的目标比“必须达到”的目标更容易实现,比起讨厌的事情,人们更愿意做喜欢的事。
为什么呢?
因为做喜欢做的事本身就是一种愉悦感,谁愿意喜欢不喜欢呢?
网友田心说的,人生只有一次,找到自己的热爱,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才是对仅有一次生命的最大尊重。
可不是吗?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可是嘎嘎香呀。
对于目标,一定要要自己稀罕哦。
毕竟千金难买你喜欢。
3目标要让人有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人们感觉到自己与别人有关联,是一种在意别人,也同时希望受到别人在意的感觉感受。
简单的说归属感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被关注、被需要的人。
心理学家对归属感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缺乏归属感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社交圈子狭窄,朋友不多;业余生活单调,缺乏兴趣爱好。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归属和爱的需求是人的重要心理需求,只有满足了这个需求,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
现在社会的发展,理性主义成为洪流,尤其在大城市,归属感一般都是缺失的。
回到出租房没有家的感觉;去到公司像个局外人;走在热闹的步行街孤独涌起。
这都是缺乏归属感的表现,目标要具有归属感,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当成独立个人,人是群体动物,脱离群体的人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人。
作为人,我们需要父母的爱,妻子/丈夫的爱,朋友的爱,孩子的爱,我们也要爱他人。
我们需要生活在爱别人和被别人爱的世界。
所以目标的设定不能忽视归属感,也就是不能忽略父母、配偶、孩子等。
那些为追逐目标而忽视家人的你,午夜梦回的时候,应该也有些许落寞吧,为啥幸福的家落了满地的玻璃渣。
有一个知冷知热的家,你的幸福感起码能达到80%,所以,你的目标一定是包含你的家人的,这才是高级的。
萧伯纳说,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
三毛说,家,对每一个人,都是欢乐的泉源啊!再苦也是温暖的,连奴隶有了家,都不觉得他过分可怜了。
伏尔泰说,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
归属感理所应当成为我们目标的一部分。
4内驱力是目标的好搭档
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里面提到,人类进化至今,驱动我们进步的主要有三种力量:
第一种是生存需求,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存在的生存冲动。
第二种是来自外在的动力,比如公司的奖罚机制,通过绩效考核评估我们的工作给予奖励或惩罚。
第三种是来自内在的动力,也就是发自内心想要把这件事情做好的欲望。
社会发展至今,温饱已经不是问题,奖罚的机制的效果也逐渐弱化,反而内在的动力至关重要,内驱力成为了我们进步主力军。
而内驱力的三个基本点就是: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
希望你们能找到内心的内驱力,建立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三角鼎力的目标。
大家共勉成长哦!
作者:琴晴情卿,精读读友会会员。琴棋诗画都喜欢,柴米油盐也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