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福建名墓风水图解(深圳剩余墓位十年后或将用完)

福建名墓风水图解(深圳剩余墓位十年后或将用完)早期规划限制 “葬不下”难解决深圳探索每年清明节,“死不起”的话题就与清明节如影随形而至。2012年6月,深圳成为这一不死不休话题的“终结者”——在全国率先实施“殡葬基本服务免费”政策,而且覆盖全口径人口,即无论深户、非深户,均可免费享受遗体接运(普通殡葬专用车)、遗体存放(3天以内)、遗体告别(小型告别厅)、遗体火化(普通火化炉)、骨灰寄存(10年以内)或生态葬(海葬、树葬)等服务。昨日,深圳市民政局局长杜鹏在就市民关心的殡葬热点问题接受媒体专访时,斩钉截铁地说:“‘死不起’在深圳已经不存在,但墓位紧张,‘葬不下’的问题确实存在。目前建成的剩余墓位只能再用10年左右。”

摘要:北京、上海的墓园规划起步较早,充分借鉴了西方“生态墓园”的建设,已经形成当地独特的文化场所。为此,“报告”建议:深圳应立足满足城市未来30年需求,新建2~3个生态文化墓园,规划墓位40万个。

福建名墓风水图解(深圳剩余墓位十年后或将用完)(1)

墓园远离喧嚣,非常宁静。

市民政局“生态文化陵园课题调研组”调研报告首次公布

深圳剩余墓位十年后或将用完

每年清明节,“死不起”的话题就与清明节如影随形而至。

2012年6月,深圳成为这一不死不休话题的“终结者”——在全国率先实施“殡葬基本服务免费”政策,而且覆盖全口径人口,即无论深户、非深户,均可免费享受遗体接运(普通殡葬专用车)、遗体存放(3天以内)、遗体告别(小型告别厅)、遗体火化(普通火化炉)、骨灰寄存(10年以内)或生态葬(海葬、树葬)等服务。

昨日,深圳市民政局局长杜鹏在就市民关心的殡葬热点问题接受媒体专访时,斩钉截铁地说:“‘死不起’在深圳已经不存在,但墓位紧张,‘葬不下’的问题确实存在。目前建成的剩余墓位只能再用10年左右。”

深圳探索

早期规划限制 “葬不下”难解决

墓园作为人生的终点,是城市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深圳建市之初的城市规划,在历经30多年的变化,已经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而对深圳未来10年乃至之后的墓园规划,更应早早着手。由市民政局成立的“生态文化陵园课题调研组”很早便开始了专题调研,昨天,第一份调研报告第一次向社会公开。

“报告”立足于各种调研数据,总结话语振聋发聩:“未来十年,深圳加速迈向老龄化社会,死亡率随之快速增长,对墓位的需求量必将超出预期。若无新增墓位,十年之后,深圳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死无葬身之地’的窘境。”

在全国一线城市,随着土地成本不断上升,普通墓穴每平方米均价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高达百万的“天价墓”。如北京市万安公墓,普通墓穴每平方米均价23万元,购置一处3平方米左右的墓穴需花费60万左右。深圳的墓地价格比北京相对低一些,但已经出现持续走高的趋势,超出一般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葬不起”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近年来,深圳为解决“葬不起”问题,做了一些探索,如:针对困难群众相继推出了小型墓、经济适用墓,开展了树葬、海葬等生态殡葬业务,但因受墓园早期规划限制等因素影响,较难形成规模,效果不太理想。

调查建议

新建生态墓园 创新服务功能

深圳现有墓园都是传统型公墓,即墓位、墓碑、祭拜台,占地面积大,外观设计传统,让人容易产生距离感,墓园功能单一。实则,西方国家开创的“生态文化墓园”早已超脱了墓园的单一功能,而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和旅游的圣地。

北京、上海的墓园规划起步较早,充分借鉴了西方“生态墓园”的建设,已经形成当地独特的文化场所。为此,深圳“生态文化陵园课题调研组”专程调研了京沪等地,对比发现,深圳墓园数量太少。北京市人口近2000万,经营性公墓32个;上海市人口2300万,经营性公墓33个。而深圳经营性公墓只有3个,平均每百万人口拥有0.27个,所以每逢清明、重阳等节日,因祭拜引发的交通等一系列问题相当严重。

在墓位储备上,北京市剩余墓位还可使用23年,上海市可使用21年。深圳规划墓位31万个,已开发使用近半。已建成的剩余墓位仅10万多个,而深圳去年的死亡人口已超过1.4万人。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尚没有一个生态文化墓园,全部是传统公墓。

为此,“报告”建议:深圳应立足满足城市未来30年需求,新建2~3个生态文化墓园,规划墓位40万个。

生态文化墓园全部提供免费的环保生态葬,如树葬、花葬、草坪葬,不立老式墓碑,可以自然山石形式刻写逝者名字,方便其亲人缅怀、纪念。墓园内可以集合博物馆、花园、果园、菜园,满足群众祭奠亲友、清明踏青、文化寻根等需求。

新闻辞典

生态墓园

墓园由休闲园林区(占20%)、树葬花葬区(占60%)、艺术墓区(占15%)和服务生活区(占5%)组成,集安葬、祭扫、观光、休闲、餐饮于一体,让人们体验现代都市风情、传统民俗文化和生态园林艺术,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名胜陵园。

绿意葱葱——绿色植被整体覆盖率≥80%。植被对墓碑的覆盖率≥80%。

不见墓碑——均采取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葬,没有碑石。片区无规则的放置大型天然石,上刻逝者姓名。树葬设置合葬区,以夫妻合葬、家族合葬为主。

岭南风格——建筑以岭南园林风格为主,休闲广场、艺术雕塑等公共空间,充分体现深圳现代都市特点。

文化长廊——由深圳故事雕塑群、百家姓文化墙、殡葬文化博物馆等组成,传播中华传统孝道文化,供人们祭扫之余在区内浏览、观赏、品味,满足游客文化溯源、访古寻幽、复归田园的旅游需求。

高科技——广泛运用GPS、GIS、3D、新媒体、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大幅提升墓园现代服务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他山之石

北京

北京市平均每年死亡人口约2.3万。全市共有殡仪馆12个,经营性公墓32个,其中具有现代生态墓园特征的公墓有11个,较为知名的有北京十三陵景仰园、北京天寿陵园、北京长青园、福田公墓等。全市规划墓位60余万个,已建成40余万个,使用13万个。

上海

上海市平均每年死亡人口约2.4万。全市共有殡仪馆(包括火葬场)15家,经营性公墓44个,其中具有现代生态墓园特征的公墓有17个,较为知名的有上海滨海古园、福寿园、瀛新古园、永福陵园等。其他公益墓地近百处。全市规划墓位70余万个,已建成26万个,使用21万个。上海已出现了“城郊陵园一日游”,上海福寿园、瀛新古园等都被纳入了 “上海一日游”景点,成为热闹旅游线路。(深圳晚报记者 王雅/文 陆颖/图)

猜您喜欢: