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大结局(恨不相逢未嫁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大结局(恨不相逢未嫁时)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这样的诗,可以说妇孺皆懂,简朴得像大白话,而且,凡是经受过离别的人都不乏这样的体验。诗歌抓住了少有人写的真实细节,揭示了一般人心中都具有的思念亲人的情感,是一首绝佳的好诗。安史之乱后,各地军事首脑大多拥兵自重,朝廷大有尾大不掉之势。那些藩镇网罗人才,为我所用。那时,张籍名气不小,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非常赏识他的才华,就备了黄金白银,聘请张籍去他幕府任职,以显示自己的礼贤下士。李师道是当时颇有威势的藩镇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连朝廷对他也无可奈何。他当时割据一方,与朝廷分庭抗礼。而张籍主张中央集权,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一方,但他又不能以卵击石,得罪李师道。为难之际,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写了首《节妇吟》,托使者送给李师道。诗是这样写的: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大结局(恨不相逢未嫁时)(1)

张籍,唐代诗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的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擅长乐府诗的张籍,写诗最喜欢用比兴手法,他虽是韩愈的弟子,写诗的风格却与韩愈迥然不同。韩愈追求奇、险、怪,而张籍却写得平和、朴素。他那首著名的七绝就是明证: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样的诗,可以说妇孺皆懂,简朴得像大白话,而且,凡是经受过离别的人都不乏这样的体验。诗歌抓住了少有人写的真实细节,揭示了一般人心中都具有的思念亲人的情感,是一首绝佳的好诗。

安史之乱后,各地军事首脑大多拥兵自重,朝廷大有尾大不掉之势。那些藩镇网罗人才,为我所用。那时,张籍名气不小,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非常赏识他的才华,就备了黄金白银,聘请张籍去他幕府任职,以显示自己的礼贤下士。李师道是当时颇有威势的藩镇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连朝廷对他也无可奈何。他当时割据一方,与朝廷分庭抗礼。而张籍主张中央集权,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一方,但他又不能以卵击石,得罪李师道。为难之际,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写了首《节妇吟》,托使者送给李师道。诗是这样写的: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把诗作完,还在诗后写下一个注释:“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刻意拉拢当时的名士来为自己效力。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乃至中央官吏也往往去投靠藩镇。例如,韩愈《送董邵南序》里的董邵南,就是因为在长安郁郁不得志而离开长安,去燕赵藩镇那儿去谋求发展。

张籍和他的老师韩愈一样,反对藩镇割据,主张国家统一,他当然不会接受李师道的拉拢。这首《节妇吟》便是回绝李师道邀请的一篇名作。全诗借男女之情来委婉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写得堂堂正正却又委婉含蓄。

这不愧一个写诗的高手啊!你看,他将拒绝的意志说得几多委婉啊!在诗中,他先把自己比作女子,李师道是钟情于自己的男人。这样,就把政治问题说得轻描淡写了,不至于让李师道恼羞成怒。说亲爱的,你明知我有老公还赠送礼物给我,当然是真诚爱我的表现,你的真情实在难以推却,所以,我暂时系在“红罗襦”上。言下之意是对李师道的盛情邀请心存感激,却没点明李师道的动机不纯。

但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我小女子的老公也并非等闲之人,看看吧,高楼连苑,老公他持着画戟昂然挺立,在朝廷里站岗,多么威武啊!再后既揭示对方的意图,又表明自己的心迹:你的心意如日月一般,非常清楚,但是,我决不是水性杨花的“女人”,我的心啊,只属于一个男子了,可惜你没有早一些来到我的身边!有什么办法呢?最后作结,既然不能爱你,那就把你送给我的礼物还给你吧,反正我系也系了,玩也玩了,现在应该是完璧归赵的时候了。“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两句说得多么缠绵旖旎啊,似乎是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语气温柔极了,动人极了。而且仿佛说,让我们下辈子再结合吧。哪有什么下辈子呢,分明是托辞!

全诗曲折再三,先是接受对方礼物,感激其缠绵情意;再写自己丈夫情况,道出对方目的和自己的打算;最后还珠,感慨唏嘘。

人是懂情感的,容易动情,面对这样一位深情款款的女人,即使是性格再暴躁的男子,也都不会发脾气的吧?

如果你是李师道,读后会指斥张籍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大结局(恨不相逢未嫁时)(2)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