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最牛山尖钉子户(最牛钉子户)
贵州最牛山尖钉子户(最牛钉子户)祝应国已经年过六旬,12岁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导致双腿残疾,行动十分不便,还要时时杵着拐杖,除了2018年因为看病去过一次重庆外,再也没有出过远门,这个宽敞明亮的山洞就是他眷恋而依赖的全世界。这个四面环山的山洞位于乐山镇的新土村,洞不深但洞口很宽敞,山洞顶呈现一个三角形,一座饱经沧桑的小木屋正坐落在洞里,这就是祝应国和妻子明芳容的家。祝应国却咧嘴一笑:“城里人还没这个福气呐!”如此倔强的钉子户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纷纷前来拜访,想要看看这个让祝应国一家人不舍得搬离的“世外桃源”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翻过几座山,再走30分钟的山间小道,很快就能看到齐整的田地,往上一看就能看到那个让祝应国不愿离开的山洞——关岩洞。
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乐山镇的一座大山中,有一个洞口高约40米,宽约50米的大洞,在洞里居然住着一户清贫人家,除了这一家人外,方圆两公里内再没有任何一家住户。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户人家5代人都居住在山洞里,已经有100多年了!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这户洞中人家的男主人祝应国就被列为了精准扶贫对象,可以享受易地搬迁政策,可无论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们如何动员做思想工作,都被祝应国婉拒,一家人说什么都不肯搬走。
不少朋友亲戚们得知后都来轮番劝说,政府出钱都不搬,死守着一个破洞,这不是傻吗?
祝应国却咧嘴一笑:“城里人还没这个福气呐!”
如此倔强的钉子户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纷纷前来拜访,想要看看这个让祝应国一家人不舍得搬离的“世外桃源”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离不开的家翻过几座山,再走30分钟的山间小道,很快就能看到齐整的田地,往上一看就能看到那个让祝应国不愿离开的山洞——关岩洞。
这个四面环山的山洞位于乐山镇的新土村,洞不深但洞口很宽敞,山洞顶呈现一个三角形,一座饱经沧桑的小木屋正坐落在洞里,这就是祝应国和妻子明芳容的家。
祝应国已经年过六旬,12岁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导致双腿残疾,行动十分不便,还要时时杵着拐杖,除了2018年因为看病去过一次重庆外,再也没有出过远门,这个宽敞明亮的山洞就是他眷恋而依赖的全世界。
在外人看来,这个山洞处处都是缺点:漏雨,简陋,出行不便……但在祝应国眼中,这里就是他心中的风水宝地,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了!
但祝应国祖上并不是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大约在100多年前,他的爷爷祝绍文也居住在一处平坦宜居的山村中,后来分家产时,爷爷分到了关岩洞附近的田土。
祝应国
一开始爷爷还在田地和家两地往返,但时间一久就觉得很不方便,于是一拍脑袋,带着妻儿搬迁到了洞中,盖起了一间茅草房,就这么一直居住了下来。
1942年,有了一点积蓄的爷爷带着家人把土墙茅草屋整修了一番,变成了漂亮的木屋,一直传到了祝应国这一代。
爷爷去世后,祝应国的父亲也没有搬家的打算,家门口就是田地,住在山洞里,虽然出行不方便,附近也没有其他人家,但也更加安全,就一直没有搬迁。
到了祝应国这一代,早已适应了山洞里的生活,再加上祝应国的身体行动不便,就更加不愿意搬走了。
1986年,妻子明芳容嫁给了祝应国。
明芳容的父母去世得早,还是由她奶奶做主和祝应国成婚的。年轻时的明芳容看到这个大山洞后,心里也有些诧异,但也没有提出异议,和祝应国一起养猪耕田,维持一家子的生计,拉扯大了一个儿子三个女儿,日子过得清贫而幸福。
日子久了,明芳容也逐渐感受到了住在山洞里的好处来:洞里常年恒温,冬暖夏凉,蚊虫也很少;按理说山洞里应该很潮湿,但或许是因为洞不深,洞口又很大,哪怕下雨时洞外已经泥泞不堪,洞里依旧干爽,一处滴水的地方放着一口长满青苔的石头水缸,夫妻俩常用里面收集的水来洗衣、喂牲口。
一晃几十年过去,祝应国和明芳容在这个洞里住了大半辈子,就算这个山洞有万般不好,这里都是他们的根,是他们离不开的家。
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人生在世,衣食住行是刚需,虽然条件简陋,但聪明勤劳的祝应国一家人总会有办法。
山洞前有打理得井井有条的田地,这是一家人主要的经济来源,明芳容每天都会去打理,土豆、红苕、玉米、小麦……每一样都需要花费精力去好好照顾,后来因为陈村坝组大多数人都以种烤烟为生,还种过烤烟。
除此之外还在山洞里搭了牛圈、马圈、猪圈,喂了几头牛、一匹马、几头猪,还有几十只鸡。
祝应国则因为行动不便就在一旁辅助妻子劳作,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夫妻俩齐心协力把所有事情都整理得井井有条。
按理说住房旁边就是猪圈之类的,难免会有难闻的气味,但夫妻俩总是把山洞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不靠近根本闻不到什么异味,在山洞里一片干净、宽敞又向阳的地方晾晒着洗好的衣服和谷物,满满都是人间烟火气。
如果单靠种地养猪之类的只能勉强喂饱一大家子人,所以祝应国还做起了其他的手艺活。
年轻的时候,祝应国跟着一位老裁缝学过一段时间,能做一些衣裤出售,老主顾们也都知道他的情况,会多照顾他一些,当初也是因为有这一门手艺,才娶到了贤惠的妻子明芳容。
除此之外,祝应国还有一门祖传手艺——土法酿包谷酒!
在木屋旁边的一处石洞顶,有不少水珠噼里啪啦地往下滴,这是周边汇聚而来的水源,是一处天然的山泉水。
祝应国的爷爷发现了这处山泉水,一开始还以为是污水,接到碗里后发现很是清澈,喝下去后甘冽又有回甜,这不正是现成的烤酒材料嘛!
于是祝应国的爷爷就和人学习加上自己研究,最后琢磨除了一套土法酿包谷酒,一口酒咽下肚,一股热流从嘴巴烧到胃里,浑身都暖洋洋的,谁喝了都会咂咂舌头大呼一声“好酒”!
爷爷把这门手艺传给了父亲,酿酒的时候,年幼的祝应国经常在旁边玩耍,看着看着也学会了如何酿酒,甚至还青出于蓝,酿出的酒让亲戚朋友们都连连点头。
“我的酒喝了不打脑壳,是纯粮食酿造的,没有勾兑其他东西,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水质。”祝应国自豪地说。
但老一辈酿酒时都酿得少,只是自己喝,最多给亲戚们送一些,从不对外销售,到了祝应国这一辈,一开始也只是自己喝,后来有好奇的乡亲们来串门,祝应国就拿出自己酿的酒招待他们,没想到乡亲们很是喜欢,不停的劝说他把酒拿出去卖,还能给孩子们改善生活。
祝应国原本还不愿意,听说能多赚一些就动了心,用马匹驮了一些到村里和镇里去试卖,没想到很快就销售一空,没买到的人还专门找到他想再买一些。
于是祝应国酿的酒越卖越远,不仅卖给了周边的乡镇,甚至重庆、成都等地都有人不远千里找来只为尝一口这洞中佳酿。
而祝应国一年酿酒3000千斤,酒价也从最初的每斤5元一路高涨,最高的时候卖到了每斤30元,却依旧供不应求。
夫妻俩靠着自己的双手把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家里的房屋一点点修整,锅碗瓢盆、电视、电器等一件又一件的增加,四个牙牙学语的孩子们也一天天长大。
孩子们长大后离开家去打工,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后,难免心中会有落差,可能不愿意再回到大山,回到山洞里来。
老两口虽然不愿离开山洞,但并没有夺走孩子们的自由,并不强求孩子们都留在身边,于是3个女儿出嫁后把家安在了外地,儿子也在外面成了家。
逢年过节的时候孩子们都会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回来看望老两口,一同回来的还有许久未见的孙辈们,原本冷清寂静的山洞一下子热闹了不少。
但祝应国夫妇毕竟年纪大了,行动也不便,原本还能种的地也荒了下来,于是儿子和儿媳商量过后,带着孙辈们回到了山洞里生活,照顾两位老人。
老两口有时候会心有愧疚,觉得是不是自己阻碍了儿子的发展,但儿子却不停地劝他们放宽心,早些年的时候,小伙子在外打拼,尝遍了人间冷暖,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并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还是这个宽敞明亮的山洞最自在。
于是夫妻俩白天外出干活,老两口就在家看孩子,等夫妻俩干活回来,家里早就备好了香喷喷的饭菜。
考虑到自己的年纪已经大了,干不动太多活,又不能辜负了老主顾的照顾,祝应国把酿酒的手艺传授给了儿子,由儿子接收酿酒的事业。
有时候,祝应国会担心孙辈们会不适应山洞里的生活,但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在(这里)家里可以去山坡上、田野里去玩,可以和奶奶一起去放牛,在城市里的话就不行。”
家里还安装了无线网,孩子们有样学样地用父母的手机拍下了自己在山洞里的生活分享到网上。
“我的好朋友她知道我住在山洞,很想到我家来玩,她的家人也都想来看一看,我想带她来到处逛一逛,去山洞里看一看,探索一下。”小孙女说。
看着在屋前奔跑、玩耍的孙辈们,祝应国和明芳容脸上满是笑容。
日子是越过越好的虽然一家人都过得很满足,但依旧存在不少困难,而政府也一直都在关注和帮助着他们。
2017年,乐山镇镇政府了解了一家人的情况后,还专门拨款将洞里破旧的木屋重新进行了翻修、更新、加固和刷漆,原本破败不堪的木屋又变得焕然一新。
站在木屋前,祝应国拉着政府的工作人员不停地道谢,缀满了泪花的眼中满是感激。
祝应国所在的新土村属于省内一级贫困村,他也被列为了精准扶贫对象,从2014年开始,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几乎隔三差五就来找祝应国做思想工作,劝说祝应国搬出山洞,住在更为宜居的地方。
可无论工作人员如何劝说,都快把祝应国家的门槛都踏平了,他都没有松口,在面对搬家的问题时,这位温和的老人变得格外的强硬,不是装聋作哑就是岔开话题,就是不愿意离开。
面对如此倔强地祝应国,工作人员们也没有强迫他,播州区政府将他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区交通局定点帮扶,祝应国全家的医疗报销可以达到90%。此外,还享受种植、养殖等产业扶贫政策。
2019年7月15日,播州区政府还派人专程前来测绘祝应国的家外出的那条山路,预计投资70万元硬化路面,方便通行。
政府和国家的关心让祝应国每次想起时都会忍不住哽咽,他也并没有只依靠国家的帮助来生活,反而立志要用自己的双手让一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种庄稼、种烤烟、养猪、养鸡、酿酒……祝应国一家靠着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搭建起了猪圈、牛圈、酿酒屋、烤烟房……家里的电器也一点点地添置上,从之前的一贫如洗,到现在有了漂亮的电视、洗衣机以及各种方便的厨房家电,可以说是样样俱全。
洞外的空地上还新盖了一间大房子,专门用来圈养牲口,还修缮了厕所、生产加工房,厨房和酒窖也变得焕然一新。
之前祝应国一直有个心愿,想盖个好一点的房子,来招待不远万里前来的朋友。
原来自从有媒体曝光后,不少人慕名前来,他们中有的是周边乡镇的,有的是省会来的,甚至连外省都有人风尘仆仆地赶来,他们中有的是好奇山洞中的生活,有的是来买酒的,还有一些是厌恶了城市里的喧嚣,想来这里治愈自己的精神内耗的。
但无论是出于怎样的目的,祝应国都会打开大门来欢迎,切下自己的家晾晒的腊肉,摆出一桌好菜,再端出自己酿的包谷酒招待每一个人。
听着客人们的欢声笑语,在一旁聊天的祝应国也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家里的房子不大,没办法容纳太多人休息,所以祝应国一直想要新盖一座房子做民宿,给来访的客人以及路过的驴友们提供一个歇脚的地方。
另外,祝应国希望自家的酿酒手艺能够一直传下来,不要断了传承,和家人商量过后计划着开一家酿酒公司,让更多人能够尝到这大山深处的佳酿。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祝应国的愿望都实现了!在木屋的旁边,新盖起了漂亮的二层小楼,房间不算大但配置一应俱全,祝应国这下招待起拜访的客人们也更加地有底气了。
酿酒手艺的传承也十分顺利,只不过祝应国年事已高,已经退居二线,全权交由儿子来管理,儿子也不负所望,酿出的酒得到了他这个师傅的认可。
从老一辈的孑然一身,一直传承到祝应国如今的儿孙满堂,这个大山洞见证了祝家人5代人的兴衰变化,他们的根就在这里,无论如何也搬不走了。
就像祝应国经常说的那样:“我一家五代人在这个山洞里生活有一百年了,因为我在这里生,在这里长,也将在这里老去。”
参考资料:
遵义晚报:五代人酿酒养牛洞居上百年
中国新闻网:贵州一家五代隐居山洞百年 能看电视能上网
澎湃新闻网:贵州山洞一户人家五代人住了百年,靠岩石的滴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